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賈克梅蒂

戰後,賈克梅蒂還創作了幾組人體形狀較小的群雕,其中一些是設有背景環境的,例如《城市廣場II》。 1952年以後,賈克梅蒂繼續集中精力創作瘦長的行走著的男子和體態僵硬的女子雕塑,後者是他最常用的主題。 在賈克梅蒂的所有作品中,同樣重要的還有已完成的那些半身塑像,尤其是1950年以後的作品。

阿爾伯特·賈克梅蒂(1901---1966)
阿爾伯特·賈克梅蒂被認為是20世紀30年代早期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主要雕塑大師,然而,這位瑞士藝術家最出名的還是二戰以後創作的那些“細長”的人物作品。他於20年代中期成名於巴黎,當時他在同時代的抽象派風格和古老的非西方藝術(尤其是非洲藝術,《湯匙造型的女子》的靈感即來源於此)的影響下開始創作一系列作品。
1926年到1930年間,他創作的大量作品都帶有立體派雕塑的幾何抽象風格和空間感強的特點。同一時期內,他還開始創造性地用瓷板來表現極度抽象化的頭部或女性軀體。 賈克梅蒂在20年代晚期創作的作品贏得了藝術界的正式認可。1930年,超現實主義的領袖人物安德烈·布勒東邀請他加入超現實主義藝術團體,賈克梅蒂由此迎來了事業上的一個多產期,他創作了各種各樣的新穎獨特、富有想像力的作品,為超現實主義雕塑帶來了重大變革。在此期間,他在敞面式雕塑、活動藝術 以及雕塑構架的發展上貢獻良多,象“牢籠雕塑”, 就是把各種物體或模特塑入籠狀的結構里;還有桌面作品,如棋盤形狀的《遊戲不再》和以死亡為主題的《指向眼睛》。 賈克梅蒂這個時期的許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對潛意識、夢境以及性慾和暴力主題的關注,具有典型的超現實主義藝術特點。比如他的活動雕塑《懸浮的球》,就透著含蓄的性慾,傳達了一種性的挫折感;而《斷喉的女子》在體現雕塑形式上的立體主義結構之外,還暗示著邪惡的強暴和謀殺。從他最為複雜和高深莫測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凌晨四點的宮殿》可以看出他對夢境的再現:一座木製的“宮殿”,形狀就象一副骨架;在這樣一個易碎的環境裡,放置著一個個看似毫無關聯的物體。賈克梅蒂曾經證實這件作品的靈感來源於他的個人經歷,然而,同大多數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一樣,它的含義是模糊不清的(不過該作品無疑表達了某種不祥的東西,讓人聯想到一個混亂的夢境)。這件作品不落窠臼,對二戰以後盛行一時的敞面式雕塑頗具影響。
1934-35年間的冬天,賈克梅蒂重新開始了以真人模特為對象的雕塑,這一舉動致使他和布勒東等反對這種創作方式的超現實主義者最終分道揚鑣了。之後的十年里,賈克梅蒂極力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先是基於真人模特的創作,而後轉向了基於記憶的創作。他想在雕塑中把握住人體的真實感,不是通過常規的寫實手法,而是再現我們從遠處瞥見某個人時感知到的那種空間上的整體印象。為了實現這一追求,他根據記憶創作了一些極小的雕塑,相形之下它們的底座顯得十分寬大。
二戰結束以後,賈克梅蒂發現,他可以把人體塑造得十分細長並忽略所有細節,這樣也能保持上述那種獨特的真實感。他的成熟風格由此成形:高挑細瘦的人體,鑿痕累累的不規則表面。典型的女性雕塑都是正面像,姿態僵硬而靜止,但卻充滿了存在主義的活力和戲劇效果;男性雕塑則多少都有些動作,主要是行走著的(如《行走的男子》),也有做手勢的(如《手指向某處的男子》)。賈克梅蒂的人體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形狀上枝杈較多,但同時又給人一種深植地面的感覺,與他們細長的四肢看上去有些矛盾。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由於底座只比底面高出少許,而人物的雙腳大而厚重,就象在底座上扎了根一樣。 戰後,賈克梅蒂還創作了幾組人體形狀較小的群雕,其中一些是設有背景環境的,例如《城市廣場II》。當時許多評論家從這些戰後作品中解讀出了大量存在主義的內容。正如讓·保羅·薩特在他的幾篇評論文章中反覆強調的那樣,賈克梅蒂的人物雕塑的確會喚起某種疏離、孤寂的感覺,這在《城市廣場II》這樣的人物群雕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一名女子孑然獨立,四個男子漫無方向地在她身周忙碌地走動著。然而必須一提的是,賈克梅蒂曾聲稱他在創作這些作品時並未想過要賦予它們存在主義的寓意;近年來,不少學者也指出這樣的詮釋太過狹隘死板了。
1946年至1952年是賈克梅蒂的高產時期。他的風格更加成熟,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影響超越了他在超現實主義創作的顛峰時期——儘管在此之前他已有多年沒辦什麼展覽,也沒有什麼經濟收入了。1952年以後,賈克梅蒂繼續集中精力創作瘦長的行走著的男子和體態僵硬的女子雕塑,後者是他最常用的主題。《威尼斯女子》即為他最優秀的女子雕塑作品之一。
在賈克梅蒂的所有作品中,同樣重要的還有已完成的那些半身塑像,尤其是1950年以後的作品。那段時期他的主要模特是弟弟迪亞哥,多年來他一直都充當著賈克梅蒂不可或缺的助手。這些塑像都帶有不同程度的自然主義風格。儘管賈克梅蒂從不刻意追求塑像和人物之間外形上的相似,但他的確想要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看者面前;要做到這一點,他認為抓住模特凝視的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他於1965年創作的迪亞哥和攝影師艾利·洛塔的半身塑像就很好地體現了這種效果。後期的這些作品連同他在1962-1965年間為妻子安妮特創作的一系列塑像,都在賈克梅蒂最富表現力的作品之列。最能夠再現人物形象的也許就是《羅塔III》了。這是賈克梅蒂最後一件作品,在這個半身塑像中,人物的頭從身軀上揚起,而那身軀就象是由流動的岩漿凝固而成。洛塔沉默地凝視著我們,身周仿佛籠罩著一圈近乎神聖的光環。這種效果與賈克梅蒂極其讚賞的古埃及雕像所體現的那種效果十分相似。
從1948年直到1966年去世之前,賈克梅蒂先後到歐洲和美國舉行了幾次個展,在藝術界的地位始終處於上升態勢。在他身後,人們對其作品的讚賞更是有增無減。今天他之所以受到世人的認可,不僅是因為他在現代雕塑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還因為他為具象藝術的實踐做出了獨一無二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