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烏安詩云所著的《西北望》講述:青春遭遇國殤之痛,一路險象環生的逃亡,訴說1941年的抉擇,
從淪陷區到解放區,一段危機四伏的跋涉,愛國總有鮮為人知的傳奇,
一段險象環生的冒險跋涉,帶你回到1941,橫貫大江東西,縱越神州南北,閱江山無限,聽大地嘶鳴,感受激情與苦難的撞擊……
作者簡介
烏安詩云,本名萬建華,祖籍遼寧,生於南昌,現居新余。童年隨父母下放山區,輾轉漂泊,動盪半生。知天命始領悟世事,傾注於筆,又飽嘗文字艱辛。書中經歷與作者無關,卻是用作者的眼睛看世界。
圖書目錄
楔子 邂逅舒老
第1章 愁別上海
第2章 憂心返鄉
第3章 亡父之痛
第4章 重大決定
第5章 結伴出逃
第6章 密謀行程
第7章 月下離家
第8章 遭遇鬼子
第9章 夜半哭聲
第10章 鎮江奇遇
第11章 銅陵歷險
第12章 神秘老胡
第13章 曲折抵漢
第14章 虎膽孤鷹
第15章 智送萊德克
第16章 神農架槍聲
第17章 穿越封鎖線
第18章 過賀家灣
第19章 竹山分別
第20章 智斗陳旅長
第21章 竹溪覽勝
第22章 醉酒安康
第23章 離奇失蹤
第24章 西安被囚
第25章 巧入七賢莊
第26章 向北進發
第27章 夜宿胡家鋪
第28章 冰糖事件
第29章 保全新生活
第30章 排查第三者
第31章 窯洞婚禮
第32章 巧遇舊知
第33章 打架風波
第34章 小王莊支農
第35章 校友探望
第36章 奔赴新戰場
後記 套中套
文摘
第1章 愁別上海
1941年底,離寒假還有一個月時間,正在上海讀書的舒靜仁不得不提前離開校園,急匆匆返回老家無錫。
舒靜仁生於無錫,父親經商,家境較為殷實,1938年,他在無錫的公立中學畢業後考取上海聖約翰大學。聖約翰大學是美國人創辦的一所西式教會大學,他到學校的時候,“八·一三”淞滬戰役剛結束幾個月,日本人已占領上海,為避戰火,學校遷往公共租界內的南京路大陸商場,與相繼遷來的滬江、東吳、之江以及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組成上海聯合基督教大學。當時的租界猶如戰火中的孤島,舒靜仁得以繼續學業,但是到了1941年底,戰局發生重大變化,日軍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火,同盟國對日宣戰,盤踞在上海的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就占領了租界。租界被占領,猶如失去了避風港,不少外籍教師回國,外地學生紛紛返鄉。舒靜仁此時離畢業還差半年,原打算堅持讀完最後一學期,拿到畢業證,可眼下就連這個學期的最後一個月都難以堅持了,他考慮再三,最終決定離開上海。
促使舒靜仁回無錫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幾天前他剛接到家人的一封來信,說父親病重,望他速歸,兩件事加一塊,他決定立即踏上回家路。
臨行之前,他去和徐素琴告別。徐素琴和他曾是上海聯合基督教大學的同學,不過她是從原東吳大學合併過來的,同學期間,他們都是該校秘密組織讀書會成員,徐素琴是該組織負責人,組織上是他的領導,思想上是他的引路人。後來聖約翰大學遷回原址,兩校分開,讀書會仍維持活動。抗戰時期,我地下黨為推動全民抗戰,在愛國青年中廣泛組織學生運動,稱為黨的外圍組織,學生運動受地下黨領導,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運動。上海基督教聯合大學裡的讀書會,正是中共上海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的組成部分,他們以讀書為紐帶,傳播革命知識,提高思想覺悟,日後,很多進步青年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聽說他要走,徐素琴並沒感到驚訝,日軍占領租界後,地下抗日活動受到極大破壞,很多外地同學都在陸續回老家,讀書會也被迫暫停活動。她問他什麼時候走,說要送送他。他說明天乘火車回,票已買好了,婉拒了她的送行,說讀書會雖暫停活動,她留在上海還有很多事要做。兩人沒說幾句話就分手,他說要回去收拾一下。
他在離學校不遠處的一個弄堂里租了個房間,位於一幢居民樓頂層的閣樓上,房間很小,原是主人用來堆放雜物的,房租不算貴。學校本來是有集體宿舍的,他租住在這裡是為了靜心學習,而且家庭條件允許。讀書期間,他每天都要往返於學校與住所兩地,日復一日地過著枯燥而乏味的讀書生活。每天晚上,他都要在學校圖書館看書至關門,學校圖書館藏書較多,其中不乏違禁書籍,他的興趣愛好較廣泛,正因為看了不少違禁書籍,受到某種思潮影響,後來他才參加了讀書會。
回到租住的閣樓,他把準備帶走的衣物、日用品類的東西都裝進了皮箱,把剛在街上買的幾包上海小吃也塞了進去,這些小吃都是他父親平時愛吃的,每次放假都要帶些回去。該帶走的東西都收拾好了,他開始收拾帶不走的東西,這一走就不知何時再能回來,就打算把它們送給房主,房主平時對他多有關照。
聽說他要走,房主無聲地搖了搖頭,她對眼下這場戰事也很無奈。房主跟著他上到閣樓,看見地上堆放的幾件什物,說了幾句客氣話,就拿了下去。
房主走後,他也沒其他事,坐在床邊,看著地上的行李,想到明天就要走,就要離開讀了近四年書的上海,心裡就有種說不出的滋味,特別是想到離開讀書會,離開徐素琴和同學們,心裡就有種空蕩蕩的感覺。
舒靜仁趕到上海北站的時候,離發車還有半個多鐘頭。他身著一襲長衫,頭戴禮帽,提著一口大皮箱,從人力車上下來,付過車費,駐足朝站前廣場望去。
廣場上很嘈雜,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其中不少是返鄉學生。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從這裡坐車回無錫,對這座車站十分熟悉。廣場北端矗立著一幢英式四層樓房,那是集售票房、候車房與行包房為一體的車站大樓,樓的頂端書寫有“上海驛”三個黑色大字。他清楚地記得,剛到上海那年,該樓曾遭日軍飛機轟炸,當時只剩下殘垣斷壁,日軍占據上海後,簡單修復後便恢復了通車,將原名上海北站改為含有日文意味的“上海驛”。 在候車房門口,他買了份當天的報紙,進到候車房內,在長椅上找了個空位,便打開報紙看了起來。報紙上的頭條新聞引起了他的關注,細看內容,說的是日軍在汪偽的協助下一舉破獲軍統上海站一窩點,抓獲大部分成員及主要頭目,該窩點被日軍徹底搗毀。看完這條訊息,不由得使他想起在上海聽聞的一件件觸目驚心的事。
P4-5
後記
套中套
最後那天晚上,舒老的故事講到10點多鐘才結束,看得出,他已經很累了。他的“老領導”中途好幾次推著架子車來到書房,通過她不停蠕動的嘴,我明白她的意思,她是在向我下逐客令。我縱然是臉皮再厚,心再貪,也不得不站起身來告辭,說下次有機會再來。舒老拉著我的手說:“一言為定,歡迎你下次再來。”
離開N市,我一直都在尋找機會重返舒老身邊,然而總是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難以成行,這樣一拖就是幾個月。
直到半年後,我突然改變主意,決定暫緩聽他的後續故事,我覺得有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即著手,我怕時間拖長了對我也很不利。我立即給舒老打電話,說他的故事很有價值,可以寫成回憶錄,我極力慫恿他自己來寫。他在電話里沖我笑,雖然看不見,可以想見他是在指著我鼻子,說你別跟我繞圈子,你那點心思我早就知道,不然你不會跑到我這裡來,不然也輪不上你。在睿智的舒老面前,我簡直成了個玻璃人,沒什麼能瞞過他的。老人都已經90高齡了,年歲不饒人,此刻讓他去寫幾十萬字的回憶錄,那不是明擺著是要他命!
有了舒老的這句話,我立刻動手。
在撰寫這本書的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我可謂是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除了上班,幾乎將自己完全封閉,為的是和時間賽跑,和舒老賽跑。說實話,我在這件事上也是冒了很大風險的,我不是沒有顧慮,萬一我的書還沒寫完他就……
最讓我同情的是阿香和阿杏姐妹倆的遭遇,我的筆每每觸及她們,往往長時間陷於她們的苦難中而不能自拔,為她們流了無數的淚。
一年後,初稿完成,按照事先的約定,要先將樣稿寄給他過目,說是過目,其實就是審查,他老人家被別人審查了一輩子,對我也不放心。
樣稿寄給舒老後,我苦苦等待了整整三個月,好不容易等來了舒老的審查結果。他是用書信方式給我寄來的,大意是說,書寫得還湊合,不算太差。但他同時也指出了幾點不足之處,比起他的正面評價,不足之處顯得有點吹毛求疵。
老人在信的最後又故技重演,他給我布了個套,用故事中的幾個人物的結局來誘惑我。他的這招對我來說是正中下懷,我早有此預謀,只是不便開口,一是不忍心再去長時間打擾老人,二來害怕“老領導”磨磨嘰嘰的那張嘴。
我立刻開始籌劃,我必須攢積足夠多的年休假,全都用去聽故事,這事還不能拖得太久,萬一他老人家……唉!我真該抽自己嘴巴,我不該總去想些不吉利的事,我要衷心祝願他老人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根據故事的發展,舒老回到上海將策反閻少泓,並且對徐素琴有所企圖,我把後一本書的書名都想好了,就叫作《回南方》。舒老的後續故事,只有等到我再次去N市,坐在他那間陽光充足的小書房裡,等他沏好一杯茶,揭開杯蓋,故事才會從裡面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這是件很值得期盼的事。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