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錄

長短錄

長短錄是《人民日報》1962年5月4日在副刊上開闢的一個雜文專欄,到1962年12月8日停止,共發表雜文37篇。《長短錄》專欄開辦之時,周恩來對文藝界作了幾次重要講話,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的問世,豐富了報刊內容,增加了報刊了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人民日報》的許多讀者要求該報在副刊上也應該開闢雜文專欄。1980年,人民日報將37篇雜文結集出版。

《長短錄》是《人民日報》1962年5月4日在副刊上開闢的一個雜文專欄,到1962年12月8日停止,共發表雜文37篇。《長短錄》專欄開辦之時,周恩來對文藝界作了幾次重要講話,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的問世,豐富了報刊內容,增加了報刊了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人民日報》的許多讀者要求該報在副刊上也應該開闢雜文專欄。
編輯部為了適應廣大讀者活躍思想的願望,故此開辦了這個欄目。為什麼叫“長短錄?”1962年5月4日《長短錄》刊登的第一篇雜文《長短相校說》解釋了這個問題。這篇文章出於文益謙(廖沫沙)之手,全文回顧了五四運動,指出這次運動使我國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成為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這個變化,使中國革命的面貌起了根本變化。這是因為中國無產階級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中國人民開始學習這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文章接著說,作為五四運動消極因素的形式主義看問題的方法即主觀主義地、片面地、絕對化地看問題的方法,不僅有害於五四運動的當時,就是現在它的遺禍也沒有完全除盡。那么怎么樣消除這個遺禍?作者引用了老子的“長短相校,高下相傾”的話說明和分析。這個專欄,就是“長短相校”的意思,同時,也還有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的意思。還有讀者民眾來幫助作者,以大家之長補作者之短的意思。
欄目的主要作者有:夏衍(黃似)、吳晗(章白)、孟超(陳波)、廖沫沙(文益謙)、唐弢(萬一羽)等五位雜文作家。專欄主持人是《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陳笑雨。《人民日報》很重視這個專欄,編委會曾專門開會討論了《長短錄》的計畫,確定了這個專欄的方針,希望這個專欄在配合進一步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方面,在表彰先進,匡正時弊,活躍思想,增加知識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人民日報》是黨中央機關報,這就決定了《長短錄》的雜文風格有自己的特點。報社編委會提出了如下要求:“長短錄配合政治是廣泛的,多方面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一般不強調直接配合,而是打迂迴戰,儘量發揮雜文的特性,可以旗幟鮮明,態度明朗,但又娓娓動聽,清新活潑,主題含蓄而不隱晦,行文婉轉而少曲筆……在總的方向、方針一致的原則下,作者取材的範圍側重點不同,寫作的風格不同,應該保持而且發揮這種不同的風格。”夏衍曾寫了《從點戲說起》的雜文,文中生動地說明了領導文藝工作不可搞主觀主義,不能瞎指揮。
鄧小平讀畢此文後說:可以這樣搞,那篇秦瓊打關公蠻有味道。廖沫沙寫的《鄭板橋的兩封家書》,借鄭板橋之口,告訴現代人要教育兒子不要有“優越感”,不要“特殊化”,不要以為“高人一等”。這些議論在匡正時弊方面顯然有現實意義。《長短錄》雖是多人流輪執筆,筆調不盡一致,但仍具有自己獨特統一的風格。與鄧拓的雜文比較,評論文體的色彩更加濃重,內容注重政治和思想修養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