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剁手手冊

防剁手手冊

防剁手手冊,是專家為剁手黨雙十一期間防剁手提供的策略性建議。11月11日已成為全中國的購物節,“剁手族”們一邊喊剁手,一邊往購物車裡裝商品,看見打折促銷,看見身邊的小夥伴又要在“11·11”開動起來,手就又痒痒了。提示剁手黨們,網購要結合自己的境遇和真實需求,不要衝動消費。

基本信息

由來

防剁手手冊防剁手手冊
2016年11月11日,農曆十月十二,民間俗稱“購物狂歡節”、“剁手節”。此時查看某寶、某貓,我們也是有“豪車”(購物車)的人。“剁手節”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多少人著猩紅的雙眼,徹夜奮鬥在搶購現場,卻又在收貨時捶胸頓足,後悔莫及,到最後總是想抽刀剁手,但又無法下狠心“剁手”。防剁手就是要理性購物,為了讓各位朋友雙手平安度過“雙十一”,特地為網友準備一份最強專家《防剁手手冊》。

原因分析

防剁手手冊防剁手手冊
對於“雙十一”的“剁手”現象,吉林大學商學院教授辛本祿表示,中國這種大範圍的網上購物現象,應該源自於美國的感恩節期間的“黑色星期五”。中國將其定在11月11日,原本是想給單身的人一個減壓的平台,沒想到這種現象愈演愈烈,最終形成今日的規模。但這並不是不主張購物,從經濟學角度來來,適當的購物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但狂歡不等於瘋狂,人們應當理性購物。

說到人們為何會有如此“瘋狂”的購物表現,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繳正凱從心理學上給了分析:人們的這種表現,很大程度上是從眾心理和時間壓力在作祟。很多東西其實並不用得上,但是看到他人購買,自己就忍不住。再者就是,看到優惠時間即將過去,心中的衝動就又被激起。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演變成剁手黨。想要改變這個現象,根本上要淡化概念,按需購買。

應對策略

1、購物心理蠢蠢欲動

防剁手手冊防剁手手冊
隨著“雙十一”的臨近,剁手黨們那顆網購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看到網上那些眼花繚亂的商品,恨不得在“雙十一”的時候都搬回家。可是想想每年網上花那么多錢,到最後竟然想不起買了些什麼:很多東西到手之後發現一時半會根本用不上,因此就閒置了,慢慢就將其忘記。許多買回來的小開衫、小西裝、薄毛衣,最後都穿不了送人了,想想都是眼淚。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用心理學來解決。以買衣服為例,首先可以先試著打開自家衣櫃大門直面那些堆積在一起的衣服,接下來幻想一下換季時整理它們是一件多么浩大的工程。如果已經覺得頭疼,就別再增加自己負擔,告訴自己擁有的已經夠多。如果這還不能使你退卻,不妨把買來的衣服按款式、顏色堆一起,用驚人的相似度、重複率激發愧疚之情來戰勝買買買的念頭。如果這樣還不夠,那么請直接搬出媽咪,讓她每天念上幾遍“房間亂到不能忍”之類的魔咒,保證能夠打消念頭。

2、不計後果的付錢

每一次雙十一買東西的時候就是感覺很便宜,所以從不看具體價格,直接購買。可買完閒下來的時候,一算就發現,看似都很便宜的東西讓自己花掉了一大筆錢。

每到這個時候,特別容易讓人直觀而感性地理解“積少成多”這個成語。每天幾十元幾百元,一年加起來也得好幾萬元。“不要以為淘到便宜貨就真的賺到了,那些錢全部加起來也是筆巨大的開銷。買東西剎不住車?那就把往年的淘寶消費賬單拉出來看看,保準能讓你冷靜下來!”

除了看以往的賬單,辛本祿教授根據經濟學分析,還有另外一個建議:“現在的支付渠道太多,信用卡、支付軟體等,雖然很方便,卻無法讓人體會到錢包一點點變少的那種觸目驚心感。所以要找個方式告訴自己到底如流水般地花了多少錢,比如順手用記賬本記個賬,除了能統計每一筆支出,計算總和,還會告訴自己這個月的收支情況。看著錢一筆一筆的花出去,每月的盈餘越來越少,一些對錢比較敏感的人一定會懸崖勒馬。”

3、衝動之下的購物

都說“衝動是魔鬼”,很多朋友就是在“衝動之下”按下了購買鍵。網友“kmmea”就是這其中的一員:“我總是告訴自己要淡定,不要總是買東西。可是我控制不住,一看到好的、便宜的東西,就想下手。”

對於這類網友的問題,這就是把“狂歡”變成了“瘋狂”的表現。對此,建議:

(1)、不要把支付寶綁定在工資卡上,或者把大部分錢放到不太容易取出來的地方。同時,不要設定“一鍵購買”,讓自己能夠有一段時間再考慮考慮。英國女王就曾在聖誕講話匯總說過,在發生大事的時候“停下來想一想”很有必要。

(2)、去掉信用卡最低還款額

信用卡最低還款額對於愛它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最美麗的謊言。它可以讓人們盡情地購買,並同時生活在每個月都不需要還太多卡債的假象里。如果想逼自己節制些,就先去掉信用卡最低還款額,每個月都全額還款。對有的人來說,購物季全額還一次信用卡,絕對算得上是致命一擊。

(3)、促銷賬號能取關的都取關

建議主動取關微博、微信上一些提供打折信息的賬號。眼不見心不煩,看不見也就不再想。要是力度還不夠,不如乾脆卸載那些‘罪惡’的App

4、一看賣家秀就想購買

防剁手手冊防剁手手冊
賣家美美的賣家秀,像是施了魔法一般讓人不自覺地就想購買。每一次看到那個賣家秀,就忍不住啊。這么好看的衣服要是不拿下,是不是該後悔。

(1)、這種看到賣家秀就像買的人,應該是對商品有著過高的期望值。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遇到這種時候,應當先稍作等待,用1分鐘時間,看看各種‘慘不忍睹’的買家秀。攻破自己的心理防線,自然會三思而後買。

(2)、設定小道具提醒自己正確認知自我

坐在辦公室里,看到其他人都在不斷購買,小心臟有些按耐不住。那就設定些小道具來提高自我認知。繳正凱教授給出辦法:“寫個Tips貼在工位上:穿上范冰冰同款會變范冰冰嗎?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在這種暗示的提醒下,人們往往會看清現實。由此一來,盲目的人群,會清醒過來,也就可以理性購物。”

5、閒來沒事就要購買

有些人其實並不缺少東西,只是把購物當做消磨時間的法寶。網友“∞小酒窩∞”:“要是說我到底缺什麼,我還真是不缺。就是每天沒什麼事,把查看淘寶、天貓、京東,當做消磨時間的趣事。”

(1)、把購物尖峰時段用別的事填滿

在淘寶各式各樣的統計中,有一項是“你購物的尖峰時間是幾點?”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購物尖峰時段找點兒其他事轉移自己注意力,比如做個沙發土豆、看看電影、到健身房鍛鍊身體、或是去進修學校上上課等等。

(2)、乾脆出去旅個游

如果轉移注意力這個辦法不可行,那就乾脆離開繁華的商業社會,去都是山山水水,紀念商品銷售氛圍不濃郁,上網也不是很便利的地方旅遊吧。“雖然遊山玩水也會花些錢,但總比泡在網上買那些可能沒用的東西強,還能看看祖國美麗山河,領略神州大地的綺麗。都是要消費,不如把錢花在另外一個地方。即滿足消費需求,又可出去舒緩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購物建議

以上對策只是針對普通的“剁手一族”,那些神一級的“剁手君”仍在繼續。網友“彩虹”:“每年‘雙十一’,我都想了很多辦法不購物,比如老公給我斷網、斷電,可就是不好使。為了網購,我可以不管風雨,上網咖、上朋友家去。”

1、替他人購物

如果你只是單純地享受購物的過程,那么不妨試試替別人買東西。並不是鼓勵大家去做職業代購,只是為了緩解購物之心。這個辦法,還能順便替你在朋友圈裡樹立起起一個‘跟著他買準沒錯’的光環。當然,這個辦法要適度,別掏空別人或是一頭扎進去買個不停,那就違背初衷了。

2、把錢投資出去,將“消費”變為“投資

投資一下,既通過“支付”動作讓你體驗到一時“花錢”的爽快,而且後期還能幫你賺不少錢回來,確是非常明智之舉。“想一想,當他人衝動消費之後,開始後悔的時候,你卻在悄悄賺錢,神馬感覺?一個字: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