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電影《阿特拉斯聳聳肩》中,達格妮是美國一家鐵路公司的業務副總,這家公司是她的祖先內特·塔格特留下的,她的哥哥詹姆斯是這家公司的總裁。一天,達格妮的助手艾迪向詹姆斯匯報,一家新的杜蘭戈公司運輸業務發展很快,如果不搶先修一條通往威特油田的鐵路,而被杜蘭戈搶了先,它將有可能取代塔格特在美國 鐵路運輸中的地位。詹姆斯卻認為這不重要,應該回響國家的號召修一條通往墨西哥德安孔尼亞的銅礦的鐵路,幫助貧窮國家發展經濟。艾迪提醒詹姆斯,如果墨西哥政府將銅礦收歸國有,塔格特公司會面臨滅頂之災!詹姆斯對此報之一笑。艾迪和大家一樣哀嘆:誰是約翰·高爾特?
達格妮在回紐約的途中發現自己乘坐的塔格特彗星特快居然中途無故停車,她對鐵路行車調度的無序深感擔憂。她決定任命一位新的分公司經理加強調度管理,卻沒有想到那人向她提出了辭職,並消失得無影無蹤,她十分不解。她向詹姆斯提出採用新型材料里爾登合金來製造新的鐵軌,詹姆斯卻認為里爾登合金的安全性能沒有得到驗證,而且也不應該將定單都給里爾登公司,認為這是在鼓勵壟斷。
里爾登用自己十年努力研究出的新型合金製作了一個手鐲送給妻子莉莉安,而她卻認為里爾登只會工作、掙錢,不懂得關心家人。里爾登的弟弟菲力普在大學畢業後也無所事事,參加了一個全球發展組織,要求里爾登捐款。
小時候,達格妮和德安孔尼亞是青梅竹馬的夥伴,他們都是富商的子女,並且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業內人士的尊重,但達格妮卻反對修一條通往德安孔尼亞在墨西哥的銅礦的鐵路,認為這太冒險。詹姆斯和鋼廠老闆沃倫開會商議,決心轉嫁危機,慫恿他在華盛頓的代理人莫奇操縱議會通過“反狗咬狗條例”。詹姆斯藉此讓杜蘭戈公司退出了與自己競爭的領域,但達格妮卻認為這樣做很可恥,她希望的是在公平的商業競爭中打敗對手。
訊息傳來,墨西哥政府宣布收回銅礦。為了彌補損失,達格妮用里爾登合金修建一條通往威特油田的鐵路,增加該地的石油輸出,也增加公司的收入。這時,一個神秘的人物找到里爾登,要求他暫緩大規模生產合金,因為這樣會使現有的許多鋼鐵企業破產,並威脅他如果不同意,將請國家科學院出具里爾登合金的性能不穩定的報告,使他的合金半路夭折。里爾登拒絕了他。果然,隨著國家科學院的報告公布,里爾登合金的退貨量激增,塔格特公司董事會也不同意用里爾登合金修建鐵路,里爾登面臨困境。
達格妮找到國家科學院院長斯塔德勒博士,說明自己相信里爾登合金的理由。斯塔德勒博士認為她說的有理,但國家科學院需要企業家資助,出具這樣的報告也是情非得已。達格妮決定從塔格特公司離開,抵押自己的股份並與詹姆斯達成協定,另建約翰·高爾特鐵路公司,用里爾登合金來修建這條鐵路——並稱其為約翰·高爾特鐵路。終於,鐵路建成通車,性能優良且運行高效,達格妮按照和詹姆斯的約定,將約翰·高爾特鐵路轉讓給塔格特公司,自己繼續回來擔任塔格特公司的業務副總。
在約翰·高爾特鐵路通車成功後,達格妮成為了里爾登的情人。在為里爾登尋找擴大合金生產的新的廠房時,他們來到了一個曾經輝煌而後來破產的20世紀發動機公司。在那裡,達格妮發現了一種傳說中的發動機的模型,它可以吸收空氣中的靜電作為發動機的動力,可惜它現在已經殘破不堪,發明日記也所剩無幾。達格妮到處尋找這個發動機的創造者,在落基山脈的一個咖啡店裡,她驚訝的看到了著名的哲學家休,休告訴她,這個人是找不到的。
回到紐約後,達格妮發現紐約的報紙正在鼓吹一種機會平等的論調,他們認為里爾登合金應該平均分配,人人都能使用,所有的礦山、石油也應該給每個工廠以平等的機會,不能因為他們以前反對它或忽視它就沒有平等享受它的機會。為此,威特忽然遣散了所有的石油工人,將現有的油田變成了一道火炬,他本人也不知道去向。達格妮將發動機的殘骸交給斯塔德勒博士,他推薦了一所倒閉了的大學的實驗員繼續恢復發動機的工作。
詹姆斯遇上了一個盲目崇拜他的平民姑娘雪莉,虛榮心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並與她結婚。結婚當天,達格妮的兒時密友德安孔尼亞忽然來訪。他帶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德安孔尼亞銅業公司即將破產,並由此引起了一場股災,詹姆斯和其它商人得知訊息後魂飛魄散,而他則在一旁幸災樂禍。德安孔尼亞對里爾登頗為欣賞,對他說明:金錢是自由交換的結果而並不是萬惡之源,工業資本家是成功的改造了自然的創造者而不是人類公敵。里爾登大受啟發,逐漸對德安孔尼亞產生了好感。
國家科學院要開展一項秘密武器的研製計畫,因此想向里爾登購買合金,被裡爾登拒絕,他認為,當初支持他生產合金的朋友才能更多的購買合金,而國家科學院卻違心地出具報告阻礙他的合金在現實中套用,不佩享有他的合金,如果國家科學院一定要,就來搶好了。國家隨後通過了機會均等法案,里爾登合金被公平分配,市場上甚至有里爾登合金製成的羽毛球拍,但礦山鐵路所急需的採掘機和鐵軌卻供不應求。為此,里爾登偷偷多煉了些合金,將它賣給自己最好的朋友——煤礦礦主達納格。
訊息還是敗露了,國家科學院的費雷斯博士帶著他偷賣合金的證據再次威脅里爾登,國家科學院的工作是維護國家利益,不能計較個人恩怨。如果不賣合金,里爾登將上法庭。他的好友在得知這一切後,便下定決心放棄了自己的一切,消失在人群中,達格妮看到這一切,擔心裡爾登也會突然消失,而此時,由於工廠的加班加點,里爾登的一口高爐出了事故,德安孔尼亞突然來訪,幫他挽救了危機。其後,里爾登勇敢走上法庭,陳述了自己對道德的看法,並宣稱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沒有義務一定要為公共福祉服務,他的講話贏得了一片喝彩,法庭只好判他10年監禁和5000萬美元的罰款,緩期執行。
經濟的波動引起了華盛頓當局的注意。在總統的默許下,莫奇等人決定頒布10-289號法令。該法令要求取消一切競爭、專利,一切按計畫、需求進行分配,不允許辭職和解僱,一切糾紛由新成立的聯合理事會裁決。達格妮所需的合金不夠,里爾登向德安孔尼亞訂購了一批銅,卻在海上運輸時被海盜拉各斯搶走,里爾登無法按時提供合金鐵軌。鐵路運輸力量嚴重受損,董事會要求拆除約翰·高爾特鐵路上的鐵軌來補充,達格妮一怒之下辭職,去家族中的一間林中小屋隱居。同時,收繳專利的工作開始,費雷斯博士通過詹姆斯和莉莉安拿到了達格妮和里爾登在一起過夜的證據,要求里爾登獻出合金的專利給國家,否則,就公布這個訊息讓達格妮難堪。為了達格妮,里爾登同意交出合金的專利。但沃倫的工廠在生產里爾登合金時,卻被著名的海盜拉各斯開炮炸沉了。當晚,拉各斯來找里爾登,送給他一箱金條,並說明在某個地方還有一個屬於他的銀行戶頭,存著所有他被人所掠奪走的錢,但里爾登拒絕和他一起離開。
德安孔尼亞來訪,達格妮從廣播中得知,聯合理事會派到塔格特公司的新的業務副總是個外行,因為無人負責,彗星號特快和與一輛軍用貨車相撞,塔格特隧道徹底被毀,東西大幹道中斷,人員死傷無數。達格妮連夜回到紐約,指揮搶險,但發現能幹的工人和有信譽的承包商都已經消失了。同時,她發現研究發動機的那個實驗員也要求辭職,她預感到他會像其他人一樣消失,便連夜乘車去猶他州找他。
達格妮在火車上收留了一個老乞丐,從他嘴裡,她知道了那個發動機的發明者是約翰·高爾特。在20世紀發動機公司里,在大家都希望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時,約翰·高爾特提出辭職,並說他要讓這個世界停轉。果然,按需分配的要求使工廠很快破產,大家都失業了。這時,火車突然停了下來,司機也消失了。達格妮預感要出問題,便乘飛機去猶他州找那個發動機研究者,但他剛好被一架飛機接走,達格妮便駕機繼續追趕。
飛機出事迫降在了一個深谷里。醒來時,達格妮發現自己正躺在約翰·高爾特的家中。原來,約翰·高爾特和德安孔尼亞和拉各斯是同學三人,他們的哲學老師休和物理學老師斯塔德勒博士很喜歡他們,但兩位老師的觀點不盡相同。大學畢業後,約翰跟隨斯塔德勒讀研,但在得知斯塔德勒建立了國家科學院後便退學去了20世紀發動機公司,發明了那個神奇的發動機,但他意識到,這樣的發明會被他人所掠奪,於是,他們三人便在山谷中建立了一個秘密的世外桃源,以發動機為動力,禁止了一切外在的信號,將那些創造者、思想者、發明者、領導者都接到了這個山谷中,使他們一起罷工,給世界上所有的庸才一個教訓。達格妮在這裡發現了自己最尊敬的哲學家休,最喜歡的音樂家哈利,最喜愛的明星露露——她是拉各斯的妻子,最尊重的法官納拉岡賽特,最出色的腦外科醫生亨里克,最有信譽的銀行家麥達斯·穆利根,最好的朋友——石油大亨威特、礦業大王達納格,還有她那些能幹的工人和承包商,這裡以美元為最重要的標誌,一切都建立在自由交換的基礎之上。
傷好後,達格妮還是決定回到現實社會中,她不放心裡爾登,更捨不得祖先留下的塔格特公司。約翰·高爾特答應她會在她需要的時候出現,帶她離開混亂的現實世界,回到這個世外的烏托邦。達格妮謊稱自己是飛機失事被好心農民所就,回到了紐約。這時,詹姆斯正通過政府法令可以免費使用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線路,重新打通了東西幹道,卻逼得南大西洋鐵路公司總裁自殺了——詹姆斯總是能轉嫁危機。
國家科學院用里爾登合金製成的X項目終於成功了。這是一種可怕的聲波殺人武器。一旦開啟,方圓幾百公里內將灰飛煙滅,寸早不生。為了證明其合法性,國家科學院便宣稱斯塔德勒博士為發明人。通過莉莉安,達格妮知道了里爾登為了她的聲譽,獻出了里爾登合金的專利,她既感動又痛苦。莉莉安要求,針對現階段企業倒閉急劇增加的現狀,電台安排一次達格妮對聽眾的演講,喚回大家對經濟的信心。
在電台演講中,達格妮坦然承認了自己是里爾登的情婦,並以此為榮,莉莉安和詹姆斯呆若木雞。回到家中,達格妮在里爾登的腳下無聲的抽泣,並向他講述了自己在深谷中的奇遇。但如同達格妮不能拋棄鐵路一樣,里爾登也不願意放棄合金。
詹姆斯繼續和華盛頓的政客在一起,他知道智利政府正準備收回德安孔尼亞在智利的銅礦,由他和沃倫所組成的人民代表來管理,興奮異常。此時,雪莉發現了詹姆斯其實不是她心中的英雄,塔格特鐵路公司是靠達格妮在支撐,詹姆斯需要的是她對自己的崇拜,而不指望她能成為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她去見達格妮,希望能獲得新生。回家時,發現莉莉安和詹姆斯在床上,恍惚中,她落河身亡了。
就在智利政府宣布將德安孔尼亞在智利的銅礦收歸國有的時候,可怕的大爆炸發生了。德安孔尼亞給工人發了最後的工資,他在全球的銅礦都成為一片廢墟。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失業的人數繼續增加。由於鐵路運輸能力越來越低,農民的糧食進不了城,而城市則面臨饑寒交迫的冬天。同時,工人要求增加工資,政府要求降低收費。國家由莫奇、麥格斯等人組成的聯合理事會管理到由麥格斯實行的軍事化管制。里爾登發現自己的工廠中混進了許多地痞流氓,他們趁里爾登不再的時候試圖搶占工廠,幸虧德安孔尼亞及時出現,指揮工人打退了流氓,救了里爾登,並說服他離開了這個失去了秩序的世界。
塔格特公司在紐約的火車站出了故障,達格妮在指揮搶救的途中意外的發現了約翰·高爾特,原來,他一直隱身於自己的公司中,身份是鐵路工人。在得知里爾登已經到山谷中後,社會秩序越來越混亂,暴亂此起彼伏。對此,總統準備對全國人民發表演講,鼓舞士氣,共度難關。達格妮被邀請作為企業界的代表出席,然而,在預定的時間裡,廣播裡傳來的卻是約翰·高爾特的演講,他陳述了組織創造者和領導者罷工的緣由,並指出人不應該為他人而活,也不應該要求他人為自己而活。
達格妮去找約翰,看到了他在紐約的家,約翰告訴他,安全部門的人會在她身後,只有假裝仇恨自己,達格妮才能脫身,他再尋找機會逃走。果然,特工們闖進來,將約翰·高爾特帶走。總統與約翰談判,希望他主持全國的經濟。約翰要求取消個人所得稅,總統認為不能接受,他的老師斯塔德勒博士前來勸說,也毫無作用。為了安定民心,他們將約翰綁好參加電視直播,宣布將實施子虛烏有的約翰·高爾特經濟復興計畫。約翰掙脫了綁縛,將他們的惡行暴露在了觀眾面前。
由於總統的不信任,斯塔德勒博士逃離了紐約來到了X項目的基地,卻發現這種恐怖的武器被麥格斯給控制了,他們藉此向各地徵稅,在混亂中,他們使用失誤,開啟了武器,使基地和方圓幾百里、包括通往紐約的塔格特大橋都在一瞬間化為了粉末。詹姆斯和莫奇、費雷斯等人商議,決定用國家科學院所研製的新型刑具F項目折磨約翰,迫使他就範。達格妮趕緊通知德安孔尼亞,山谷中的男人們一起行動,救出了被多次折磨卻依然堅強不屈的約翰,他們一起回到了深谷。晚上他們一起聚會,商討大亂之後、回到現實世界的重建計畫。
本書故事發生的地點和時間並不清楚,書中講紐約的人口是七百萬,紐約人口為七百萬的時間應該是20世紀30年代,書中有許多20世紀才有的技術,可是政治制度又與現實不符。書中講從1900年以後,世界向一種新的方向前進,沒有發生世界大戰和大蕭條,100年後全世界進入社會主義統治的時代,但是人類的技術發展、人口增加和其他所有方面的發展全部減緩了。
書中假設除了美國以外,所有的國家都成為“人民國”。書中有20世紀初期的技術,但沒有戰後發展的技術,沒有直升機、電子計算機等。飛機沒有作為主要的交通方式,電視亦不如廣播普及。工業中以鋼鐵、機械製造、鐵路運輸、採礦等為最重要的。
書中場景主要發生在美國及其周邊國家: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人民國”,還有發生在各大洋的海盜行為。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泰勒·席林 | Dagny Taggart | |
格蘭特·鮑爾 | Henry Rearden | |
馬修·馬斯登 | James Taggart | |
保羅·詹森 | John Galt | |
麥可·奧吉弗 | Hugh Akston | |
艾迪·蓋瑟吉 | Eddie Willers | |
Jsu Garcia | Francisco D'Anconia | |
Graham Beckel | Ellis Wyatt | |
Patrick Fischler | Paul Larkin | |
麥可·勒納 | Wesley Mouch | |
Annabelle Gurwitch | Reporter#2 | |
喬·鮑里托 | Orren Boyle | |
Armin Shimerman | Dr. Potter | |
Rebecca Wisocky | Lillian Rearden | |
傑弗瑞·佩爾森 | Midas Mulligan | |
Christina Pickles | Mother Rearden | |
Ethan Cohn | Owen Kellogg | |
Navid Negahban | Dr. Robert Stadler | |
Joel McKinnon Miller | Herbert Mowen | |
Frank Cassavetes | Bum | |
Sylva Kelegian | Ivy Starnes | |
Neill Barry | Phillip Rearden | |
Olivia Guerrero | Waitress | |
Mel Fair | Newscaster | |
Daisy McCrackin | Clerk | |
Mandy June Turpin | Newscaster | |
Rob Brownstein | Eugene Lawson | |
Matt O'Toole | Brenden Brady | |
Mercedes Connor | Cherryl Brooks | |
Kim Swennen | Newscaster | |
Dave Goryl | Jay Knight | |
January Welsh | Reporter | |
Christopher Karl Johnson | Senator at press conference | |
Katherine M. O'Connor | Senator at press conference | |
Marissa Welsh | Ballroom Dancer | |
Nikki Klecha | Gwen Ives | |
Jack Milo | Richard McNamara | |
Craig Tsuyumine | Reporter#1 | |
Christopher Mur | Male Newscaster | |
Travis Seaborn | Bartender | |
Jan Morris | Female Newscaster | |
Jeff Cockey | Bartender | |
Latasha Muhammad | Reporter/ Couple Extra | |
Maia Tarin | Joy | |
保羅·埃德尼 | Bicyclist | |
Clay Bunker | NNT Reporter | |
Sarah Batsheva Graham | Depressed Worker | |
大衛·達斯汀·凱尼恩 | Party Guest | |
Sarah Leners | Ballroom Guest | |
John H. Tobin | Corporate shark |
職員表
製作人 | 約翰·阿吉利亞洛羅/Howard Baldwin//Bruce Wayne Gillies |
導演 | 保羅·詹森選角導演:Sharon Howard-Field//Ronnie Yeskel |
副導演(助理) | Aaron Barsky/Lori Ashfield/ Chris Corrado |
編劇 | 安·蘭德、約翰·阿吉利亞洛羅Brian Patrick O'Toole |
攝影 | Ross Berryman |
配樂 | Elia Cmiral |
剪輯 | Sherril Schlesinger/ Jim Flynn |
藝術指導 | John Mott |
服裝設計 | Jennifer L. Soulages |
視覺特效 | Mark Spatny |
布景師 | Lori Mazuer |
角色介紹
在蘭德女士1946年6 月27 日所寫的一篇《高爾特與其他人物關係》的筆記中,她簡要說明了高爾特對每個人物的意義。
對達格妮———理想。是她的兩個追求的答案:既是天才,也是她愛慕的人。第一個追求通過她尋找發動機發明者表現出來。第二個的表現則是通過她日益堅定的信念:自己永遠不會陷入愛情……
對里爾登(R earden)———朋友。這種理解和欣賞是他一直都需要,但又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或者他覺得自己已經得到了———他曾在周圍的人,他的妻子、母親和兄妹身上尋找)。
對弗蘭西斯科·德安孔尼亞(Francisco d'A nconia)———貴族。唯一給他挑戰和激勵的人———幾乎就是“屬於他的那種”觀眾。生活中只要有如此的快樂和色彩就足以令人眩暈。
對丹尼斯約德(D anneskjold)———依靠。對於這個不安和魯莽的漂泊者,他是唯一代表土地和根的人,如同拚命抵達的目標,瘋狂出海遠航後的港口———他唯一能夠尊敬的人。
對作曲家———靈感和出色的聽眾。
對哲學家———他的抽象結果的具體化身。
對詹姆斯·塔格特(Jam esT aggart)———永恆的威脅,神秘的恐懼,恥辱,負罪感(他自己的罪孽)。他與高爾特並無特別的聯繫———但他有那種持續不斷的、毫無來由的、莫名的、歇斯底里的恐懼。在他聽到高爾特的講話和初次見到高爾特後,他覺察到了這種恐懼。
對教授———他的良知、恥辱和提醒,時刻折磨他的幽靈,對他的一生說“不”的那個東西。
幕後製作
《阿特拉斯聳聳肩》是上世紀美國著名哲學家、小說家安·蘭德的代表巨著,這位俄裔美籍小說家推崇理性,認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顧傳統輿論的偏見,力倡個人主義,認為不能使個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張的社會,就不是理想社會。她的客觀主義哲學自上世紀50年代起便風靡美國校園,影響了幾代美國人,她本人也成為美國青年崇拜的偶像。
《阿特拉斯聳聳肩》是她最著名的一本小說,曾在美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書中宣揚金錢至上的思想,探討了理性利己主義的道德性。1957年剛剛出版曾遭遇社會惡評,但卻異常暢銷,在美國的銷售量僅次於《聖經》,並影響了當時社會的很多知識分子,甚至成為美國學生必讀的課外書籍。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Strike Productions, The
發行公司:Rocky Mountain Pictures(2011) (USA) (all media)
特技製作公司:Stargate Studios
其他公司: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amera cranes/camera dollies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sound mix
Keslow Cameras [美國]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Post Haste Sound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Rocky Mountain PicturesUSA Theatrical Booking
Ronnie Yeskel Castingcasting
Sessions Payroll Management Inc. [美國] extras payroll services
Slick Sounds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 USA2011年4月15日
影片評價
作為一部烏托邦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描繪了一個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學家、藝術家等社會精英組成的世外桃源,有著田園詩般的詩意和現實社會中的欲望的滿足。在這裡,維繫著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錢,金錢被視作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換和公平正義的象徵,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創造者和思考者。小說結尾,由於強者罷工、拋棄了弱者,世界陷入了無邊的黑暗,而烏托邦里則是一片和諧幸福。同時,蘭德借書中主人公約翰·高爾特之口來說明了她的客觀主義哲學:
財富觀——財富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工具,是人類思想力的結晶。當你判斷某人德性的時候,請聽他對金錢的理解:詛咒金錢的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金錢,尊敬金錢的人則依自己的本事賺取金錢。金錢是社會美德的氣壓計,遠離告訴你錢是萬惡之源的人。
歷史觀——文明就是一個逐步將個人解放出來的過程。人天生便會思考,讓那些叫囂說人的思想自由在創建工業文明後便毫無用處的吃人者從大學的經濟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來,讓他們拿起弓箭,穿起獸皮。每個獨裁者都是神秘論者,每個神秘論者都是潛在的獨裁者。
道德觀——你生命中的道德的唯一目的是去獲得幸福,讓自己得到快樂便是他的最高道德目標。“犧牲”就是為了你並不在乎的東西而放棄你所看重的。人的生命是道德的標準,在生命里,快樂是成功的狀態,痛苦則通向死亡。正如你不能對大自然進行偽裝一樣,你同樣也不能對人的品格進行假造。武力與頭腦是截然對立的;槍聲一響,道德無存。
價值觀——人類是真正的英雄:以自己的幸福作為生活的道德準則,以實質性的成就作為最高貴的行動,以理性為自己唯一的主宰。人不應該為他人而活,也不應該要求他人為自己而活。思考是人的唯一最根本的美德,其它的一切皆因它而生。自豪就是承認你是自己的最高價值,這和一個人所有的價值一樣,需要去贏得。
哲學觀——A就是A,一個東西就是它本身。存在是特性,意識是鑒明。存在是存在著的。每個問題都有兩面,一面是正確,一面是錯誤,夾在對與錯中間的則是邪惡。
書的主題講述人類的自由意志在生活和社會中起的作用。蘭德認為,自由思考、創造力和發明能力是維持這個世界運轉的動力。書中蘭德展示了如果人類喪失了自由意志,世界將無法前進,文明也將毀滅。書的基礎是建立在客觀主義哲學上,這種哲學的創始人就是蘭德。
蘭德提出,如果人的獨立精神和個人奮鬥不受重視或被壓抑,社會發展會停滯不前;相反,如果鼓勵獨立精神,獎勵個人奮鬥,社會將會非常繁榮。蘭德相信,獨立精神會使人類解脫,私人財產受到嚴格的保護會激勵個人奮鬥,她由此認為,自由資本主義是一種最好的政治體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有先天的缺陷。所以這本書有很強的政治傾向。
蘭德還認為,因為自由意志和個人奮鬥是世界發展的動力,所以也是一種美德。她反對個人犧牲是一種美德,所以人類不應該信仰上帝或其他比人類高等的生物,她通過書中人物的對話表述了反對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看法。
安·蘭德將她的哲學命名為“客觀主義”,並將其描述為在世界上生活的哲學。客觀主義是一種完整的思想體系,它給出了人要體面生存就必須遵守的思想和行為的抽象原則。安·蘭德最先是借用她暢銷小說《源泉》(1943 年)及《阿特拉斯聳聳肩》(1957 年)中的主人公,闡述了她的哲學思想。隨後,她用非虛構的作品對這種哲學觀做出了表達。
曾經有人問安·蘭德是否能簡明扼要地概括出客觀主義的本質,她的回答是:
1.形上學:客觀現實
2.認識論:理性
3.道德:私利
4.政治:資本主義
隨後,她用更為通俗的語言表達了上述理念:
1.“如果要想駕馭自然,那么就必須尊重自然。”
2.“你不能既想吃掉蛋糕,又想留著它。”
3.“人最終還是為自己。”
4.“不自由,毋寧死。”
1957年出版。這本小書,蘭德寫了十四年,十分厚,有人形容“放在鐵軌上可以讓火車出軌”。藍登書屋的編輯建議她刪去部分內容,安·蘭德回答:“你會刪減《聖經》嗎”
結果小說一字不改出版。一出版即遭到各界的惡評。
無論是哲學史還是文學史,蘭德都很難被成為學院矚目的焦點——儘管教授們年輕時很多都是蘭德的冬粉。與蘭德所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是烏托邦一樣,在她筆下所描繪的純潔理性的自由資本主義世界也同樣是一個烏托邦。在她的理想中,新知識分子不斷創新,成為勤勞聰慧的“知本家”,為營造明天更好的社會而不懈奮鬥,可是,在現實社會中,能拐就拐能誆便誆也是事實,資本家的聰慧往往是首先體現 在不擇手段,而不是去努力進行科技創新——公平固然會成為“多數人的暴政”的緣由,自由也往往成為借其名而施行罪惡的藉口。看來,小說家的職責並不在於為社會設計合理的成功制度,而是讓失敗的人們在面對黑暗時有了生的勇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偉大,是在於他的小說中永遠有對人性惡的拷問與獲得救贖的渴望;而雨果的不朽,則是因為,只要世界上還有貧窮和飢餓,《悲慘世界》就有它的價值。
其實很難定義蘭德是一個小說家還是哲學家,甚至有人說她是個“陰謀家”,因為在這本書中,蘭德毫不掩飾的宣傳金錢至上的思想,讚揚那些創造出巨大財富的資本家,認定他們才是未來世界的統治者。那些整日忙忙碌碌的勞苦大眾,應該把他們的一部分權力分給這些資本家,特別是財富的分配權。這顯然與時下現代西方社會所普遍遵守的道德體系存在巨大的反差,由此招來了眾多學者和讀者的炮轟。由於各銀行家族十分贊成此書觀念,旗下各基金會大力推薦此書,列為中小學生必讀課本,意圖重塑美國人民價值觀,此書銷量僅次於《聖經》。格林斯潘 、 索羅斯、羅納德·里根深受本書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