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禮拜堂

開封市禮拜堂

同時蓋起一座15間的禮拜堂,與學校共用。 1988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恢復教堂聚會,由開封市第十六中學出資移地修建現今大郭屯禮拜堂。 1988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恢復聚會,第十六中學出資移地修建現今大郭屯禮拜堂。

大郭屯禮拜堂

位於開封市南郊鄉大郭屯村。1910年,美國浸禮會傳教士施愛理在南關金梁里街(俗稱紅洋樓)大興土木,創辦濟汴中學。同時蓋起一座15間的禮拜堂,與學校共用。先後有幾名傳道員講道,終因與學校在一起多有不便,搬到紅洋樓東院的東頭。1940年購地,1941年建施浸堂即大郭屯教堂。1958年房產改革時期由開封市第16中學占用禮拜堂。1988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恢復教堂聚會,由開封市第十六中學出資移地修建現今大郭屯禮拜堂。2000年將舊堂拆後重建。新堂占地1.8畝,建築面積為1400平方米。大郭屯教堂坐南向北,是一座白色的歐式建築,正門兩邊有兩根白色的廊柱。教堂正面寫有“上帝愛世人”五個紅色大字,上面還有一三角形的裝飾,正中立有一紅色十字架,教堂正面最上方有一半圓形裝飾,寫有“基督教” 上面正中立有一紅色的十字架。教堂的門為方形的門,窗均為羅馬式的頂部為半圓形的窄長的窗。

大郭屯禮拜堂大郭屯禮拜堂

教堂共有三層,一層是一個大禮拜廳,可容納1000多人同時參加禮拜活動。正面大廳聖壇,紅色絲絨布裝飾了整面牆,正中有一匾額,上書四個金字“以馬內利”,匾額下方正中有一個紅色的十字架,十字架兩邊各有一隻白色的鴿子。聖壇的兩邊懸掛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彩雲呈瑞博士朝聖嬰”,下聯是“景星引領天使報佳音”。聖壇由一道木製欄桿圍起,聖壇的最前方有一講桌,用白色的布罩著,也有一十字架裝飾。聖壇下面大廳里是有一排排的長椅,大廳有兩層樓那么高,屋頂裝飾有豪華的吊燈。二層是一個小禮拜堂,只有一樓大廳面積的三分之一 ,從二樓可以俯瞰一樓的大廳,為了便於聽道,二樓小廳配有大螢幕壁掛式彩電,可以對一樓的講道進行現場直播。二樓小廳可以容納約200人左右。三樓是教堂辦公及教牧人員培訓的地方 大郭屯基督教堂鄰近開尉公路(開封-尉氏),就地理位置來說屬於城鄉結合部,周圍有18個村莊,開封市南部的工業區也位於此地不遠,“禮拜堂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城市教堂和農村教堂都不具備的,到大郭屯禮拜堂參加主日崇拜的信徒在千人以上。因為交通便利,不僅有本地的信徒,還有鄰近幾個縣的信徒前來參加崇拜,大郭屯禮拜堂是近百年的教堂,對鄰近幾個縣的信徒都有影響。”
開封市基督教大郭屯禮拜堂,位於開封市南郊鄉大郭屯村。鄰近開尉公路。就地理位置來說屬於城鄉結合部。周圍圍繞著1 8個村莊,開封市南部的工業區也位於此地不遠。禮拜堂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城市教堂和農村教堂都不具備的,到大郭屯禮拜堂參加主日崇拜的信徒在千人以上。因為交通便利,不僅有本地的信徒,還有鄰近幾個縣的信徒前來參加崇拜,大郭屯禮拜堂是近百年的教堂,對鄰近幾個縣的信徒都有影響。 大郭屯禮拜堂前身是“紅洋樓”,因為建築時用紅磚紅瓦,時間是1910年10月。美國南漫禮會宣教士施愛禮在市南關金梁里街,購地3 l 2畝建築大樓3座·小樓8幢,平房幾百間。創辦濟汴中學,後又建真光中學,施育女子中學和國小,同時,蓋起一座1 5間的大禮拜堂,與學校共用。終因與學校在一起,諸多不便搬到紅洋樓東院的東頭。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件後日軍進駐紅洋樓,學校停辦,教堂遷出。此時,中國信徒捐款於l940年購地,在大郭屯建造了一座臨時禮拜堂禮拜即大郭屯禮拜堂。1 945年日軍投降後禮拜堂遷回原址,美國人何禮士牧師夫婦和邵士德牧師夫婦。來紅洋樓接管浸禮會一切事務,學校、禮拜堂工作全面恢復。1 95 8年房產改革時期由第十六中學占用禮拜堂。1988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恢復聚會,第十六中學出資移地修建現今大郭屯禮拜堂。2000年7月l1日將舊堂拆後重建,12月份竣工,投入8O多萬元人民幣建成新堂。 新堂落成屬於歐式建築風格,占地一畝八分,建築面積為1400多平方米。共分為三層,第一、二層崇拜使用可同時容納千人聚會,如聖誕節這樣大型聚會容納2000多人;第三層為辦公使用和培訓事工使用,建築圖紙經過施工單位和教牧同工共同磋商,反覆論證修改。力求發揚教會傳統,求真務實,絕不浪費空間·使百年教堂煥然一新,散發光彩如同注入新鮮血液充滿活力,榮神益人。使百年教堂名副其實為主作美好見證。歷史上大郭屯禮拜堂,曾經出現過在開封教會影響深遠的牧師和傳道人。 1904年,美國傳教士陸德恩和施愛禮夫婦由武漢到鄭州,陸德恩留鄭州,施愛禮來開封,後又成為馮玉祥將軍的好友,教馮將軍英語,經常到馮玉樣將軍部隊講道。 據老一代信徒回憶,抗日戰爭時期有兩位地下黨員,逃避敵人搜捕躲進大郭屯禮拜堂內。被當時教會教牧同工救助,教會發揚愛人如己的基督教訓,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兩位地下黨躲避敵人窮凶極惡的追捕,教牧同工準備了錢和乾糧掩護他們安全離開開封,在教會中傳為佳話。 l 948年開封解放,外國人回國,紅洋樓和浸禮會教區一切工作,先後由韓崇一牧師、趙竹宣牧師負責代管。1 950年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後,交由王德祿教士、王松年長老、吳治政牧幣等老一代神的忠心僕人在此牧會。今日教會·中青年教牧同工興起,同心合意,共同服事教會,傳揚福音。 百年教堂就像滿載基督託付的船。聖靈就是舵和帆,推動興旺發展。 聚會時間:周二:上午查經.周日崇拜 一周聖侍:周一、四晚有樂隊練習,周二上午查經,周六上午禱告會。主日崇拜:上午8:30---9:30; 下午2:30---3:30。 每月第一個主日為聖餐主日0 團契聖侍:本堂有樂隊、青年詩班、老年詩班、兒童主日學、查經團契。本堂特色:本堂地處城鄉結合處、信徒較樸實單純。服侍異象:準備設立夫妻團契(鑒於本堂夫妻同時信主之人較多)。計畫安排:近期本堂多項聖工將有合理調整。代禱事項:為教牧同工及各團契代禱!求主賜下清心與合而為一的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