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11年3月21日下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2號核反應堆相繼冒出煙霧,全體救援人員撤離避難。當天,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核電站周圍的放射性元素碘131濃度已超允許標準的5倍,並通報核電站內兩人失蹤,沒有人員死亡。21日,日本自衛隊決定出動防輻射坦克清除核電站垃圾。自衛隊將出動兩輛最新式、具有防輻射功能的坦克,清除第一核電站的垃圾和障礙物,讓消防車可以更接近發生事故的兩個機組射水降溫。
74式坦克
2011年3月21日21日,在遠離第一核電站400公里的靜岡縣御殿場市,兩輛裝上推土板、改造成推土機的74式坦克,已經連夜出發到福島縣。受海嘯衝擊,核電站2號機組和4號機組周圍布滿垃圾,擋住了消防車的進路。由於核輻射量太高,當局將清除任務交給自衛隊。
279工程
279工程的創意
來自50年代初人類對核戰爭這一新型廝殺方式的探索。1953年蘇軍進行了多次核試驗,同時在爆心放置了很多經過改裝的坦克。1954年9月在多茨科耶地區進行了一次有步兵參加的特種核試驗,軍方發現靠近核爆中心的坦克全部被衝擊波掀翻,這顯然不合當時蘇聯領導人大打核戰爭的想法。
天才科學家
於是由天才科學家L·S·托洛亞諾夫領導的小組開始研製“戰術核爆區用試驗性車輛結構279工程”,它也被當作和“277工程”競爭下一代重型坦克的樣品。托洛亞諾夫面臨著對抗核子風暴的難題,他在設計圖上儘量加大履帶接地面並考慮了一種完全不合規範的可以防止暴風侵害乘員的車體形狀。
採用了當時很難想像的油壓懸掛
於是“279工程”裝備了4條履帶,這本不是什麼新鮮事-英國早在1916年就研製過4條履帶的“飛象”超重型坦克。但是“279工程”採用了當時很難想像的油壓懸掛,使得在核爆來臨時整車可以象螃蟹一樣趴在地上以使自己不至於傾覆。接地面的面積增加則使整車的重心更低,每側2條履帶的給油是從車體中部的主油箱連線。車體呈橢圓型,考慮到中子彈這一新式武器的出現,“279工程”車體外圈內部設計了很多夾層用來填充防輻射物質(在中子彈爆炸區,可以將殺傷力很大的快中子轉化為慢中子)。鑄造車體平均厚度達到269毫米。使用1000hp的12筒柴油發動機,可以使60噸的坦克達到50公里的時速,這是相當了不起的!它使用和“277工程”一樣的炮塔但炮彈減少到24枚。“279工程”於1957年造出了樣車。這輛“外星坦克”在試驗場順利通過了技術審查,但是由於結構複雜造價昂貴,沒有投產。它現在保存在庫賓卡博物館,雖然作為一種坦克它沒能登上戰爭的舞台,但其驚人的創造性讓人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