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長美二村,原名“十月社”,寓蘇聯“十月革命”之意,
1963年,與“美光”(長美一村)及湖下三個村合併成長美生產大隊,大隊址設於四房祠;
1969年,成立長美大隊革命委員會,大隊址設於二房祠;
1978年11月,長美大隊拆為“十月、美光、湖下”三個生產大隊;
1983年,十月大隊改為“長美二鄉人民政府”、美光大隊改為“長美一鄉人民政府”;
1987年,改為長美二村村民委員會、此後再設為“長美二管理區辦事處”,
1999年,村民直選再設為長美二村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長美二村,地處潮州市楓溪區的西北面,東經116°30′—116°30′,北緯23°40′—23°50′,與潮安區的孚中村、福慶村、古巷村、楓洋村毗鄰,區內與楓溪一村、湖廈村、德州開發區接壤。轄區總面積2平方公里。
省道楓榴公路自東向西貫穿全村,將全村分成南北兩片,沿路兩側建成商鋪,長美市場也位於楓榴公路旁,貿易較為活躍。
西山溪(三利溪)自東北向西南穿越村域,村域溪段長1000多米,公路跨越西山溪的橋樑為長美橋。長美橋頭70年代以前是較有名的碼頭,設有船隊及運輸隊,貨物在此上岸,裝卸,商賈雲集,車船穿梭,是長美早時的貨物集散地。
長美二村由於人文歷史原因,也分“四個片區”,一片有輪窯腳、巷內、亭下、四房腳;二片有新厝內、新厝林、寨內;三片為高田;四片有百間厝、前厝、後厝、郭下。
人口民族
全村戶數和農業戶口為:
1995年583戶、共2476人,其中男1250人、女1226人;
2000年614戶、共2689人;
2005年637戶、共2738人;
2009年643戶、共2818人,其中男1397人、女1421人。
另外長美居委會七成居民混居於長美二村,長美二村區域內的常住人口約6000人
經濟概況
長美二村以生產陶瓷為主業,且歷史悠久,至90年代,農業生產已不復存在。
早時的陶瓷主要以“大烏缸”和十月磚瓦廠生產的“磚、瓦”最為出名,很多商客和建房者都慕名前來選購。燒制陶瓷的窯爐是從土窯、龍窯、圓窯、液化汽梭式窯和推板窯慢慢變革換代,生產設施從原來的純手工到機械化逐步發展。
目前本村已有企業250家,規模企業有潮流、名流、華江等十幾家,全村主要生產衛生瓷、日用瓷、工藝瓷等,種類齊全,產品銷往全國及世界各地,2009年工業總產值2.95億元,較1995年工業總產值8200萬元翻3.5番。
村集體主要經濟來源為收取地鋪租,每年經濟收入350萬元,村民分配每年每人約800元,占集體經濟收入的一半。村民享有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本村特有的農村合作醫療二重醫療保險,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創辦企業、辦小型工場和家庭作坊、銷售貿易及務工等為家庭經濟來源。
農民自1995年已沒有農作和種養之地,取而代之的是工業企業,村民人均居住占地面積30㎡以上。
科教文化
70年代長美的學校有二所,一所是居民子女就讀的“楓溪鎮第四國小”、一所是農民子女就讀的“長美學校”。
90年代合併創辦為“長美國小”和“長美中學”。二所學校的校址皆在本村地域內,長美國小占地面積5000㎡,有三至五層教學樓三幢,可容納學生1400人。長美中學占地面積1800㎡,有四層教學樓二幢,可容納學生700名。長美中學於2013年撤銷辦學,村內所有國中生轉入楓溪區崇禮中學和楓溪中學就讀。
村辦幼稚園一所、老人活動室5個、籃球場2個、小型公共活動場所4處,有鑼鼓隊、籃球隊、桌球協會、潮劇愛好者的活動中心“玉徽社”等文娛場所。
每逢農曆正月十四、十五,是本村營老爺的傳統文化節日,全村處處張燈結彩,鼓樂宣天,節日氣氛特別濃烈。活動形式和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名聞遐邇。
村中古蹟有“百間厝”、“三山國王廟”、“雨仙廟”、“長美寨”等,宗祠有大宗祠、長房祠、二房祠、三房祠、四房祠。
居住環境變化
90年代初期,全村到處都是土路,污水橫流,垃圾成堆。直至2010年,村投資近2千萬元用於村道水泥路面及地下排水管道建設,共鋪設大小村道38條,水泥路面總長10餘公里,基本實現全村道路硬質化。
投資350萬元,興建位於三鄉的集公墓和骨灰堂於一體的“銀河仙寓”,
投資400萬元用於自來水供水管網的更新改造建設(1991年安裝的自來水管已全面老化);
投資100餘萬元用於校舍的更新和增設多媒體教育設施;
投資110萬用於建設村內9座無公害化廁;
投資100萬元用於遷移村內的祖墓;
投資90萬元用於建設村內4處小型公共活動場所;
投資250萬元建設村辦公樓(1994年建的辦公樓用於村治安隊辦公);
每年投資50萬元用於垃圾清運
至目前村已基本實現道路硬質化、村道照明化、交通便利化、衛生清潔化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