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1962年,閆虎成出生在河南省淅川縣毛堂鄉廟溝村一個普通農戶。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他和更年幼的妹妹一起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6歲時,閆虎成被爺爺奶奶送進村裡的國小。“那時候,爺爺奶奶帶我和妹妹生活真的不容易,他們都上了年紀,還要供我上學。”從小失去父愛母愛的閆虎成懂得感恩,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每天放學後他都要到村邊的山上捉蠍子(蠍子,一種古老的節肢動物,中醫稱其為“五毒”之首,是貴重的動物性藥材),那時候10隻蠍子就能換一個作業本。硬是靠每天放學後和假期時間捉蠍子、挖中藥材,閆虎成完成了從國小到高中的學業,並且成績非常優秀。“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有學上,那時候就已經意識到知識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然而,正當閆虎成高中畢業,信心滿滿準備參加高考實現他的大學夢的時候,窘迫的生活瞬間把他的夢想擊得粉碎。
“爺爺奶奶年紀大,妹妹又在上學,這時候,有個去中學當代課老師的機會,並且每月還有7元錢的補助。”想到自己的家庭,想到每月可以貼補家用的7元錢,閆虎成這個始終堅持夢想的人,第一次在夢想和現實之間選擇了後者。“當時以我的成績考上大學是沒有問題的,當時參加全縣預選我是排在前五名的。”回憶起當年沒有參加高考,閆虎成說,雖然當時心有不甘,但之後每月的7元錢對家裡幫助很大,我不後悔當初的決定。只要心中有夢想,朝著夢想去努力,就會有很好的未來。
創業經歷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的時候,閆虎成辭掉了代課教師的工作,成為一名個體經營者。“1985年我就成了‘萬元戶’,那時候賣醬油、販坑木、收野生中藥材,每年都能賺幾萬元錢,自己的日子雖然好過了,但看看身邊鄉親們的生活,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閆虎成說,“當時就想,如何通過自己的能力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自己富了也要讓鄉親們一起富起來。”1989年,學到技術的閆虎成把菌種和技術無償送給了鄉親們,並與他們簽訂了回收契約。就這樣,一個“公司+農戶”的“大山森源廠”成立了,閆虎成第一次成為一個企業的法人。
從1989年到1994年,我帶動淅川縣2700多戶農民種植食用菌,附近的幾個縣也有4000多戶,到1994年底的時候,共7000多戶農民靠種植食用菌發家致富。
2001年,正當閆虎成的黃姜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又有新問題出現了。原來,受黃姜高額利潤的驅動,很多老百姓在自家土地種植的基礎上,還紛紛跑到山裡挖山開荒,使原本就受過損壞的生態環境再次遭受人為破壞。大面積挖山開荒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為了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子孫後代,他一戶一戶地做鄉親們的思想工作,決定再次放棄這條生財門路。
2004年,面對土地被農藥化肥污染的現狀,閆虎成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研製一種肥料改善淅川土地面源污染,倡導新的施肥理念。從此,他又堅定地踏上充滿坎坷的研發之路。
2006年初,閆虎成的新型肥料研製成功。這年4月17日,他的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2009年,在“土壤有機質補充項目”競標會上,源科公司成功中標,它生產的有機復混肥開始在全國6個省72個縣陸續推廣使用。短短几年間,這種肥料已覆蓋全國27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