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山東省泰安市關帝廟]

又稱關帝祠、山西會館,位於泰山岱宗坊北,創建年代無考,明清曾多次整修。廟依山層層疊起,錯落有致,紅牆青瓦,掩映在綠林叢中。主要建築有山門、戲台、拜棚、正殿、過廳、東西廂房等。正殿中原祀關羽像,已毀。院中有漢柏一株,樹冠覆蔭60餘平方米,堪稱一絕。

第1組建築

第1組由影壁、南山門(戲樓)、戲台、配殿、拜棚、正殿等組成。
影壁立山門南,青磚建築,單脊筒瓦雙面頂。寬10米,高4.55米,厚0.8米, 北為露台。
山門,為上下兩層,拱形門洞,兩側各為方窗,洞後與戲台下端券洞相連,其 上南端3間,七檁卷棚頂,兩牆各開一圓窗。兩層通高9.5米,進深7.8米。戲台接 山門:下層磚石砌就,拱形門,四面相通;上層是四柱方亭式卷棚歇山頂,四翼角 飛起,西側有台階相通,為舊時祭神賽會的演戲場所。其南即山門,上層3間,原 為藝人化妝室。
茶廳在戲台西10米,4間,四柱七檁前後廊式,卷棚硬山頂。東面有廊,坐西 朝東,闊11米,進深6.35米,通高5.65米,是茶客觀戲處。
拜棚在山門北石階之上,3間,面闊9.56米,進深7.1米,通高6.4米,五架梁 七檁前後廊式,單脊懸山頂,四角用方形石柱,是祭拜場所。
配殿在拜棚兩側,3間,闊10.75米,進深7.7米,通高7米,五架梁七檁前後步 廊式,五脊硬山頂。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創建。
正殿在拜棚北,3間,面闊12.05米,進深11.2米,通高10米,四柱五架梁九檁 前後廊式,五脊硬山頂,柱頭及補間施影作斗拱,一斗二升交菊花頭。

第2組建築

第2組由東門、憩廳、東廂房、過廳、西廂房組成。
東山門在正殿東側與配殿相連,單間五架梁,五脊硬山頂。塞板門框,雕石門 枕,木板門。
憩廳在與東山門相對的盤道東側,坐東朝西,闊3間,四柱五架梁九檁前後廊 式,五脊硬山頂。為遊人休息場所。
東廂房在東山門北,面闊2間6.45米,進深4.7米,通高4.6米,五檁五架梁, 單脊仰瓦灰埂山頂。
過廳在東廂房北,西接正殿的東山牆,面闊3間8.7米,進深4.3米,通高5米, 四柱五架梁七檁前廊式,穿過此廳可直達後院。後殿(堂)在後院北部,面闊10.15 米,進深6米,通高7.3米,單脊硬山仰瓦頂,前步廊式。
西廂房在後殿前西側,面闊4間10.1米,進深4.5米,通高4.35米。

第3組建築

第3組原稱山西會館,占整個建築群的二分之一,大部分已改造,今存南山門、 正殿和左右配殿。
南山門,單間,面闊2.4米,進深2.54米,通高4.25米,磚砌角柱,卷棚歇山 頂。
正殿在第1組正殿的西面,面闊5間15.5米,進深8.1米,通高7.3米,四柱五架 梁七檁,五脊硬山頂。
東西配殿在正殿前兩側,均面闊3間7.2米、進深5.8米、通高6.3米,單脊仰瓦 灰埂硬山頂。
以上建築均飾彩繪交清式墨線小點金和墨線大點金。3組建築年代各異。第1組 較早,清初又建第2、第3組。1983年重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