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提案

近期,全國許多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魯地區等區域,大氣污染程度十分嚴重,給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民眾健康等帶來了較大影響。初步估計,按照2012年發布的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進行評價,全國有70%左右的城市空氣品質不能達到二級標準。灰霾和光化學煙霧污染呈加劇趨勢。這種強霾污染物化學組成,是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結果。

近期,全國許多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魯地區等區域,大氣污染程度十分嚴重,給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民眾健康等帶來了較大影響。初步估計,按照2012年發布的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進行評價,全國有70%左右的城市空氣品質不能達到二級標準。灰霾和光化學煙霧污染呈加劇趨勢。這種強霾污染物化學組成,是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結果。大氣污染的深層次原因就是我國三十年來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積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產能過剩和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費量過大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持續強化、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油品質量不高,建築工地遍地開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夠、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等,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環境容量。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汽車保有量已突破500萬輛,機動車成為PM2.5的重要來源因素。我國大氣污染整體上步入區域性、複合型、疊加型新階段。為讓人民民眾呼吸到新鮮空氣,綜合治理大氣污染刻不容緩。
為此,建議:
1.儘快修訂並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於2000年頒布實施,針對的是解決城市煤煙型污染,重點解決以二氧化硫、氮氧化和顆粒物PM10為特徵的城市污染,但對當前以細顆粒PM2.5、臭氧、酸雨和煙霾為特徵的區域性污染沒有涉及到。自2000年以來,全國煤炭消費量由2000年的14億噸增長到36億噸,粗鋼產量由1.3億噸增長到7億多噸,水泥產量由6億噸增長到23億噸,其他工業產品產量也大幅度增長,各種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劇增加,法律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建議儘快進行修訂。由於空氣污染的開放性和流動性,對解決區域性(特別是區域污染嚴重的地區)污染問題的措施和手段要從法律上加以明確,進一步明確政府治污的責任、制定並實施空氣污染應急預案、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生產力布局調整、能源結構調整、改善油品質量等方案和措施。
2.逐步將PM2.5排放總量納入到國家約束性指標。只有減排,才能降低空氣中PM2.5濃度。逐步將PM2.5排放總量納入到國家約束性指標,摸清PM2.5排放數量、來源及構成,組織開展研究,制定科學減排路線圖;出台PM2.5監測統計和考核辦法,利用倒逼機制,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產能擴張,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空氣品質。
3.嚴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分解落實機制,把總量控制目標分解落實到地方政府,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在大氣聯防聯控重點區域開展煤炭總量控制試點,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增長速度。在全國開展對電力、鋼鐵、石化和水泥四個行業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推行機動車環保標誌管理,探索城市調控機動車保有量機制。
4.採取有效措施減少交通污染。對特大城市實施汽車總量控制,對車輛能源進行改革,加快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加快油品質量升級的決定。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基金。從成品油消費稅中劃出一定比例資金,鼓勵普及高標油品,鼓勵使用混合動力、純電動等其他低排放汽車。制定實施差異化的稅收政策。對高標油品生產者和銷售者及低排放汽車生產者和銷售者,可適當減免部分稅收;對仍舊生產和銷售低標油品的企業,採取懲罰性徵稅措施。加強公交站點和線路調整,重新劃定腳踏車道,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減少擁堵。
5.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合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的發展規模,提高環保準入門檻,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加快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落後產品。重點淘汰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煉焦、石油化工等行業的落後工藝裝備。將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地方污染減排進度掛鈎,與落後產能淘汰進度掛鈎。因地制宜推行現有企業群集約化和燃料清潔化發展。
6.加大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監督力度。加強環境監測預報工作,監測數據及時披露。將城市的空氣品質像天氣預報一樣,天天預報,引導全民對大氣質量的關注,提高公眾輿論監督。向社會公告重點監控企業年度污染物排放信息。依據污染程度啟動應急預案。建立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構建區域、省、市聯動一體的應急回響體系,實時發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