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鈸

門鈸

門鈸,清式名稱,由鐵或銅所制。裝飾在大門的左右各一個。成對稱位置,其形狀類似漢族民樂中的“鈸”,稱為“門鈸”,也似防雨戴的草帽,所以也有人稱之為扣在門的“鐵草帽”,也有人稱作門環。門鈸與鋪首類似,周邊通常取圓形、六邊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帶鈕頭圈子,上面有孔、穿釘、穿銷,與門板結合在一起。自明、清兩代,以至民國,用來敲門發出響亮的金屬聲,傳至院裡,當人聽到會來開門。中國門鈸上的金屬環於門拉攏後兩環交迭上鎖,可防範外人闖入。

簡介

門鈸與鋪首類似,周邊通常取圓形、六邊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帶鈕頭圈子,上面有孔、穿釘、穿銷,與門板結合在一起。自明、清兩代,以至民國,用來敲門發出響亮的金屬聲,傳至院裡,當人聽到會來開門。按宅第之分,造型、尺寸大小均有所區別。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門可用獸面及擺錫環;三品至五品官大門不可用獸面,只許用擺錫環;六品至九品官大門只許用鐵環。”

作用

中國門鈸上的金屬環於門拉攏後兩環交迭上鎖,可防範外人闖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