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廟[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碗洋村]

關聖廟[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碗洋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關聖廟,又稱大帝廟,位於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碗洋村,左依龍山,右連三山,背靠牛岑山,面朝九華山,座乙向辛,於宋時由石碗窯窯主創建,於明時由抗擊北滿的愛國良將、江北總兵、上柱國太子太師、肅國公、謚忠襄的黃斌卿春奉旨改建與擴建,民國末由黃振權先生再建右廂、規模宏偉,由拜廳、正殿、文昌閣、觀音殿、雨廂及磚埕、廣場等組成,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為莆田五大宮廟之一。

廟宇簡介

關聖廟 關聖廟

關聖廟,又稱大帝廟,位於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碗洋村,左依龍山,右連三山,背靠牛岑山,面朝九華山,座乙向辛,於宋時由石碗窯窯主創建,於明時由抗擊北滿的愛國良將、江北總兵、上柱國太子太師、肅國 公、謚忠襄的黃斌卿春奉旨改建與擴建,民國末由黃振權先生再建右廂、規模宏偉,由拜廳、正殿、文昌閣、觀音殿、雨廂及磚埕、廣場等組成,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為莆田五大宮廟之一。

主祀神像

關聖廟[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碗洋村] 關聖廟[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碗洋村]

該廟主祀關聖帝君,即三國時於桃園三結義中的姓關名羽,字雲長,以夜讀《春秋》而敕封為關夫子,以正直而封為伽藍爺,又以忠義而敕封為協天大帝,俗稱大帝爺,為莆田七大爺之一。其原神像由貢斌卿奉旨用赤寶銅鑄造,高1.5米,重878斤,與廟宇同時毀於文革。為了紀念和恢復歷史古蹟,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於1980年起,村民在原址上重建,現廟宇保持原貌。於1994年由東莊藝師承制,重鑄了關聖帝君的銅像,高2米, 重1730斤,頭看盔冠,紅臉美髯,丹鳳眼,臥蠶眉,右手拽著左袖,腳著戰靴,左腳向前伸出,靴尖向上,右腳半屈平放,挺胸平視正坐,身著文武袍。袍上雕有七條浮龍,形象各異,卻都飛騰翻滾,如穿雲,似駕彩。整個造型威武莊嚴,活靈活現,猶如關聖帝君在世,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一尊關聖帝君銅像。至此,總共十八尊神像全部銅像化,並貼了正金,而今像像威武雄壯,金光閃閃,為福建省第二座銅像化的宮廟。

歷史記載

據載,關羽,生不詳,卒於220年,字雲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與孔子、媽祖等同被稱之為“三個由人變成神”一說,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