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在CYA上25℃培養7天,直徑22-33mm,放射狀皺紋較多或中心面上有臍狀突起而其他部分則近於平坦;質地絮狀兼繩狀;分生於孢子結構較多或較少,通常在近邊緣面或菌落之間的部分較多,分生於包子面灰藍色,近於濃灰色(stormgray,R.Pl.XII)或菸灰色和淡灰橄欖色;菌絲體白色或灰白色,也有的分離物呈現微紅淡褐色E穆出液談黃色=反面黃色或粉紅黃色呂可榕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WA上25℃培養7天,直徑30-40mm,中部有臍狀突起,邊緣有大量放射
狀短紋或近於平坦;質地繩狀兼絮狀;分生孢子結構通常較多,藍灰色,近於被礦灰色(lightmineralgray,R.Pl.XLVII)談灰橄欖色;無滲出液;反面黃褐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G25N上25℃培養7天,直徑9-12mm,有少量放射狀皺紋或近於平坦;質地繩狀兼絮狀;分生孢子結構尚未形成,菌落面白色或灰白色;讀出液缺乏B反面近於白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在CYA上5℃培養7天:未萌發或形成微小菌落。
在CYA上37℃培養7天:不生長或形成微小菌落。
分生孢子梗主要發生菌絲繩,發生於氣生菌絲者少,抱梗莖(10一)20-40(-60)×1.6-2.3µm,壁平滑,無囊狀膨大或稍膨大F帚狀枝單輪生,偶有梗基狀分枝s瓶梗每輪4-6個,5.5-8.0×2.←-2.3µm,瓶狀,梗頸通常較明顯;分生抱子呈現球形或近球形,小,1.8-2.5µm,壁近於平滑或稍粗糙;分生抱子鏈較疏鬆,近於圓柱狀或不規則。
新模式:INI39751(Pitt,1979a;Pitt&Samson,1993)。
本種的質地主要呈現繩狀,而分生抱子梗主要發生於菌絲繩,抱梗莖短,分生抱子小等特徵突出。
分布:較罕見。我國有遼寧瀋陽市(C13264)、大連市(Cl3289);吉林敦化市(Cl2425)、長白山(C12440)、白城市CCl3211);山東泰安市(C12447)、蓬萊(Cl2513);湖北神農架(9831);廣西南寧市CC11946);雲南芒市CC6568);甘肅天水市CC12341,C12345)。
基物;土壤和霉皮鞋。
代謝產物:果膠裂解酶(pectinlyase)(Mikhailovaetαl.,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