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建斌 (耿樂飾)和小慧 (徐靜蕾飾)夫婦滿懷年輕人的希望來到北京闖天下。七年後,建斌失去了工作無所事事,只能瞞著小慧假裝上班在捷運里遊蕩,與他常常相遇或擦肩而過的人們忙碌充實但煩惱各異。小慧也遇到咖啡廳老闆老虎 (張楊飾)的追求,從而陷入兩難的感情漩渦之中不知所措。沮喪的建斌無意間被因爆炸事故而眼睛受傷住院的姑娘麗川 (王寧飾)所吸引,他天天去醫院照顧她,以至漸漸發展出一段朦朧的感情。於是,在這對各懷心事的戀人間,上演了一幕幕微妙動人的悲喜劇。捷運濃縮了都市生活的繽紛色彩,承載著快樂和憂傷,也交織著夢想與希望,路過寒冬酷暑,開往春天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耿樂 | 建斌 | |
徐靜蕾 | 小慧 | |
張楊 | 老虎 | |
王寧 | 麗川 | |
柯藍 | 推銷員 | |
范偉 | 王要 | |
高圓圓 | 天愛 | |
塗強 | 大明 |
職員表
出品人 | 侯克明、劉奮鬥 |
製作人 | Molly Hassell |
監製 | 金鹿、鄭治平 |
導演 | 張一白 |
編劇 | 劉奮鬥 |
攝影 | 趙小丁、高飛 |
配樂 | 張亞東 |
剪輯 | 劉淼淼 |
美術設計 | 安賓、田涌 |
造型設計 | 張啟新 |
錄音 | 武啦啦 |
其他職員表
職務 | 姓名 |
策劃 | 馬慶 |
劇本策劃 | 張喆 |
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歌曲 | 作詞 | 作曲 | 演唱 | 備註 |
開往春天的捷運 | 吳向飛 | 張亞東 | 羽泉 | 主題曲 |
幕後花絮
電影開拍前,張一白就要求耿樂和徐靜蕾建立親密的關係,為了讓他們互相了解、培養感情,導演讓他倆每天一起乘捷運乘了十幾天 。
拍攝時,跟捷運有關的戲都是真實的在捷運中完成的,為了不影響捷運運行,劇組選擇避開尖峰時段,還要經常反覆地倒捷運來回坐,18天的捷運場景拍攝中3天是在全封閉的車廂里進行的 。
1.電影開拍前,張一白就要求耿樂和徐靜蕾建立親密的關係,為了讓他們互相了解、培養感情,導演讓他倆每天一起乘捷運乘了十幾天 。
2.拍攝時,跟捷運有關的戲都是真實的在捷運中完成的,為了不影響捷運運行,劇組選擇避開尖峰時段,還要經常反覆地倒捷運來回坐,18天的捷運場景拍攝中3天是在全封閉的車廂里進行的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者 |
2002年 | 第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 | 《開往春天的捷運》 |
2002年 | 第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女演員 | 徐靜蕾 |
2003年 | 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 | 徐靜蕾 |
幕後製作
影片名稱
導演稱捷運是現代化城市的標誌,在電影中是故事的開始也是結果,捷運在片中是個情感的載體,是情感的隱喻,預示著由明到暗由暗到明的過程,片名由此而來 。
投資籌備
這部影片是導演張一白的大銀幕處女作,電影投資額僅有300多萬人民幣,張一白在籌拍時並沒有做好拍電影的準備,只是因為找到了資金,同時那個劇本的感覺又符合他當時對感情的思考,於是就拍了 。
影片評價
正方觀點
整部電影像一篇散文,敘述上別具一格,多個人物視角的切入方式,大量的閃回,跳脫而不拘泥。人物脫離故事情境的旁白似乎是借鑑了京劇的藝術手法,新穎別致。在看似散漫的敘述當中,一條情感發展的主線卻非常清晰,娓娓道來有跡可尋。影片拍得十分講究,耿樂和徐靜蕾的人物氣質與影片頗為吻合,畫面和音樂做工更是精緻 (南方都市報評) 。
這部電影沒有大起大落的劇情,但影片的細膩感仍然給人帶來了感同身受的衝擊。包括小壓抑、小自卑、小逃避、小嫉妒、小移情別戀與小情感煎熬,向人們展示了平凡生活之中的種種小的,但最終累積卻能造成很大心理衝突的微妙矛盾。同時,電影又有其理想化的一面,老虎與小慧、建斌與麗川,他們的美好關係構建了整體的溫馨浪漫基調 (新浪娛樂評) 。
導演在電影中延續了他一貫的精緻畫面的特色,一些小細節很值得回味,比如反覆出現的和《原罪》極其相似的浴缸場景,還有那個欲爬到結婚照的小蟑螂,包括影片或許是為了與建斌小慧故事形成觀照的那個廚師和營養早餐推銷員的愛情以及照相館店員和啞男孩的愛情 (網易娛樂評) 。
耿樂的敏感與徐靜蕾的細膩造就了影片中鮮活自然的建斌和小慧。片中徐靜蕾的表演明顯褪去了一些少女的青澀,多了幾絲成熟的韻味,對人物情感的把握也非常細膩,極具層次感。耿樂在這部影片裡也發掘出了他生活中內向和敏感的一面,當耿樂遇到徐靜蕾,人們從中看到了青春、愛情以及生活中無盡的糾纏 (南方網評) 。
反方觀點
影片的節奏過於緩慢,在情節的設定上缺乏波折和懸念,讓觀眾失卻觀影耐心;在敘事上總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網易娛樂評) 。
影片中三對男女三個年齡層次,在情感方面面臨同樣的溝通困難,而危機的解決方式卻平淡無奇。影片演繹的是都市人的情感危機,但在電影裡它與現實的關係卻是剝離的,更像是經過提煉的樣品,人物與現實是油和水的關係,他們漂浮在現實環境之上,卻沒有土壤可以紮根,因而它不具備感人的力量 (南方都市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