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倉放糧

開倉放糧

舊時指打開官家或私人糧倉發放救濟糧。

一、涵義

【開倉放糧】kāi cāng fàng liáng 舊時指打開官家或私人糧倉發放救濟糧。

二、示例

在當年那場全國性的大饑荒中,為了儘可能多地從死神手中奪回普通百姓的生命,重慶一些基層共產黨員幹部,不惜冒著丟烏紗帽甚至坐牢的危險開倉放糧,形成建國以來首例“開倉放糧案”。

三、出處

他也知道收買民心,開倉賑濟,並恤被兵之家,四縣亦如此行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31回)

“文化大革命”前,國家的儲備糧,主要囤積在全國基層各區縣的糧庫。“為隨時應付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對我國的封鎖和侵略”,中央規定,基層一級政府對這些儲備糧只有看護的義務,無絲毫動用的權力。這項義務,也是關係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如有違反,輕則坐牢,重則殺頭!可是,在當年那場全國性的大饑荒中,為了儘可能多地從死神手中奪回普通百姓的生命,重慶一些基層共產黨員幹部,不惜冒著丟烏紗帽甚至坐牢的危險開倉放糧,形成建國以來首例“開倉放糧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