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全文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民政廳(局)、科技廳(局)、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文化廳(局)、體育局、團委、科技協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體育局)、民政局、科技局、財務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文化局、團委、科技協會:
社區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社區教育蓬勃發展,探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方式和路徑,形成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廣泛開展、中西部地區逐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建設了一大批全國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社區教育參與率和滿意度逐步提高。為加快實現教育規劃綱要關於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目標,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要求,現就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以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形成學習型社會為目標,以提高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和職業技能為宗旨,以建立健全社區教育制度為著力點,統籌發展城鄉社區教育,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科學文明生活消費方式、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需求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需求為導向,為社區內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體現社區教育的普惠性,促進社會公平。
堅持社區為根,特色發展。立足城鄉社區,面向基層,辦好居民家門口的社區教育。從東中西部區域發展的實際出發,推進社區教育特色發展。鼓勵各地結合當地歷史、人文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開展社區教育活動。
堅持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發揮黨委政府的推動引導作用,把社區教育切實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社區教育協調發展,著力補足農村社區教育短板。整合學校教育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服務社區居民學習。
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良性互動、有機結合。培育多元主體,引導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教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服務模式。推動社區教育融入社區治理,不斷豐富社區建設的內容。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社區教育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內容形式更加豐富,教育資源融通共享,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居民參與率和滿意度顯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模式。建設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600個,建成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200個,全國開展社區教育的縣(市、區)實現全覆蓋。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1.建立健全社區教育網路。通過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辦學網路。各省、市(地)可依託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院校以及社區科普學校等設立社區教育指導機構,統籌指導本區域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研究制定社區教育辦學機構指導性要求。
2.明確社區教育機構職責定位。縣(市、區)社區教育學院(中心)負責課程開發、教育示範、業務指導、理論研究等。鄉鎮(街道)社區學校負責組織實施社區教育活動,指導村(社區)教學站(點)的工作。村(社區)教學站(點)為居民提供靈活便捷的教育服務。
3.推動各類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共同體建設。廣泛開展學習型鄉鎮(街道)、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自發組建形式多樣的學習團隊、活動小組等學習共同體,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不斷增強各類組織的凝聚力和創新力。
4.加強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建設。繼續推動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示範區在體系構建、資源共享、投入機制、隊伍建設、信息化套用、市民學分銀行建設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社區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各地要建立和完善相應工作機制,提出建設目標。
(二)整合社區教育資源
5.開放共享學校資源。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充分利用場地設施、課程資源、師資、教學實訓設備等積極籌辦和參與社區教育。充分發揮縣級職業教育中心、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學校、科普學校在農村社區教育中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加快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轉型發展,鼓勵其成為農村社區教育的重要載體。推動普通中國小有序向社區居民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
6.統籌共享社區資源。注重社區教育機構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社區文化中心等機構的資源共享,拓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的社區教育功能,推動社區教育機構與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設施統籌、信息共享、服務聯動。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各類資源,發掘教育內涵,組織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實現一個場所、多種功能,促進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效益最大化。
7.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體育場館等各類公共設施面向社區居民的開放水平。鼓勵相關行業企業參與社區教育。引導一批培訓質量高、社會效益好的社會培訓機構參與社區教育。探索開放、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模式,不斷擴大社區學習資源供給。
(三)豐富內容和形式
8.豐富社區教育內容。廣泛開展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早期教育、運動健身、養生保健、生活休閒等教育活動,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推動生活方式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積極開展面向社區服務人員、社區志願者、社區社會組織成員的教育培訓,增強其組織和服務居民的能力。
9.創新社區教育形式。創新教育載體和學習形式,培育一批優質學習項目品牌。在組織課堂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才藝展示、參觀遊學、讀書沙龍等多種形式的社區教育活動,探索團隊學習、體驗學習、遠程學習等模式。通過開設學習超市、提供學習地圖等形式方便社區居民靈活自主學習。推動各地建設方便快捷的居民學習服務圈。
10.推進社區教育信息化。結合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和“網際網路+城市”“網際網路+科普”計畫,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結合或依託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建立覆蓋城鄉、開放便捷的社區數位化學習公共服務平台及體系。有條件的地方,鼓勵形成網上學習圈。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向社區開放數位化學習資源及服務,推進各地網上學習平台互聯互通和社區教育數位化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為居民提供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學習支持服務。
(四)提高服務重點人群的能力
11.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將老年教育作為社區教育的重點任務,結合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改善基層社區老年人的學習環境,完善老年人社區學習網路。建設一批在本區域發揮示範作用的鄉鎮(街道)老年人學習場所和老年大學。努力提高老年教育的參與率和滿意度。
12.積極開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推動實現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社區教育機構要緊密聯繫普通中國小、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社會組織等,充分利用社區內的各類教育、科普資源,開展校外教育及社會實踐活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區教育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活動,有條件的中國小、幼稚園可派教師到社區教育機構提供志願服務。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在青少年校外和社區教育中的作用。
13.廣泛開展各類教育培訓。主動適應居民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法治社會、科學生活、安全健康、就業再就業、創新創業、職業技能提升等教育培訓活動。積極面向學生家長開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親職教育指導。重點面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和農民工,積極開展職業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治、文明禮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通過社區學習與交流活動,增強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加快其融入城鎮社區生活的進程。重視弱勢人群提高生存技能的培訓,積極為社區各類殘疾人提供學習服務。
14.重視農村居民的教育培訓。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資源要向周邊農村居民開放,用好縣級職教中心、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學校、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和農村社區教育教學點。結合新農村和農村社區建設,有效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農家書屋、農村中學科技館等資源共享,提升農村社區教育服務供給水平。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現代生活教育培訓。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加強農村居民親職教育指導,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社會生活、權益保護、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重視開展農村留守兒童、老人和各類殘疾人的培訓服務。
(五)提升社區教育內涵
15.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國家組織編寫一批社區教育通用型課程大綱。鼓勵各地開發、推薦、遴選、引進優質社區教育課程資源,推動課程建設規範化、特色化發展。鼓勵引導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建設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課程。課程設計應與居民需求、科學普及、文明素養、社區發展等緊密結合,促進課程設計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實踐有機融合。
16.提高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專業化水平。社區教育學院(中心)、社區學校應配備從事社區教育的專職管理人員與專兼職教師。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教育部《社區教育工作者崗位基本要求》制定實施細則,省級人社、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制定社區教育專職教師職稱(職務)評聘辦法。加大社區教育工作者培訓力度。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建立社區教育志願服務制度。鼓勵高等學校、職業學校開設社區教育相關專業,鼓勵引導相關專業畢業生從事社區教育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活動、市場有效介入、民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協同治理的體制和運行機制。教育行政部門要把開展社區教育納入教育發展整體規劃,主動聯繫有關部門,牽頭做好社區教育發展規劃、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建立目標責任和考核機制,確保社區教育改革發展目標落實到位;民政部門要把社區教育作為街道管理創新、鄉鎮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城鄉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財政部門要結合實際,逐步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持力度;人社部門要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持力度,並結合工作實際,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部門要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社區教育提供必要支撐;科技部門要將《科普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的實施及國家科普能力建設與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體育部門要將《全民健身計畫綱要》的實施與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建立社區教育聯席會、理事會或社區教育協作會等制度。在村(社區)開展的社區教育活動應主動接受社區自治組織的指導。
(二)拓寬經費投入渠道。各地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學習者合理分擔等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社區教育投入機制,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拓寬社區教育經費來源渠道。推動社區教育服務社會化,推進社區教育領域政府購買服務的試點工作,探索通過政府購買、項目外包、委託管理等形式,吸引行業性、專業性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和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社區教育。鼓勵社會資本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設立社區教育基金等方式支持社區教育發展。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捐助社區教育或舉辦社區教育機構,並依法享受有關政策優惠。
(三)完善督查評價機制。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把開展社區教育督導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科學制訂社區教育評價標準,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統計制度,加強對社區教育發展狀況基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逐步完善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進入和退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建立社會第三方對社區教育發展的評價與反饋機制,定期開展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滿意度的測評。
(四)推進學習成果積累轉換。鼓勵有條件的省級和市(地)級教育行政部門先行先試,探索建立居民個人學習賬號,開發、研製具有學時記載等功能的社區學習卡,記錄學習者註冊報名、培訓考勤、線上線下學習學時等具體信息,形成居民終身學習電子檔案,探索建設社區教育學分銀行。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制度及激勵機制。
(五)營造全民終身學習的社會氛圍。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加大對社區教育重要意義和發展成績的宣傳,總結推廣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示範區以及各地的典型經驗。重視社區教育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堅持辦好“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深入宣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形成發展合力。不斷提高社區教育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提高社區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教育部 民政部 科技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文化部
體育總局 共青團中央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6年6月28日
內容解讀
2016年7月,教育部等九家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建設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600個,建成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200個,全國開展社區教育的縣(市、區)實現全覆蓋。《意見》要求,整合學校、社區和社會教育資源;豐富社區教育內容,開展“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早期教育、運動健身、養生保健、生活休閒”等教育活動;創新社區教育形式,培育一批優質學習項目品牌;推進社區教育信息化,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體系,建立覆蓋城鄉的社區數位化學習公共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