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達比酋長國

北臨波斯灣,海岸線長約450公里(280哩)。 t),阿布達比的外交受英國控制。 阿布達比的石油占全國石油的94%。

概況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達比酋長國,簡稱阿布達比酋長國,是阿聯最大的酋長國,面積6734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大約200個島嶼,占全國總面積的86.68%。人口 159 萬(2004年),約占全國總人口的 39%。城市主要有首府阿布達比市、東部省省府艾因和西部省省府扎耶德城。
又譯阿布達比。阿拉伯語作Abu Dhabi。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舊稱停戰諸國〔Trucial States〕、停戰阿曼〔Trucial Oman〕)七個酋長國中最大一個酋長國。面積約67,350平方公里(26,000平方哩),占聯合大公國總面積3/4以上。因陸地和波斯灣海底有藏量豐富的油田,為聯合大公國中最富有的兩個酋長國之一(另一個為鄰邦杜拜)。
北臨波斯灣,海岸線長約450公里(280哩)。沿岸荒無人煙,多鹽沼地和沿海島嶼。西鄰卡達(Qatar)、南接沙烏地阿拉伯、東連阿曼(Oman, 舊稱馬斯喀特和阿曼)。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內,大部環繞杜拜,小部分與沙迦(ash-Shariqah)交界。
自18世紀起巴尼亞斯(Bani Yas)的布法拉(Al Bu Falah)部族就統治該地區。他們最早住在利瓦(吉瓦)綠洲地區。1761年他們在沿海的阿布達比城所在地發現適合飲用的水井,1795年在此設總部。因為哈伊馬角(Ras al-Khaymah)酋長國和沙迦酋長國的蓋沃西姆(Qawasim)海盜是阿布達比的宿敵,而海盜與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敵對,阿布達比的統治者起初便與該蘇丹國結盟。但到19世紀,與馬斯喀特和阿曼及內志(Najd)地區不斷擴張勢力的瓦哈比人(Wahhabi, 今沙烏地阿拉伯統治王朝的祖先)發生領土衝突。衝突引起邊界糾紛,至今大部仍未解決。
雖然阿布達比不是一個海盜國,但它仍簽署了英國發起的《全面和平條約》(1820)和《永久休戰條約》(1853)。根據1892年的《排他協定》(Exclusive Agreement),阿布達比的外交受英國控制。在謝赫•裁德•伊本•哈里發(Sheikh Zayd ibn Khalifah, 1855~1908)長期統治期間。阿布達比是停戰海岸(Trucial Coast)的主要強國,但在20世紀初被沙迦和杜拜超過。1968年英國提出撤出波斯灣時,阿布達比會同其他與英訂有條約的國家,協商組成有9個成員的聯邦。但巴林和卡達於1971年分別獨立,英國廢止與訂約國家早期簽訂的條約,於是誕生了以阿布達比為首的只有7個成員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城被定為臨時首都,為期5年;其首都地位的期限曾延長几次,直到1990年代初才定為永久首都。

經濟

經濟嚴重依賴原油生產。1958年在海岸外約125公里(75哩)、水深2,570公尺(9,000呎)的烏姆沙伊夫(Umm ash-Shayf)海底油田發現石油。石油通過海底輸油管輸送到該國以西約32公里(20哩)處的達斯(Das)島。島上建有阿布達比酋長國主要的近海油輪碼頭,並有簡易機場、煤氣液化廠和其他附屬設施。1962年起出口石油。陸上主要有穆爾班(Murban)和布哈森(Bu Hasa)等油田。開採中心在該國中部,距海岸40~65公里(25~40哩)。有輸油管與西北面贊奈山(az-Zannah)的海岸終點站相連。其他近海油田有札庫姆沙洲(阿布達比城西北,有海底輸油管通往達斯島)和烏姆達勒赫(阿布達比城北)。全國石油總蘊藏量估計約占世界總藏量的1/10。
石油開採權利金及海外投資兩者帶來的收入,使阿布達比成為世界平均每人所得最高的國家之一,也讓該國得以針對大規模建設計畫及文化發展進行一系列的投資。21世紀初,阿布達比全力打造世界級的文化中心網路,以促進觀光業並吸引和留住居民。其中包括計畫開發一座面積27平方公里(10平方哩)的島嶼,使之成為擁有數間博物館(包括紐約市古根海姆博物館分館)的文化及觀光中心,結果與法國政府進行了備受爭議的交易;法國政府對這些工程除了提供專業技術及貸款,也同意將「羅浮宮」一名的使用權貸予島上一座建設中的美術館(為 期30年)。儘管引發諸多爭論,這項協定突顯了該酋長國亟欲規畫和打造一個國際文化焦點的決心。
除了致力於國內建設,阿布達比也將部分財富貸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中較落後的姊妹國、其他的阿拉伯
國家和世界各地的開發中國家。設在內地艾因(al-Ayn)的乾旱地區研究中心,旨在探索種植蔬菜的改良方法。阿布達比還有多所陸地及海洋野生生物研究中心。
設有阿布達比國際機場,這座機場在21世紀初急速擴張;札伊德港(Port Zayid)是主要的運輸中心,也是該國主要的貨櫃港。國內設有多所大學,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學(1976)、阿布達比大學(2003)和索邦(Sorbonne)學院分校(2006),這所分校提供符合巴黎索邦學術標準的法語課程。面積73,060平方公里(28,210平方哩)。人口約1,292,119(2005)。

政要

1966年8月起至2004年11月2日,扎耶德總統一直任阿布達比酋長。2004年11月2日,扎耶德總統病逝後,其長子哈利法任阿布達比酋長,其三子,總參謀長穆罕默德由副王儲改任王儲。

城市

首府阿布達比,是1971年以後發展起來的一座新型半島城市,面積116平方公里,人口66.25萬,是阿聯的首都。艾因是阿布達比酋長國第二大綠洲城市,也是已故扎耶德總統的故鄉。

港口

扎耶德港是阿布達比現代化的海港,建於1972年,占地 510公頃,擁有21個泊位。阿布達比市和艾因市各有一個大型國際機場,市內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通訊設施先進。

資源

石油資源與經濟力量居聯合酋長國首位。國土大部分為荒漠,沿海水淺,低平小島與淺灘、沼澤交錯,無天然良港。部分小島可作季節性牧場,放養駱駝。西部地區有麥塔伊鹽鹼灘地。農業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綠洲與東部的綠洲。採珠業在歷史上曾占重要地位,本世紀三十年代已衰落。六十年代以來,石油的開採與輸出已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陸上和近海均有油田。原油由達斯島油港出口。西部沿海的魯懷斯正在建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
石油是阿布達比酋長國主要財政收入和經濟來源。阿布達比的石油占全國石油的94%。近年來,阿布達比重視發展民族工業,主要有食品加工、捲菸、成衣、機械維修、水泥、塑膠、石化等工廠。

歷任酋長(阿勒納哈揚家族)

姓名 生卒年 在位期 在位年數 備註
迪亞卜·本·伊薩·伊本·納哈揚
1761-1793 32
沙赫布特·伊本·迪亞卜
1793-1816 23
穆罕默德·伊本·沙赫布特
1816-1818 2
塔赫努恩·伊本·沙赫布特
1818-1833 15 與沙赫布特·伊本·迪亞卜共同執政
哈利法·伊本·沙赫布特
1833-1845 12 與蘇丹·伊本·沙赫布特共同執政2
伊薩·本·哈立德
1845.7-9
篡權者
迪亞卜·本·伊薩
1845.9-12
篡權者
賽義德·本·塔赫努恩
1845-1855 10
扎伊德一世·本·哈利法
1855-1909 54
塔赫努恩二世·本·扎伊德
1909-1912 3
哈姆丹·本·扎伊德 1881-1922 1912-1922 10
蘇丹·本·扎伊德 1881-1926 1922-1926 4
薩格爾·本·扎伊德 1887-1928 1926-1928 2
沙赫布特二世·本·蘇丹 1905-1989 1928-1966 38
扎伊德二世·本·蘇丹 1918?-2004 1966-2004 38 1971年起任阿聯總統
哈利法二世·本·扎伊德 1948-

2004年起任阿聯總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