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歷史
阜新煤田面積二千多平方公里,有“百里煤海”之稱。最早開發於一八九七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掠奪式開採,到一九四八年已是采剝失調、設備破舊,很難維持生產。五十年代,國家把阜新海州露天煤礦、五龍豎井、新邱豎井列入全國一百五十六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中,進行大規模建設。
1953年投產,海州露天煤礦由蘇聯列寧格勒煤礦設計院設計,年產量300萬噸,是當時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機械化露天煤礦,代表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採煤工業的最高水平。為全國第一個現代化、機械化、電氣化的最大露天煤礦。海州露天煤礦從蘇聯引進的1952年生產的電鎬作業的場景曾入選1960年版5元人民幣的圖案。
同時,改擴建舊礦井,新建一批煤礦,新增生產能力八百四十一萬噸,基本形成年產千萬噸的煤炭生產能力,阜新礦物局成為當時全國四大煤炭生產基地之一。
關閉破產
2005年,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礦由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告關閉破產。
2005年7月,該礦因煤炭資源的枯竭閉坑破產,留下了一個長4公里、寬2公里、垂深350米的長方形人工廢棄礦坑。這個煤礦累計生產煤炭2.44億噸。2009年7月27日電遼寧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礦國家礦山公園27日正式開園,從而使這個當年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變身為工業遺產主題公園。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
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礦山公園。2007年,海州露天煤礦國家礦山公園破土動工,公園總占地面積28平方公里。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礦山主題公園已經正式對外開放,其中包括正門、礦山文化廣場、博物館、紀念碑和觀景台5部分。
2009年又被批准為全國首家工業遺產旅遊示範區。總占地28平方公里,分為世界工業遺產核心區、蒸汽機車博物館和觀光線、國際礦山旅遊特區和國家礦山體育公園四大板塊上百個景點,是在露天採礦遺址上建設的世界工業遺產旅遊項目。是集旅遊、考察、科普於一體的工業遺產旅遊資源,也是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的新亮點。
奇異景觀
2013年7月2日,阜新市市民陳先生電話報料,在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南坡發現一處奇異景觀,酷似古代猿人頭像的天然景觀。遠遠望去酷似古代猿人頭像。高約二三十米,慈目平視,嘴巴、鼻子、眉毛隱約可辨,用長焦鏡拉近看“猿人頭像”,確有七分形似八分神似。
據那裡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一奇特景觀可能是由於長時間風吹雨淋自然形成,這一新發現,為礦山公園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