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61.3%;畜牧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3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頭,肉牛12頭,肉羊4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6.4%;工資性收入3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0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和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7人(占勞動力的69.12%),在省內務工47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25畝(旱地65.25畝),人均耕地0.34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550畝,草地169畝;荒山荒地85畝,其他面積73畝。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戶,共鄉村人口189人,其中:男性96人,女性93人。其中:農業人口189人,勞動力6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魯納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魯納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當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人,其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5.2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總數8人,其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1人,團員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脆弱,人畜飲水困難,農民素質較低,種植結構單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契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發展林果業、養殖來,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到2010年,種植烤菸100畝、核桃100畝,養殖豬50頭、牛20頭、羊60隻,外出勞動力轉移20人,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790元增加到2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