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決議》共分八個部分。闡述的基本內容是:第一,對建國32年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正確的總結,實事求是地評價了建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分清了功過是非。第二,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地位,科學地論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和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第三,肯定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確立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正確道路,進一步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
產生背景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党進行了指導思想和各條戰線的撥亂反正工作,對“文化大革命”進行否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十七年的一些歷史問題重新評價,黨內和黨外有些同志就對社會主義和我們黨產生了一些疑惑,對毛澤東的一生功績和思想的正確性也有種種不正確的想法。所以,如何看待建國以後黨的歷史,如何評價“文化大革命”,如何評價毛澤東思想,成為當時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大問題。《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起草的。
起草過程
《決議》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領導下,由鄧小平、胡耀邦主持進行的。起草小組由胡喬木負責。在《決議》的起草過程中,從1980年3月到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鄧小平多次談過對決議稿的起草和修改的意見。這些意見成為起草決議的“總的原則,總的指導思想”,主要有三條:
第一,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第二條,對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第三,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爭取在決議通過以後,黨內、人民中間思想得到明確,認識得到一致,歷史上重大問題的議論到此基本結束。
鄧小平認為,《決議》的中心是兩個問題,一是毛澤東同志的功績是第一位,還是錯誤是第一位?第二,建國三十二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成績是主要的,還是錯誤是主要的?是漆黑一團,還是光明是主要的?並且指出:“決議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是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黨內黨外、國內國外需要我們對這一問題加以論證,加以闡述,加以概括。”
《決議》的起草過程中,曾經過全黨高級幹部四千人的討論、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討論、十一屆六中全會預備會議的討論等多次討論和修改,反覆徵求、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後最後定稿。
決議通過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決議》共分8個部分:(1)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歷史的回顧;(2)建國三十二年歷史的基本估計;(3)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4)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5)文化大革命的十年;(6)偉大的歷史轉折;(7)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8)團結起來,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其中關於“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部分,集中表述了黨的指導思想。
《決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建國32年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確的總結,科學地分析了在這些事件中黨的指導思想的正確和錯誤,分析了產生錯誤的主觀因素和社會原因,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決議》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確立的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正確道路,進一步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
決議意義
一九四五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所一致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曾經統一了全黨的認識,加強了全黨的團結,促進了人民革命事業的迅猛前進和偉大勝利。十一屆六中全會相信,這次全會一致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必將起到同樣的歷史作用。全會號召,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繼續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同心同德,排除萬難,為把我們的國家逐步建設成為現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奮鬥!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