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黑木耳

發菌管理:上堆發菌前期,若氣溫在20℃以下,一般接種後15天左右開始翻堆,氣溫在20℃以上一般接種後10天左右開始翻堆,以後每隔7-10天翻堆一次。 5、起架出耳管理:當50%以上孔穴有耳芽產生,並且菌絲已伸入耳木深處,橫向菌絲已連結,即可起架出耳。 6、采耳、曬耳:木耳生長發育後耳片舒展變軟,肉質肥厚,耳根收縮,說明已經成熟,應及時採收。

目前,開化黑木耳生產基地遍及浙江、安徽、江西等10多個縣市。年生產品木耳600噸,是浙江省生產黑木耳規模最大的縣之一。產遠銷杭州、上海、廣東、福建、北京等大中城市,並出口日本、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開化黑木耳是開化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自選培育的綜合性能優良的新菌株。開化縣年栽培量3000萬袋,年獲經濟效益7700多萬元,先後多次獲上海、省農博會金獎,2004年通過了國家技術監督局原產地保護認證。
一、物理特性子實體單片著生,均勻完整,面里呈棕黑色,乾制後背面凸起,有密生柔軟短絨毛,腹面下凹呈深褐色,有光澤感,片大肉厚,商品率高,平均單產達18.5kg/m3。產品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上海)檢驗,含總糖40.75%、粗蛋白質11.4%,高於國家質量標準。平均朵大4.5厘米×2.5厘米,乾濕比1:15。一級商品率高,適口性好,耐煮,有勁道。
二、生理特性:該品種種性穩定,生物特性一致,菌株抗逆性和分解力強。(1)溫度:菌絲在5-35℃均能生長,最適溫度22-28℃,子實體在10-32℃均能生長,最適溫度20-27℃。(2)濕度:菌絲生長要求段木含水量60-65%,相對空氣濕度70-75%。子實體生長要求段木含水量70%,相對空氣濕度85-95%。(3)光照:子實體分化需大量散射光,生長發育需要直射光,光照適宜黑木耳健壯肥厚,片呈黑褐色,產量高。(4)空氣:在子實體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耳場空氣流通清新。(5)PH值:為5-6.5。
三、菌種質量:菌絲潔白粗壯,尖端生長均勻整齊,菌絲滿袋後一般不出現淡褐色色素,無雜菌污染,菌種適齡,接種時培養基掰開成塊狀,不易碎。
四、場地、耳木選擇:栽培場地的選擇應以滿足黑木耳生長發育對溫、濕、光、氣的環境要求,一般在海拔300-1000m的低山和二高山地區,場地開闊避風向陽,冬季日照時間6小時以上;早、晚有雲霧潮濕,場地空氣清新,水源充足,便於人工噴水管理,排水良好但又不受洪澇的田塊、山腳和緩坡地帶。遠離污染源,老耳場3-5年內不宜再次使用。耳木:適宜栽培黑木耳樹種很多,但不同的樹種其產量、質量相差甚大,理想樹種如楓香樹、樺木、櫻桃樹、山核桃樹、榿木、楊樹類等,樹齡以8-12年生為宜,速生樹齡可短些,直徑8-15cm,5cm以上樹杈也可利用。
五、栽培技術:
1、伐木準備:一般地區樹木砍伐宜選在大雪至冬至前後,此時樹木處於休眠期,樹種貯藏的養分較多,樹皮與木質部結合較牢固,但根據樹木大小和自身的含水量不同靈活掌握砍伐時間。伐木及搬運中要防止樹皮的損傷,原木運到栽培場地後將原木鋸成長1.1-1.2m的段木,並在兩頭斷面刷上石灰水,然後將段木根據直徑大小分開架成“井”字型,堆高1-1.5m進行架曬,待段木兩頭斷面出現明顯細裂紋時即可開始接種,接種時應保持段木含水量達到40-50%。
2、人工接種:當氣溫穩定在8℃以上時即可進行人工接種,一般宜早不宜遲,接種應在陰天或雨後初晴天氣為好。段木打孔穴選用直徑1.5-2cm的電鑽或打穴器,孔穴縱行距5-8cm,孔穴洞距4-5cm,呈“品”字型,孔穴深度應根據段木直徑大小來確定,一般為1.5-2.5cm。接種前應將手進行消毒,然後將菌種掰成小塊填入接種穴內,菌種填滿後用手輕輕按緊,使菌種與穴壁充分接觸,然後用預先準備好樹皮蓋蓋上,並用小錘打實,保持與段木表面平整,樹皮蓋應比孔穴稍大一點。
3、上堆定植和發菌
上堆定植:上堆場地應選在向陽、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上堆前應將場地清理乾淨,撒上石灰消毒,墊上枕木,然後按“井”字型堆碼,堆高1-1.5m,堆長不限,耳木之間應有一定空隙,氣溫低時可排放密些,氣溫高時宜排放稀些,上堆後及時蓋上塑膠膜。
定植髮菌管理階段,氣溫較低(20℃以下),應在夜間將塑膠膜四周蓋緊,在中午前後掀膜通風,氣溫偏低通風時間短些,控制堆內溫度在20-28℃,當堆溫超過28℃要及時通風降溫,中午時將覆膜四周掀起,堆頂覆蓋草簾或樹枝遮陰,濕度以70-75%為宜。在氣溫20℃以下時接種的,15-20天內不能淋雨或噴水,在氣溫20℃以上時接種的,10-15天內不能淋雨噴水,第三、四次翻堆時若耳木過乾可適噴細水,調節濕度。
發菌管理:上堆發菌前期,若氣溫在20℃以下,一般接種後15天左右開始翻堆,氣溫在20℃以上一般接種後10天左右開始翻堆,以後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第二、三次翻堆時,要揭開穴蓋抽樣檢查,如接種孔表面形成絨白色菌膜,菌絲向四周圍伸長,說明菌種已定植成活;如孔中菌種變化不大或菌絲生長緩慢,說明溫度和濕度不適宜;如孔內菌種偏乾,黃色鬆散,說明耳木過乾;如孔內菌種稍轉黑,說明耳木偏濕;如孔內菌種明顯黑色,說明菌種已死亡,應馬上補接菌種和分開管理。總之根據菌絲生長情況,靈活調節溫度、濕度,及時通風,以達到菌絲生長發育的要求。
4、散堆排場:一般經60天以上定植髮菌,木耳菌絲已伸延到木質部,此時應讓耳木吸收一些潮氣,增加一些光照,更重要的是保持空氣新鮮,使菌絲加快生長,並積累養分準備出耳。散堆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覆瓦式排列,取一根耳木做枕木,耳木一頭靠枕木,另一頭著地,耳木間隔5cm;另一種是降低堆高,在發菌期翻堆時,分次降低堆高,拉大耳木之間距離。
耳木散堆後需要適宜的溫度,良好的通氣和乾濕交替的環境條件,此時以提高濕度管理為主,在無雨天氣,初期每隔6-7天噴水一次,以後每隔3-4天噴水一次,陰天少噴水,雨天不噴水,在遇下雨或下大雨時仍需要將耳木遮雨。耳木散堆後還需7-10天翻堆一次或翻面一次。散堆後經過一段時間管理後耳木接種口會有小耳芽產生,此時耳木菌絲尚未完全伸入耳木深處,菌絲養分未充分積累不能滿足出耳要求,所以應注意不能過早起架出耳。
5、起架出耳管理:當50%以上孔穴有耳芽產生,並且菌絲已伸入耳木深處,橫向菌絲已連結,即可起架出耳。起架前應將出耳場地清理好,並撒上石灰粉消毒,然後打樁立架,耳架由東向西縱向排列,有利於受光和通風,橫木離地面70-80cm,再將耳木“人”字型兩邊架上,起架前期耳木斜度可小些,出耳期斜度可大些,高溫天氣斜度也應小些,耳木間距一般7-8cm,起架時應將不同樹種或不同直徑大小的耳木分別排架,以方便出耳管理。
出耳溫度主要取決於當年的氣候和所選耳場,黑木耳一般在10℃以上就要出耳,最適溫度20-25℃,低溫不出耳,高溫易發生“流耳、爛耳”,所以應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情況加強管理措施,抓住適宜氣溫時期多出耳,出好耳。
濕度高低是影響木耳生長的主要條件之一。起架前期是養菌催耳階段,以養菌為主,此時不能噴重水,為補充耳木含水量和保護樹皮,一般1-2天噴水一次。出耳期應採取“乾乾濕濕,乾濕交替”水分管理方法,但不同季節和不同木耳生長時期對濕度(水分)管理要求不同。春冬季氣溫在15℃以下一般不噴水,如遇連續晴天,而耳木上有木耳時,可在中午前後噴水;7-8月份氣溫過高,為補充耳木含水量,應在晚上9時以後噴水;當氣溫適宜木耳生長發育時,應抓緊噴水出耳,催耳前期應噴重水,讓耳木吸透水分,促使耳芽發生,出耳後後應輕噴、細噴,中途每隔2-3天停噴一次,間隔1-2天;每採收一潮木耳後,應停水6-7天,根據耳木中菌絲生長情況和氣溫是否適宜,再進行下一潮催耳出耳管理。
出耳管理注意事項:一是在噴水出耳期間應儘量將耳木多翻面,使耳木均勻吸水、受光;二是遇高溫乾旱天氣特別要防止耳木脫皮,應做好遮陰防曬工作,補水噴水一定要在晚上待耳木表面溫度下降後進行;三是噴水要使用潔淨的水,不能用廢水、污水。
6、采耳、曬耳:木耳生長發育後耳片舒展變軟,肉質肥厚,耳根收縮,說明已經成熟,應及時採收。採收春耳和秋耳都要求采大留小,伏耳則要求大小一齊採收,因為氣溫高易遭蟲害和細菌污染而引起流耳。採收木耳應在雨後天晴,耳片已乾,耳根尚濕潤時採收,最好是在耳片乾後趁晴天早晨露水未乾,耳片潮軟時採收。
採收後木耳應在當天涼曬在竹篩上,趁晴天一次曬乾或涼乾,曬耳時不需經常翻動,保持耳片舒展自然,到6-7成乾時重新回堆,再掃開復曬,含水量達到14%以下,方可分級密封包裝貯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