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史記 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是蘇東坡所謂“東方雲海空復空,群山出沒空明中”的“仙跡”;而“五嶽”則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道教修行講究天人合一,而居於凡塵市井是修不成正果的,所以很多道士都深入不毛之地,抱著羽化成仙的初衷,卻意外尋得了這些世外之地。
東嶽宮乃是祭祀東嶽聖帝的。聖帝此何許人也?說起來他還是個名人,你保證認識。《封神榜》里的黃飛虎,封號為東嶽大帝(鎮守東嶽泰山之神)百姓尊敬他赤膽忠心,義薄雲天,神勇過人,有能力保護老百姓,所以立廟祭拜。
其實全國各地都有東嶽宮,而且五嶽各主神的宮殿在全國皆有分布。中國歷代統治者因為個人興趣愛好使得各種宗教在歷史都擁有一定的繁榮時期。唐代道教、佛教輪換著主流宗教地位;宋元明三代以道教為國教,宋徽宗就是著名滴道君皇帝;而清代又回到了崇拜佛教的老路上。 東嶽宮始建於唐開元13年,距今1280多年。古時東嶽宮南臨熙寧街,北抵湘雅路,西距湘江,有古船碼頭做伴。
歷史
清同治年間(1862—1874),東嶽宮住持侯理年募化重修道觀,宮分三進,前為靈官殿,中為祖師殿,後為三清殿,占地600餘平方米。此為東嶽宮第一次維修。
1950年,東嶽宮幾位道長回響政府號召,先後將宮中房屋讓出,開辦了積福堂國小和仁勝國小。
1953年,東嶽宮全部成為學校。
1966年,兩所學校遷出後,市政府將東嶽宮劃撥給長沙醫用設備廠作廠房,東嶽宮漸漸隱沒在市區中,變得不為人所知。
1988年,道觀老舊的房屋圍牆開始倒塌,被政府鑑定為危房。到20世紀末,東嶽宮大部分已經坍塌,成為一個大垃圾場,除了兩塊圍牆尚存,只有滿眼瓦礫與門旁同治十二年《重修碑記》的殘斷碑和石獅一對。
2001年12月14日,長沙市道教協會會長馬勇奇等5位市政協委員聯合建議:儘快恢復東嶽宮,以保留長沙城區一處道教活動場所。
2009年在遵照“道教自給自養”的原則,自籌資金200多萬元。對原本破損狹小的道觀進行擴建改造。在原有後殿前行改造裝修的情況下,並且擴建了前主殿東嶽殿 。並且新增加了多宗佛像。供信徒遊客膜拜參觀。道觀雖然身處鬧市,但是觀內清靜幽雅的環境、繚繞香菸晨鐘幕鼓使您能解脫名利的困擾,領略人生真諦釋然開懷。東嶽宮實為信徒遊客吃齋膜拜的最佳處所。東嶽殿,外牆為大理石磚結構,而屋頂和主梁等全為木結構,並且沒有使用一口鐵釘。四角翹起的檐角神氣靈現。牽引出的建築物的漂亮弧線就如在空中架起的大船。返璞歸真的建築風格讓人在這喧嚷的都市中等到寧靜。主殿供奉著“東嶽帝”、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楊泗將軍、四岳帝等,雕像為木構。後殿為娘娘殿,供奉著王母娘娘、天后娘娘、觀音娘娘。邊上的一個小殿。供放著其它的神靈。坐落在主建築群四周的低矮平房為“香客房”和“居士房”。
交通
交通:位於湘雅路西段,公交站名為“二馬路”,106路,111路143路,168路,405路,旅2路。捷運1號線東嶽宮站,黃興北路與湘雅路交叉口的西南角,交叉口有“東嶽宮”站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