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沙志

定義

開沙志今存三種本子:(一)明崇禎三年(1630年)傳抄本(在台灣,現已收入《中國方誌叢書》),明李蔚纂。
(二)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刻本,王錫極纂,丁時霈增纂。
(三)宣統三年(1911年)鉛印本,王錫極纂,丁時霈增纂,王之瑚刪訂。
經查考,這三個版本前承後繼,內容實為一種。 如(二)康熙刻本與(三)宣統鉛印本全同,均為王之瑚刪定本;其中明代部分,又和(一)崇禎傳抄本完全吻合,連序文也一字不差,唯傳抄本署“李蔚”名,康熙本署“王錫極”名。故此志初纂者究應屬誰,尚難確定。

詳細情況

李蔚,字豹玄,號秋中,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官至福府長史,著有《天雄雜詠》。王錫極,字建之,遊學不仕,50歲以後歸里從事著述;其弟錫命,明天啟貢生。丁時霈,字澍臣,號臥滄,明末秀才,博學能文,年逾80,親見清初“遷海”(清政府為防止台灣反清勢力侵入沿海得到民眾支援,下令強迫沿海居民內遷,製造沿海無人地帶。當時稱為“造海”)。 流亡洲民遷回開沙之事。王之瑚,字仲玉,號鐵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進士,官至福建道監察御史。4人都是開沙當地人。   開沙,原是鎮江東北長江中最大、最古老的沙洲,包括開沙、藤料沙兩部分;西起焦山,東至圌山,長達60華里。除北面一小部分隸屬江都縣外,均屬丹徒。長期以來由於沙洲坍漲無常,今已大部坍沒,剩餘部分大致相當於今丹徒縣高橋、江心兩鄉的西南部。   《開沙志》分上、下二卷。上卷有《總敘開沙藤料沙形勢考》、   《總敘順江南新洲形勢考》、《開沙道里考》、《諸洲》、《丘域、津梁、寺觀、坊表、祠宇、墳墓》、《舉辟、選舉、貢生、學校、國學、武科、恩封、錄蔭、賢達、鄉賢、耆英、散秩、烈女》、《物產》。下卷為《總敘開沙滄桑變遷始末》、《歷代沿革》、《賦役、蘆政、繇役》、《名跡》、《開沙八景詩及序》,以及其他詩文等。王之瑚刪訂本是在崇禎傳抄本上《賦役》內增加了清代的田賦與恤政,其他門類中也增加了入清以後的人物和詩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