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鄉名源於駐地長發屯名。相傳,清末有一學者雲遊過此,吟詩讚道:“蘭天飛異彩,大地現長發”。後來人們取用“長發”二字命名屯名。中華民國時期,隸屬海倫縣城區管轄。
東北淪陷後,隸屬海倫保,1938年設長發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海倫縣城區管轄,1946年設定長發區,1950年改為第三區。
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定長發鄉。
1958年11月,與海倫鎮等合併成立幸福人民公社。
1959年將海倫鎮劃出。
1961年將幸福公社劃分為幸福、向榮、前進3個公社,並將幸福公社更名為長發公社。
1984年3月,改為長發鄉。
長發鄉全境地勢比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全鄉總面積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4萬畝,是全市水稻重點產區。鄉辦工業有制磚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1350萬元。
全鄉共轄長宏、長志、長建、長新、長發、長豐、長樂、長慶、長興、長華、良種場等11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2.05萬人。鄉政府駐地長發村。
交通商貿
長發鄉濱北鐵路穿鄉而過,鄉所在地有趙家車站,;綏北公路南北穿鄉而過,直接連結綏化和北安,西有護北路,鄉內有綏北幹線,海倫支線及護北路國家級公路20,000延長米,鄉村公路8條,鋪砂里程18公里,屯屯通車,公車、微型車隨時進出,方便出行。鄉內有網通、鐵通程控網路,電話入戶率為70%,寬頻入網,網上信息方便快捷,滿足全鄉對信息的需求。
有線電視入網率達到70%。全鄉共有一定規模的綜合商店8家,飯店小吃部5家,糧豆收購點5個,常年開放的集市1個,基本上解決了全鄉人民足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
經濟建設
農業經濟
漁池林地農業是長發鄉的主導產業,主產品種是大豆、水稻、玉米、薯類及雜糧,經濟作物以、甜菜科作物為主。其中水稻是長發鄉的優勢作物,占全鄉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全市水田比重最大的鄉鎮,利用東方紅水庫灌區的地表水灌溉,水稻的栽培水平高,品質好。另外大棚蔬菜、地膜瓜菜及裸地秋菜近幾年呈迅猛發展趨勢。每年糧食總產量約為2,000噸,應時鮮菜占海倫市場的三分之一分額,部分品種還遠銷外市縣。畜牧業發展也比較快,家庭豬場採取生豬直線育肥,大戶戶均養50頭以上;採用以甜菜絲酒糟為飼料,黃牛直線育肥技術逐步發展。實現家庭普遍養雞,全鄉養雞50,000隻,年出售鮮蛋560噸,出售肉雞(本地雞)70,000隻;
工業經濟
長發鄉在企業管理中不斷轉變機制,變更所有制形式,對外擴大招商引資力度,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扶持私有企業,到2007年末,先後又有三家較大規模的精米加工廠在長發落戶,先後建成投產了:鋼窗廠、床墊廠、制磚廠、太陽絨有限公司、加油站、等個體企業10家,200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500萬元。
城鎮建設
小鎮面貌在鄉所在地先後建起了電管站、郵電、網通、農行、省公路養護中心辦公樓、維修了計生站辦公室、中學校舍和司法所辦公室,扶持鼓勵個人建樓房5幢,分別從事百貨批零、修理、餐飲、理髮等商貿服務活動,拓寬街面、修挖排水、集中裝放垃圾、按時外運、重新改裝自來水、有兩個村800戶用上自來水。工業園中招商引資廠房正在建設之中,小城鎮建設已見規模,鄉黨委政府並對小城鎮建設進行了統一規劃設計,臨街中心四角,招商開發,建設門市樓和商品住宅樓,現人均占磚混住房10平方米,磚房占住房的60%。
名優企業
長發鄉有三大企業:黑龍江舒旭米業有限公司、黑龍江清水米業有限公司、黑龍江福強米業有限公司,長發鄉的三個精潔米廠是海倫市較大型的稻米加工企業,年吞吐量達10萬多噸,水稻銷路有保障,效益也比較可觀。同時長發的稻米質量廣為社會認可。長發鄉的水田生產要在大力推廣水稻大棚育苗,示範推廣水稻二段式育苗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發展綠色無公害水稻,嚴格按照《A級綠色食品技術規程》組織生產,打出長發鄉的品牌。
領導班子
農產品郭百文:黨委書記、人大主席、武裝部長,統全局、帶班子、管黨建、引商資,抓人大、武裝工作。
韓行戰: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管鄉本級財務和村級經營管理。協助黨委書記抓招商引資工作。
魏士峰:副鄉長,分管黨群、紀檢、政法、綜治、信訪、常務工作。主管組織、人事、宣傳、統戰、青年、婦女、派出所、司法所、後勤等部門。
王志權:副鄉長:分管農業、林業、畜牧、水利、農機、經管、統計、個體私營經濟、開發項目實施工作。
於靜海: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科教、文衛、計生、鄉建、交通、民政、勞務輸出、環保工作。主持人大常務工作。
李忠閣:武裝部副部長:分管武裝、預備役工作。主持武裝部日常工作。
胡忠君:黨委組織委員:負責組織、人事工作。
鄧建輝:黨委宣傳委員:負責宣傳、統戰工作。協助黨群書記抓綜治工作。
孫喜:黨委紀檢委員負責紀檢、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