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芒得騎士

阿芒得騎士

《阿芒得騎士》是由法國作家大仲馬著作,描寫十八世紀初葉法國宮廷中的兩個貴族集團為爭奪攝政王位所展開的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

內容簡介

《阿芒得騎士》是以十八世紀初葉法國宮廷中的兩個貴族集團為爭奪攝政王位所展開的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為歷史背景的。小說主要依據與這一場鬥爭有牽連的某些當事人的回憶錄,以及保存在國家檔案館中的有關材料。除了由於寫小說的需要虛構出了主人公德·阿芒得騎士和巴蒂爾達少數幾個人外,其餘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大半是真人真事,甚至連書中一些人物所說的話都可以在回憶錄一類作品中找得到。然而這部作品又不是單純的歷史演義,因為它的作者的主旨不在於機械地重現歷史,而在於渲染書中主人公的愛情和冒險的奇遇。原來的歷史事件,經過他的一番巧妙的藝術加工,蒙上了一層戲劇性和傳奇性的浪漫主義色彩,具有了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魅力。

作者簡介

阿芒得騎士 阿芒得騎士

大仲馬是法國十九世紀一位享有盛譽的浪漫主義戲劇家和通俗小說家。一八〇二年,他出生在離巴黎不遠的縣城維萊爾-科特萊。他的父親托瑪-亞歷山大·仲馬是十八世紀末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一位戰功卓著的軍官,後因反對拿破崙遠征埃及,遭到拿破崙的冷遇和排擠,晚境淒涼,鬱郁不得志而歿。

大仲馬四歲喪父,因家境清貧,只上了幾年國小,便無力繼續受更深的正規教育。後來仗著寫得一手好字,才在奧爾良公爵府謀到繕寫的差事。從此,他一面勤奮供職,一面在差役之餘刻苦寫作。他的第一部成名的浪漫主義歷史劇《亨利第三及其宮廷》,於一八二九年二月十一日在法蘭西喜劇院上演,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給了偽古典主義戲劇一個沉重的打擊。

一年之後,他的取材於瑞典的歷史劇《克里斯蒂娜》在巴黎演出,又獲得同樣的成功。特別是一八三一年五月,他的劇作《安東尼》的上演震動了巴黎的劇壇,為他贏得了浪漫派劇作家的崇高聲譽。十九世紀上半葉,對歷史事件發生濃厚的興趣,成了歐洲社會精神生活的一個特點,因而人們常把十九世紀叫做“歷史的世紀”。當時法國和歐洲有許多作家競相寫作歷史小說,一時蔚為風氣。大仲馬從三十歲起,也以“給了十九世紀的藝術以歷史方向”的英國作家瓦爾特·司各特為榜樣,進入了以創作歷史小說為主的新階段。此後十餘年間,大仲馬因經濟的需要,以極快的速度寫出了二百多部歷史武俠小說和長篇連載小說。這些小說有的是他一人寫的,有的是他和奧古斯特·馬凱合作寫的,其數量之多為歷來小說家所罕見。但是這些作品的質量有高有低,參差不齊。《阿芒得騎士》是大仲馬在三十年代中著手寫作、而於四十年代初期才完成的一部歷史小說,他自己認為這部小說是他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大仲馬卒於一八七〇年,終年六十八歲。

歷史背景

一七一五年九月一日,法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路易十四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死去了。當時他的兒子和孫子都先他而病故,所以法國的王位就傳給了他的曾孫路易十五。然而那時路易十五還是一個剛滿五歲的小皇帝,根本沒有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這樣就需要有一位攝政王來輔助他。按照輩份,這個攝政王的位置應當屬於路易十四的侄子奧爾良公爵菲力浦。此人在路易十四統治時代,曾經在對外敵作戰中英勇善戰,建立過汗馬功勞,卻得不到路易十四的寵愛,同時他又和法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上層人物接近,政治態度比較開明,因此,在當時舉國一片要求改變路易十四內外政策聲中,菲力浦自然在全國人民中成了最孚眾望的人選。可是,以路易十四的情婦曼苔儂夫人為首的一幫宮廷佞臣,由於迎合一部分舊貴族的利益,死抱住路易十四的衣缽不放。她們也提出了自己一個庸碌無能的代理人,亦即路易十四的非婚生子杜孟公爵來同奧爾良公爵菲力浦對抗。

經過了一番較量之後,杜孟公爵失敗了,菲力浦當上了攝政王。而曼苔儂夫人這一夥人並不甘心於自己的失敗,於是改變了鬥爭的策略,在國內串連了一些舊貴族和舊軍官,在國外則勾結了根據一七一三年烏得勒支和約登上西班牙王位的路易十四的親孫子菲力浦五世,企圖通過軍事的和玩弄政治陰謀的方法,裡應外合地來推翻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菲力浦的統治。她們接連策劃了綁架和搞宮廷政變的陰謀,每一次陰謀都是在眼看快要成功的關頭,突然由於一些偶然的因素而一一遭到了破產。結果,陰謀徹底敗露了,陰謀分子全部束手被擒。

在封建專制時代,象這一類叛國的陰謀分子,照例是要受到最嚴厲的懲罰的,不是砍頭就是被吊死,而小說中的奧爾良公爵菲力浦卻拋開個人恩怨,以國家利益為重,對這些陰謀分子採取了罕見的寬容態度,在他們被捕以後不久,一個個都得到了釋放。作者通過這一事件是為了要突出菲力浦作為“賢相”的高大形象。

搞歷史從來都是為了現實政治服務。大仲馬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所以會對一百多年前法國宮廷中這幕爭權奪利的醜劇感到興趣,決不是單純為了“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有他自己的政治目的。原來,在一八三〇年——一八四八年期間登上法國王位的,正是當年奧爾良公爵的後裔路易·菲力浦。這個路易·菲力浦雖然建立了代表法國金融貴族集團的利益的“七月王朝”,並且還對復辟後的波旁王朝的國家機關進行了若干的整頓,但是他的封建專制的反動本質卻仍然沒有改變。因此,在他十八年的統治期間,國內的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經濟危機日益深化,工人的起義運動此伏彼起,甚至連資產階級內部也有一部分人起來反對他,形成了眾叛親離的局面。整個法國處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革命前夜。

然而,在這個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曾經在一八三〇年七月革命中參加過推翻波旁復辟王朝的鬥爭的大仲馬,卻一反他當年反對君主制度的態度,把希望寄托在國王路易·菲力浦身上,幻想他也能象他的祖先那樣英明,一方面順應人心進行選舉改革,以緩和同中小資產階級的矛盾,另一方面又能夠對反對派採取寬宏大量的態度,以求得國內的各階級的和解。大仲馬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在無情的現實面前白然遭到了破滅。這部小說出版之後僅僅過了數年,反動腐朽的“七月王朝”就在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風暴中被法國人民永遠埋葬了。

雖然《阿芒得騎士》一書清楚地暴露出了大仲馬世界觀的矛盾性,反映出了他受到偶然因素決定歷史的唯心論的強烈影響,但同時也表現出了大仲馬創作的特有的浪漫主義精神:對人的堅定的信仰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小說中的主人公都是敢於向命運挑戰和敢於同敵人鬥爭的戰士,而不是弱不禁風的命運的寵兒。特別要指出的一點是,這部小說是大仲馬在風華正茂、寫作技巧臻於成熟時期寫成的,書中結構嚴密,情節委婉曲折,引人入勝,有些章節中的文筆清新流利,充滿詩情畫意,令人愛不釋手。正因為如此,所以這部小說也同大仲馬的膾炙人口、流傳極廣的《三個火槍手》和《基度山伯爵》一樣,成了深受世界各國廠大讀者喜愛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