介紹
阿里地區位於西藏的最西部,區內高寒缺氧,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能源資源開發條件差,電源建設嚴重不足。目前,當地僅形成以獅泉河鎮為核心並向周邊縣、鄉輻射的孤立電網,網架結構薄弱,電力供應嚴重製約該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阿里地區缺油少煤,水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資源豐富,因地制宜,積極開發利用當地資源,通過多能互補方式解決用電問題是其必然選擇。太陽能和風能受天然條件制約,具有間歇性,鑒於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要求,存在併網困難、消納受限等問題。與獨立光伏或風電系統相比,風光互補、水光互補等發電系統可獲得較穩定的功率輸出,提高設備利用率,在保證同樣供電的情況下可減少儲能設備的配置容量,降低造價。目前,國內外關於風光互補、風電抽水蓄能聯合運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水光互補開發模式也在不斷探索,而對小微電網中電源最佳化及水光互補聯合運行的套用研究不多。
利用現狀
阿里地區共轄噶爾、日土、札達、普蘭、革吉、措勤和改則7 個縣,地區行政公署設在噶爾縣獅泉河鎮。阿里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種類較多,而化石能源貧乏。主要能源資源分述如下:
(a)水能:區內有大小河流80多條,湖泊60多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80MW。獅泉河和象泉河是後續水電開發的主要河流。目前,已建最大水電站為獅泉河水電站(裝機容量6.4MW),其餘縣級或鄉村小水電站共21座。
(b)太陽能:阿里地區太陽輻射強度大,年日照時數超過3000h,年總輻射量7000-8400MJ/m²,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隨著阿里光電計畫的實施,已建立了多座鄉級光伏電站和戶用照
明系統,主要套用於縣、鄉、村集中供電,以及郵電、氣象通信等方面。目前,網內已建光伏電站10MW。
(c)風能:阿里地區年平均風速在3.2m/s 以上,年大風日數在200d左右,風能資源較豐富。由於風功率密度小,風向和風速不穩定,尚未建風力發電廠。
(d)地熱:現已查明地熱泉(群)28處、其他水熱活動區21處,泉水平均溫度51.4℃,熱儲平均溫度134℃,熱儲面積47.5km²,地熱資源較豐富。除朗久地熱田外,大部分距人口密集區較遠。朗久地熱電站由於熱田參數低、設備陳舊老化等原因,目前已停運。
(e)生物質能:阿里地區森林資源較少,農業不發達,作物秸稈少,且多作飼料,農村燃料主要為畜糞,生物質能十分缺乏。
(f)化石能源:區內缺油少煤,已查明煤炭資源儲量小、煤質差,難以滿足生活用煤的需要,燃料多從周邊省區送入。
目前存在問題
目前阿里地區能源資源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為:
(a)能源供應嚴重不足。區內清潔能源資源相對豐富,化石能源較缺乏,由於地理位置偏遠、開發條件差,電源建設嚴重滯後。
(b)電網供電能力差。目前僅形成以獅泉河鎮為核心、向周邊輻射的孤立電網,用電人口不到地區總人口的20%。由於網架結構薄弱、電源建設滯後、供電質量較差,經常拉閘限電,枯水期缺電較嚴重。
(c)傳統能源替代任務重。受能源供應不足及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影響,當地農牧民主要依靠畜糞、薪柴、草皮和荊棘等作為生活和取暖燃料,致使當地本已稀少的紅柳林、沙棘林等林地及草場遭到砍伐和破壞,土地沙化、退化現象嚴重。
(d)能源開發建設成本高。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阿里地區能源建設成本遠高於內地,電費收入甚至難以滿足供電設施的基本運行維護。
(e)能源開發利用缺乏互濟。已建水電站裝機規模小、調節能力差,汛、枯期出力懸殊,且冬季易結冰、發電困難;太陽能多分散使用,光伏出力波動大,電網消納有限;應急燃油機組發電運行成本高昂等。表面上呈多種能源利用的現象,但相互間缺乏補償調節。
電力供應方案
按同等程度滿足系統電力電量需求的原則進行總費用現值計算。費用流程主要包括建設投資和運行
費、燃料費、設備更新改造投資等。基準年為2014 年,折現率8%,經營期30a。主要計算參數:聯網工程年運行費占總投資的2%;標油耗270g/(kW·h),標油價格12300元/t,燃油電廠經營成本按總投資的4%計,運行10a設備更新改造1次;標煤耗採用630g/(kW·h),標煤價格2500元/t,燃煤電廠經營成本按總投資的5.5%計,運行10a設備更新改造1次;水電站年運行費約占總投資的1.1%;光伏和抽水蓄能電站綜合經營成本按總投資的1.5%計;蓄電池每5a更換1次;光熱電站經營成本按總投資的4%計;光伏、光熱電站運行經濟性方面:“調節水庫電站+光伏”方案總費用現值最小。燃油和燃煤電廠方案雖初期一次性投資較少,但年運行成本遠高於其他方案,發電成本電價約4.60元/(kW·h)、2.95元/(kW·h),需國家長期給予燃料補貼才能維持正常經營活動;光伏或光熱為主的電力供應方案,初期一次性投資相對較大,但經營期運行成本遠低於火電廠方案,發電成本電價約1.50元/(kW·h),略低於目前阿里地區混合用電電價1.80元/(kW·h)。相比之下,阿青水電站輔以其他電源方案,雖然初期投資較大,但運行成本最低,且受物價變化影響甚微,發電成本約0.95元/(kW·h),市場承受能力較強。供電可靠性方面:區外聯網方案需對區內電網進一步升級改造,且完全依靠區外電力供應,供電可靠性差。燃油、燃煤電廠方案近期年消耗燃油2.1萬t、標準煤4.8萬t,僅靠公路運輸,遇雨雪等惡劣天氣時運輸受阻,燃料供應和運輸設備完好難以保證。根據已建燃油機組運行情況,機組故障率高,直接影響供電的可靠性。微網系統研究指出光伏等不穩定電源在系統中所占比例不宜超過20%,否則需採取相應措施以保證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光伏出力波動大,遇陰天出力不足或停運,對電網衝擊大;若配置蓄電池,蓄電池使用壽命約5~8a,需定期更新改造。光熱電站發電穩定性優於光伏,但同樣宜受天氣狀況影響而波動。調節水庫電站+光伏方案,阿青水電站作為穩定電源進行調節,白天光伏發電時段水電可適當蓄水,夜間用電尖峰時段增加水電出力,通過水光互補運行將顯著提高供電可靠性,改善電網電能質量。運行維護方面:區外聯網方案輸電線路途經高海拔無人地區,運行維護難度大。燃機方案燃料需從區外通過公路運輸,運距遠、路況差,供應保證程度低,且高寒地區機組出力受阻,故障率高,運行成本高、維護難度大。光伏和光熱電站,組件的清潔度影響發電效率,且一般運行15a左右設備需更新改造;若配置蓄電池,一般5~8a需更換1次,日常維護工作量大、費用較高。而水電站利用天然徑流發電,無需再消耗其他動力資源,設備較簡單,檢修、維護費用低於同等規模的火電廠,正常運行期一般在50a以上,有利於長期保障阿里地區電力供應。
環境保護方面:燃機方案近期年消耗燃油2.1萬t 或燃煤4.8萬t,每年產生co ₂排放量10萬t、co ₂排放量638t,在低壓、缺氧條件下,不完全燃燒還會釋放大量有害氣體,給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水電及光伏、光熱方案在施工期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可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儘量減免;運行期基本無污染物排放,環境影響甚微;同時,水庫電站水域面積擴大將有助於改善庫周水環境,遏制草場沙化,有利於當地水土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綜上,從各方案的經濟性、供電可靠性、運行維護性及環境友好性等綜合比較,“調節水庫電站+光伏”是目前阿里地區最適合的電力供應方案,能夠滿足系統近中期電力的需求,可完全替代已建燃油機組,保障阿里地區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節能環保和經濟運行。
系統特性分析
阿里地區實現水光互補系統的關鍵是要解決光伏併網穩定、經濟運行等問題,需要有一定裝機規模、調節性能較好的穩定電源作支撐。採用“調節水庫電站+光伏”的電力供應方案,光伏電站夜間或極端天氣情況下的出力空缺和出力不穩定,可由出力穩定、調節能力強的水庫電站補充;而水電電量的不足(尤其枯水期),可由光伏電站在白天發電彌補,水電站在相應時段內減小出力、蓄水儲能。通過方案研究,阿里地區水光互補體系在技術上是可實現的;上述兩種電源均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運行安全可靠、費用低,水光互補的能源利用模式可較好地解決阿里地區的能源需求問題。
互補系統構成
2015年,光伏裝機規模10MW,占比29.7%,調節水庫電站僅獅泉河水電站,裝機規模占比19%。由於調節水庫電站所占比例較小,光伏被系統吸收電量有限,主要還得依靠燃油機組提供電力電量。2020年,隨著阿青水電站投入運行,調節水庫電站所占系統比例達79.7%,光伏所占比例為160.%,可完全替代燃油機組,阿里電網水光互補清潔能源體系初步形成。
2025年,根據系統電力電量平衡計算,枯水期將缺電約840萬kW·h,考慮新增光伏電站約8MW補充不足電量,水光互補運行可滿足系統用電需求。
調節水庫電站發電特性為:水庫具有年調節性能,可對徑流蓄豐補枯,進行水量再分配,調度靈活,出力調節反應速度快,電量和容量作用均突出;光伏電站發電特性為:受光照影響,午間時段發電,夜間間斷,出力易波動,主要考慮電量作用。因此,兩者日內出力分布及電量、容量作用的發揮等方面具有互補性。由阿里電網2025平水年枯水期典型日電力電量平衡圖,可知,調節水庫電站擔當大部分基荷,在白天光伏發電時段減小出力,在夜晚用電尖峰時段增加出力。由於系統最大負荷出現在夜晚,而此時光伏電站不能發電,系統主要依靠調節水庫電站發揮調峰容量和電量作用。
運行效果分析
目前,阿里電網調節水庫電站僅獅泉河水電站,入庫水量和調節庫容有限,在某台機組擔當基荷後,常無足夠水量來調峰;燃油機組白天1台、晚間2台運行,燃料消耗量大;已建光伏占系統比例達30%,若無其他補償措施,對電網衝擊大,系統棄光嚴重,晚尖峰時段仍需增加燃油發電。2020年,阿青水電站建成後,系統內調節水庫電站所占比例超過70%,配合已建光伏電站,系統尚有盈餘電力電量;隨著系統用電需求的增加,水光互補運行,資源最佳化配置,將增加系統對光伏電量的消納。根據2025年系統電力電量平衡成果,光伏年有效吸收電量達0.184億kW·h,相當於替代火電約10MW,每年節約標準煤約1.16萬t,減少so₂排放量2.3萬t,減少so₂排放量154t,減少煙塵排放量77t,節能減排的效益顯著。
因此,通過水光互補運行,一方面調節水庫電站對系統調峰和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極為有利,在管理和
運行上有很大的機動性和高度的適應性,但水量有限,尤其是枯水期需要光伏補充一定電量;另一方面,水電蓄水調節,調峰調頻運行,解決了光伏棄光問題。遠期,即使系統用電負荷增加、調峰容量不足,可通過新增水電電源或已建水庫電站擴機增容來滿足容量需求;若電量不足,則可通過新建光伏或其他新能源電源補充。
總結
燃油或燃煤不宜作為阿里地區能源供應主體;太陽能單一形式發電,間歇性和不穩定性成為電網安全的最大隱憂;水電存在枯水期電量不足等問題。因此,因地制宜,積極開發利用多種清潔能源,多能互補才是阿里地區能源發展的根本出路。從發展趨勢看,太陽能發電將成為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具備規模化發展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穩定的調節水庫電站與光伏電站發電雙向互補,可實現當地能源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也有利於光伏產業後期在阿里地區的規模化發展,較好地解決阿里地區的能源供應不足和環境制約問題,是阿里地區清潔能源發展的一條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