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草案)

一、加快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重大意義  人類即將跨入21世紀,信息社會已經來臨,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著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套用能力將作為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誌。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為特徵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套用,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我國如不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加快發展,就會拉大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的差距。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高中階段的學校和有條件的國中、國小普及計算機操作和信息技術教育,使教育科研網路進入全部高等學校和骨幹中等職業學校,逐步進入中國小。”因此,教育部決定加快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建設,是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措施。這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於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鞏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對於推動教育消費,促進教育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作貢獻,都具有重大意義。
二、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若干重要問題
1.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與任務: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國小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應作為必修課單獨開設。
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套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課程目標
信息技術課程設定應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國小、國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和學習內容安排應有各自明確的目標,並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各階段都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國小階段(1)了解信息技術的套用環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套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3)初步學會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形的技能。(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國中階段(1)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2)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和學會文字、圖形的處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方法。(3)樹立正確的智慧財產權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高中階段(1)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2)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和了解網路的基本知識,學會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套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3)了解程式設計的基本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4)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自覺依法進行與信息有關的活動。
3.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當前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宜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其教學內容見附屬檔案。附屬檔案中所列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組和拓展模組,各地區可根據課程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以上兩類模組中選取適當的內容以完成課程目標。
教學內容的選取應考慮信息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既要符合中、國小教育規律,又要體現時代特徵。
課時安排:國小、國中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於68學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一般為70-148學時。上機課時不應少於總學時的70%。
4.教材編寫原則
(1)實行“多綱多本”,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各省級教育部門可以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本地區使用的教學大綱,指導編寫或選用教材。
(2)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應以培養套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主線。教材內容以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套用為主。
(3)教材體系應以“模組化”結構組織教學內容以適應技術的發展。
(4)教材內容安排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要注意採用學生所樂意接受的方式,使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5)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材內容應從完成提出的某一 “任務”著手,通過講解或操作實踐使學生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5.教學評價
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考試、考查和評估學生作品的方法。
不論採用什麼方式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象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
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在中學列入畢業考試科目。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考慮作為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科目。
三、組織與實施
(1)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要加強領導,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有計畫地使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2)全國普通高級中學最遲於2001學年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城市初級中學最遲於2001學年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初級中學,最遲於2003學年開始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其他地區的初級中學最遲於2005學年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
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國小最遲於2005年學年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其他地區的國小最遲於2010學年普及信息技術教育。
各地各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因地制宜,爭取儘快實施上述規劃目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提前實現以上規劃目標。
(3)在中國小開設信息技術課程,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財力情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經費用於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並保證隨著經濟的增長逐年有所增加。專項經費來源可明確規定為:財政撥款、部分教育設備費、部分城鄉教育附加費、部分勤工儉學收入。還可採用多種方式籌集經費(如貸款),爭取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4)要做好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培訓工作, 使教師能夠適應新的課程教學的要求。各地要根據檔案精神和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培訓大綱和培訓內容,編寫培訓教材。要建立國家、地方和學校的三級培訓體系,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培訓。
附屬檔案:教學內容(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