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柯坪縣

阿克蘇柯坪縣

阿克蘇柯坪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隸屬阿克蘇地區,素有“恰瑪古之鄉”、 “駱駝之鄉”和“杏子之鄉”的美譽。地處東經78°02′——79°57′,北緯40°02′——40°57′之間,屬全疆緯度較低地區。全縣東西長163.5公里,南北寬105公里,轄區面積12047平方公里。

柯坪概況

柯坪縣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柯坪縣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地形分東北、西南部山區、縣城盆地和阿恰勒平原3部分。水資源有柯坪河、紅沙子河等水系。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日照充足,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春夏季多乾熱風,年均氣溫11.4℃,極端氣溫最高43.1℃,最低-29.3℃,年均降水72毫米。  柯坪縣地處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柯爾塔格山南麓,東與阿克蘇市、烏什縣相鄰,南與巴楚縣、西與阿圖什市、北與阿合奇縣毗鄰,是阿克蘇地區西大門,處於阿克蘇市、喀什市的中間位置,是連線阿克蘇和喀什的的橋樑和紐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史悠久,烏喀鐵路、314國道橫穿全境,分別距阿克蘇機場、喀什機場170公里、380公里,通訊快捷、交通航空運輸網路十分方便。

行政區劃

柯坪縣轄1個鎮、4個鄉:柯坪鎮、蓋孜力克鄉、玉爾其鄉、阿恰勒鄉、啟浪鄉。縣人民政府駐柯坪鎮。

鄉鎮介紹

柯坪鎮代碼:652929100 轄2個社區、1個村委會:古魯巴格社區、亞爾巴格社區、喀拉庫提村。蓋孜力克鄉代碼:652929200 轄9個村委會:帕松村、蓋孜力克村、庫木魯克村、喀拉瑪村、玉斯屯喀什艾日克村、托萬喀什艾日克村、巴格勒克村、庫木也爾村、蘇貝希村。阿恰勒鄉代碼:652929202 轄7個村委會:吐拉村、庫木魯克村、蓋孜力克村、喀拉瑪村、庫勒村、團結村、其蘭村。啟浪鄉代碼:652929203 轄9個村委會:吾斯塘博依村、努爾巴克村、博斯坦村、其曼村、托瑪巴什村、科克托格拉克村、巴格其村、薩依巴格村、布拉克村。玉爾其鄉代碼:652929201 轄7個村委會:玉爾其村、尤庫日斯村、阿熱阿依瑪克村、玉斯屯庫木艾日克村、托萬庫木艾日克村、托瑪艾日克村、鐵熱克阿瓦提村。

人口民族

柯坪縣歷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縣總人口4.7萬人,轄四鄉一鎮(蓋孜力克鄉、玉爾其鄉、柯坪鎮、阿恰勒鄉、啟浪鄉),33個行政村,2個社區,180個村民小組,主要由維吾爾族、漢族、柯爾克孜族、回族等民族組成,其中農業人口3.4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5%;維吾爾族人口4.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6%。

歷史沿革

據史書記載,明末清初時,漢族稱柯坪為克勒品,維吾爾語稱柯爾坪,直至1903年設分防縣丞時才定為柯坪,沿用至今。柯坪,傳說為“洪水”或“地窩子”之意。  古時屬龜茲國,清時屬溫宿,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為分防縣丞,歸溫宿府轄。1928年設縣佐,為阿克蘇縣柯坪分縣。1930年正式建柯坪縣,屬阿克蘇道。解放後沿屬阿克蘇專區(地區)至今。  2000年,柯坪縣轄1個鎮、4個鄉:柯坪鎮、玉爾其鄉、阿恰勒鄉、蓋孜力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584人,其中:柯坪鎮 6021人、蓋孜力克鄉 12095人、玉爾其鄉 10885人、阿恰勒鄉 6704人、啟浪鄉2878人。

地理水文

柯坪縣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地形分東北、西南部山區、縣城盆地和阿恰勒平原3部分。水資源有柯坪河、紅沙子河等水系。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日照充足,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春夏季多乾熱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光、熱、水同期,為全縣發展林果業提供了充足的光熱條件。年均氣溫11.8℃,年均降水113.8毫米。  柯坪縣地處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柯爾塔格山南麓,在地貌分類上既有丘陵,又有平原,縣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60米~4049米,分南部、西部和北部山區、柯坪盆地和阿恰山前沖積平原3個地貌單元,地形複雜,荒漠、戈壁、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72.4%。  柯坪縣屬大陸性暖溫帶乾旱氣候,降水稀少,水資源嚴重匱乏,全縣僅有2.9立方米/秒的地表水,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是全國風沙浮塵最多的縣之一。全年日照時數2788小時,日平均為7.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3%;;年平均氣溫11.4℃,積溫達4437°C,平均日溫差14.6°C,;年平均無霜期215天;年均降水量為113.8mm;年蒸發量2864.8mm,蒸發量為降雨量的40倍以上。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柯坪縣境內有多種礦產資源,初步探明有硫磺、磺鐵、硫鐵、磁鐵、褐鐵、石油、銅、鉛、磷、鋅、鈾、煤、石膏、石英、水晶、玉石、瑪瑙、石灰石、冰洲石、玄武石等19種礦藏,其中硫磺和硫鐵已建礦開採多年,石油正在進行大面積勘測之中,磷、鉛、銅、石膏的開發遠景廣闊。

旅遊資源

柯坪縣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定西域都護府後,柯坪就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柯坪縣現已查明有古遺址13處之多,大多為漢至唐時期的遺址,其中克斯勒塔格佛寺、丘達依塔格城堡、亞依地烽燧、齊蘭烽燧等具有較高的保護和觀賞價值,另外一些壯觀的山巒和奇特地貌也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經濟發展

柯坪縣國土總面積12 047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牧業占有一定比重的縣,現有耕地面積10.3萬畝,林地面積56.3萬畝,牧草地面積241.5萬畝。由於全縣水資源比較缺乏,目前尚有200萬畝的宜農荒地因缺水而沒有得到開發利用。為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困難,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於1996年批准建設柯坪縣老齊浪揚水灌溉工程,總投資5 400萬元,新增水量3立方米/秒,規劃面積6萬畝,目前已投入生產。  柯坪縣歷年來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及農副產品有小麥、玉米、穀子、棉花、水稻、瓜菜、油料、紅花、蘋果、杏子等。杏子和駝毛是柯坪縣的兩項名優特產,並因此而發展了一批加工業,為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農牧民收入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根據柯坪縣長遠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縣糧食總產將達到3 000萬公斤,棉花總產達到255萬公斤,牲畜年末存欄數達22萬頭(只),果林見效面積達2.5萬畝。工農業總產值將達到17 45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6 884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7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5 000萬元。

特色農副產品

柯坪縣大力發展矮化、密植、高效紅棗,目前種植2.4面積萬畝,產量3500噸,預計到2015年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人均400株,總產量可達4萬噸。  柯坪縣俗稱“杏子之鄉”,盛產黃杏,品質好、肉厚、糖量高、杏仁大而甜,適口好吃,抗癌益壽。現有杏園3萬畝,產量2400噸。  柯坪縣素有“恰瑪古之鄉”美譽,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水土光熱條件及無污染、無化學成份種植的“恰瑪古”口感純正、味甜、肉質細嫩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維生素C及人體所需的鐵、鈣等營養成分,具有性溫排毒、促進消化、清肺、降血脂、降低尿酸等多種功效,故俗稱“沙漠小人參”。  柯坪縣又有“駱駝之鄉”美譽,現有駱駝4000峰,年產駝絨30餘噸,山羊絨30餘噸。  柯坪縣是全疆羊肉品質最好的產地,柯坪恰瑪古燉羊肉被譽為新疆最美的味道,目前年存欄24萬隻,出欄10萬隻,產肉10000噸。(紅棗、杏子、恰瑪古、駱駝照片組成)。

“十二五”目標:

到2015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3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比2010年翻1.5番,人均達到2.5萬元,年均增長20%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00萬元,年均增長20%以上;三次產業比重由2010年的28:17:55調整為23:28.5:4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9.1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7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500元,年均增長14.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年均增長18%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0‰以內,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7‰以內。

人文古蹟

齊蘭烽燧位於柯坪縣阿恰鄉奇蘭村西南1.5公里的戈壁上。四面全是開闊的沙漠平原,其南的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上曾經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漢朝時這裡曾經是一處烽台,唐朝蔚頭州建立後又對其進行了加固和增高,使其成為雄踞大漠,觀察四方的巨大烽燧。現存遺址其高度、基座周長在全疆也屬第一。奇蘭烽燧現殘高約16米,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烽燧頂部西南角已塌毀,東西和北面保存完好。烽燧的構築方式採用分體二次構築,先用黃泥土夯築高約3米的夯土層作為烽燧的基礎,夯層之間夾有平鋪的柴枝層。夯土層與柴枝層之間間距15-20厘米。在夯土層上部用黃土坯砌築烽燧的主體,土壞規格為35×24×28厘米,土坯層厚約60厘米,每層土之間又平鋪一層柴枝層以加固烽燧。在烽燧主體完成後,在烽燧的外牆再用黃泥土夾柴枝層夯築一圈,以保護烽燧主體土坯層經久堅固。奇蘭烽燧的這種建築方式是阿克蘇地區唐代烽燧構建中的又一種方式。從目前烽燧保存調試和狀態來看,這種建築樣式起了關鍵的作用,使烽燧主體在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之後依然完好地矗立於戈壁荒原上。它充分說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西域邊陲這塊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為適應環境而產生的傑出建築智慧和建築藝術。齊蘭古城位於柯坪縣阿恰鄉齊蘭村東6公里,地處東經79°38′5″、北緯40°32′14″之間為清代驛站遺址。原名闊納先爾,其西北方為現今的柯坪縣啟浪鄉,是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漢代從龜茲國到疏勒國,這裡是必來往商旅必經的糧草補給站。唐代以後由於圖木休克地區建立了蔚頭州,所以此地又是蔚頭州的東大門。清朝後期阿古柏分裂政權曾在這裡與左宗棠軍進行過激戰。此遺址面積很大,殘存建築物的功能複雜,有民用建築,有軍事建築,有宗教建築,有農墾遺址等等。古城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稱炮台)、官邸和較完整的城樓城牆。平台長13米、寬8米、高5米,為夯土築。城牆僅1道,南北向,長約80米,高約5米,牆頭上規則地築有近30個雉堞。城牆中段開設有1城門,寬約2.5米。城牆北端築長方形角樓,高約6米,頂面長12米、寬7.5米,角樓架上護堞高7米有餘。官邸位於城樓之西約30米處,約有1500平方米,地面殘留有地磚,殘存牆基由青磚砌築,一部分為東南方向的住宅建築群,約有7.5萬平方米,多為殘垣斷壁,基本結構仍可辨認。住宅區內有1條西南走向、寬5米的街道和縱橫交錯的小巷,城中有1個乾涸的大池塘。在遺址中採集到的物品有銅錢、陶片等。

歷史大事

2011年3月17日23時34分(台北時間),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發生4.6級地震。  據測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40.4°,東經79.1°,震源深度為8公里。從柯坪縣電視台記者邵珠慶那裡了解到,地震並未造成房屋倒塌,只是有明顯的震感,手機信號也短暫停止了幾分鐘。  另外,柯坪縣周邊的阿克蘇市、溫宿縣、阿瓦提縣等地區有明顯震感。  目前,沒有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的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