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物質
防禦物質(defensive substance)生物為了防禦自己免受攻擊、傷害而發散出的物質。特別是指當動物受到別的動物攻擊時,為保衛自己而分泌、發散出的物質。這種物質多為惡臭和刺激性的化合物。椿象類從臭腺發散出有臭味的分泌物(成分是2-己烯醛、2-辛醛、2-癸烯醛等),麈芥蟲科的步行蟲(Pheropsophus jessoensis)從尾部噴出有刺激臭味的物質(主要是醌類)。地膽科(MEL- oidae)、豆斑蟊蟲科(Epicaupidae)的成蟲所分泌的斑蟊蟲素(cantharidin)也可看作防禦物質。此外高等動物蟾蜍分泌的白汁、臭鼬的臭腺分泌物等。步行蟲
步行蟲的簡介
步行蟲是鞘翅目,步甲科昆蟲的別名,全世界大約有2萬多種。它們的特點是腿長,有閃光的黑色或者褐色的翅鞘,有許多種後面的翅膀已經退化或完全沒有。步行蟲喜歡棲息在潮濕涼爽的地區,受到騷擾的時候,它們靠腿逃跑是飛走。幼蟲多數也是肉食者,只有少數食草。它們都有尖而空出的口器,一對像剛毛一樣的尾總附屬肢體。許多種步行蟲能分泌一種發臭的液體,以令它們的敵人,發鳥類聞而卻步。
搜尋廣宥步甲是北美洲最常見的步行蟲之一。它的外表呈現出金屬光澤般的藍綠色。綠色或紫色的翅膀鑲著紅邊,身上有紫藍色、金色或者綠色的標記。體長約有3.5厘米。它們和一些相關種類的步行蟲常爬到樹上去尋找毛蟲,以食毛蟲為生。它們分泌出來的一種酸性的液體會使人的皮膚起泡。為了控制有害的毛蟲生長,美國和加拿大還特地從歐洲引進一種彩虹綠搜尋廣宥步甲。
食蝸牛的步行蟲有著細長而帶鉤的口器,用它可以把蝸牛肉從厚厚的甲殼裡鉤出來。
投彈步行甲蟲的肛門有一個小囊,受驚的時候,會噴出有毒的液體來對付敵人。有趣的是,這種液體高可能達到沸點,接觸到空氣以後會汽化,變成刺鼻的臭味,伴隨著響亮的聲音,足以嚇退膽小的敵人。這种放屁的步行甲蟲在美洲、亞洲和非洲都能找到。
馬來亞葉步行蟲,又叫提琴蟲,細長的頭頸和胸部,擴展的翅鞘外形,看起來像一把提琴。體長大約有10厘米。它們躲藏在樹皮里,岩石的隙縫裡,靠細長的頭來覓食。
大多數步行蟲食對人類有害的昆蟲,所以一般認為是益蟲。 步行蟲還有個別名,叫"傍不肯"意謂這蟲的旁邊容不得害蟲。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60mm,以黑色為多,部分類群色澤鮮艷;頭稍窄於前胸背板;唇基窄於觸角基部;觸角11節,絲狀;上顎基部外側具凹槽。鞘翅一般隆凸,表面多具刻點行或瘤突;後翅一般發達,土棲種類的後翅退化,隨之帶來的是左右鞘翅癒合。足多細長,適於行走,部分類群前、中足演化成適宜挖掘的特徵,跗節5-5-5。雌、雄腹部多為6可見節,少數8節。 幼蟲為典型的蛃型(除Lebia屬和Brachinus屬的晚期幼蟲),足長有6節,第9腹節有1對尾叉。本科容易與虎甲科和擬步甲科混淆。但是虎甲科唇基的寬度大於觸角窩之間距,幼蟲腹部第5節背面有鉤;而擬步甲科的區別是:擬步甲後足跗節只有4節,幼蟲第9腹節無尾叉。椿象類
椿象的簡介
椿象,俗稱放屁蟲。椿象有三萬多種,身體扁平,體形由小到大不等。它的口器很長,刺吸式,大多數是農業的害蟲,爬到植物上吸取植物的液汁,給農業帶來危害。遇到敵害時能放出臭氣而逃之夭夭,故稱放屁蟲。
科別:半翅目椿象科Pantatomidae別稱:臭腥龜仔也叫“椿”,因體後有一個臭腺開口,遇到敵人時就放出臭氣,俗稱“放屁蟲”,“臭大姐”等。椿象是一類翅膀變化異常的昆蟲的通稱,約有3萬多種,其中多數種類是害蟲,小部分種類是益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扁平,體形有大型的也有微小的,口器長成喙狀,適合刺吸。前翅的基部是革質,端部是膜質,後翅全部是膜質或退化消失。常見的椿象有捕食小蟲、有益於農業的食蟲椿象,供中藥用的九香蟲,供食用的桂花蟬,還有危害農業的軍配蟲,專門捕食幼魚為害養殖業的田鱉和松藻蟲等。
半翅目(Hemiptera)昆蟲綱的一目。分同翅亞目和異翅亞目,但有多數學者主張將兩亞目提升為目,半翅目一名則作異翅亞目的目名。
異翅亞目(Heteroptera)此亞目昆蟲通稱“蝽”或“椿象”。體扁平,微小到大型。口器長喙狀,適於刺吸。前翅基半部革質,端半部膜質;後翅全部膜質或退化。後足基節旁有揮發性臭腺的開口,遇敵時即放出臭氣,故有“放屁蟲”之名。不完全變態。種類極多,約有三萬餘種,如各種椿象和軍配蟲是農業害蟲;臭蟲是醫、牧害蟲;食蟲椿象捕食小蟲,是益蟲;水棲常見的有田鱉、紅娘華和松藻蟲等,捕食幼魚,是淡水養殖的敵害;供中藥用的九香蟲和供食用的桂花蟬(Lethocerusindicus),是資源昆蟲。
形態特徵
體長1.7─2.5公分。體色黑褐色;頭部背側後方具一對微小的橙黃色,或橙褐色縱斑,觸角最末一節末端2/3部分為橙黃色或橙褐色,部分,個體在第二、三節尚有一段橙黃或橙褐色斑。前胸背板外緣有一枚尖銳的突椿象椿象刺,中央有一條橫向的弧形橙黃色或橙褐色細斑。上翅膜質部分深褐色。腹部局部露出在上翅外側,各節具橙色系小斑點。後腳特別發達,尤其脛節基半段呈扁平的葉片狀,這是本種最主要的辨識特徵。身體腹面有許多黃色斑點;最大的特徵是後腳脛節呈現葉片狀。
上翅前半部呈革質,膜質部分在腹背交疊出三圓錐形。具有一個很發達的刺吸式口器。卵呈圓筒狀,上方有一蓋狀物,常排列整齊的產在葉子上。陸生椿象發達短鞭狀觸角;水生椿象多半具鐮刀式前腳;兩棲椿象的中、後腳特別細長,乍看外形近似蜘蛛。
地膽科
地膽科的簡介
【中文名】 地膽【拉丁名】 Meloe coarctatus
【命名人】 Motschulsky
【別名】 土斑蝥 【異名】蚖青(《本經》),杜龍、青虹(《吳普本草》),蛇要,青蟊、青蠵(《廣雅》)。
形態描述
體長18-23毫米,黑藍色,稍帶紫色,有光澤。頭部大,複眼圓形,黑褐色。觸角藍色,雄蟲觸角中央部(第5-7節)膨大,且稍扁平。前胸背板狹長,圓柱形。鞘翅短,柔軟,翅端尖細,翅面多縱皺,全翅呈黑紫色,帶藍色,有細刻點。腹部大部分露出於翅外。 頭部有稀疏的刻點,額前端有複眼1對。觸角11節,雄蟲的觸角中央甚膨大。前胸背細,略呈圓柱形,中央束狹,有稀疏的小刻點。鞘翅短,柔軟,藍色,翅端尖細,不達尾端,翅面多直皺。足3對。具2爪。成蟲常棲於草叢中。幼蟲形長,有尾毛2條,足3對,成長後則無足而呈蛆狀,棲於樹皮下。
【生態資料】 成蟲棲於路旁或草叢中。
【地理分布】 東北、華北等地區。
【藥材】 地膽為乾燥成蟲。夏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乾或烘乾備用。
【鑑別】 理化鑑別,取本品粉末約0.15珩微量升華,玻片上顯油狀物,稍冷,析出升華物,鏡檢呈無色桿狀結晶。升華物用石油醚洗2-3次,加硫酸(相對密度1.77)2-3滴,微熱,溶解後轉入試管內,再繼續用小火加熱至發生氣泡,立即離火,滴入對二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溶液即顯櫻紅色或紫紅色。
【套用】 有破血祛瘀,引赤發泡功能。主治症瘕痞塊;外用治疥癬惡瘡、牛皮癬、神經性皮炎等。用量0.3-0.6克,外用適量。
本品劇毒,用時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