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漁文化生態園

(一)
印象中的生態休閒旅遊景區,通常面積廣大、山水相依,有田舍、森林或草場、有山崖巨石、溪澗港灣。景區裡的山水,草木都是風景,以及擬古式樣的房舍、井田、街區或集市加之民間工藝、歌舞、傳說故事。漫步其間,日月天光美不勝收。 “文化”是一張我們看習慣的牌,“生態”漸漸也成了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概念,全國各地此起彼伏,隨便百度一下,文化生態園是新一簇的雨後春筍。
大凡熱點,免不了遭到克隆,一種模式,很多人都認為可以流水線一樣產出,所以,雷同的產品紛紛面世,如果水能載舟可以移植過來形容市場,那么載浮載沉的許多個園子的命運,已經不值得過多的關切。
克隆也好,模仿也罷,其初衷都是對於成功的渴望。成功,對於投資者乃至運營者來說本來就是無可厚非,僅僅是用投機的心理去投資,結果往往走向成功的反面。那些缺乏真正文化內涵的贗品,顯然也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構成,換言之也就缺乏持久的生命力。(二)
揚中長江漁文化生態園位於揚中三茅街道興陽村的長江邊上。從它的正門以一條直線貫通到它的後門,就站在了長江的江堤上,就看見灘涂,蘆葦,以及之外的水和天。直觀上,保持了原狀,避免被破壞,從這個意義上,“生態”兩個字獲得了一個原始的支撐。
一個生態園,不是走馬看花的過場以後就能奮筆疾書的新聞或報導,採訪它的過程可以牽扯出太多的話題。而每一次,顯然我們只能就一個題目相對深度地展開。
興陽村距離城區不遠,目前有一趟定時的公交線往來。漁文化生態園門前,偌大的已經平整的廣場,足夠自駕車位,也預留了旅遊大巴的泊位。
江風陣陣,透著水草鮮活的生氣。生態——休閒——這是當下人們方興未艾的訴求,區別於傳統旅遊那種僅僅觀瞻式的遊覽,生態休閒的目的更注重自身的體驗和參與。某種程度上說,現代意義上的所謂“生態”,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也是對健康美好以及幸福的願景。
園區的正門恢宏地敞開著,它以群體雕塑式的構架,自為地形成園區第一道景觀:鯉魚向上騰躍,河豚悠遊吐納,千歲樑柱交加,旁依嶙峋山石,石上的青苔空隙中延綿出糾結的古藤,抑或不是藤,是水中的蔓草。
古拙和蒼茫,野性和張揚——這是我對生態園最先的印象。它瞬間讓人追溯到一種洪荒混沌一樣時
長江漁文化生態園
空中,被發紋身的先民赤手空拳地站在江邊水岸,從而開啟了漁獵稻作的進化繁衍。至此,生態園整體的造景風格便層出不窮地展開。大量的鯉魚雕塑,乃至魚躍龍門的照壁,大量的河豚雕塑,已經創造世界之最。
(三)
按照園區總經理葛為民先生的解釋,最初的想法僅僅是要打造一片具備養殖和採摘功能的特色農業區。這個想法在落實的過程中,卻像一顆種子一樣漸漸茁壯起來,枝繁葉茂的鋪張開來。終於演變成了目前的長江漁文化生態園。
我很理解這個富於創造而且身體力行的總經理,正如我相信每個人都懷抱夢想而能將夢想實現的卻不多。畢竟,一度流行的採摘園或者農家樂已經不可能滿足人們對於生態休閒的需求。事實上,即將開業的長江漁文化生態園,已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整合了農業、文化、休閒、地產等多個領域的產業鏈條。既有靜態觀賞,也有參與演藝。遊客在身臨其境地遊歷同時,還將獲得園區無處不在的長江漁文化信息,從而達到直擊內心的深層體驗。
它打破了傳統景區固定的程式,構建了園區的集散能量,擴展出飲食、住宿、購物、娛樂等等一系列的遊憩平台,更大範圍地吸引不同層面的遊客,並且就像開源性的軟體一樣,擁有安裝無限外掛程式的可能性及升級空間。
據專家調查,一個成功的複合型旅遊園區,可以推動區域旅遊從單一旅遊開發時代走向區域旅遊一體化時代、從小產業時代走向以旅遊為核心的泛旅遊產業時代並最終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實現旅遊引導下的就地城鎮化。對於提升當地城市形象以及就業安置均有顯著的效果。
長江漁文化生態園
事實的確如此,旅遊產業以其自身的優越性,漸漸成為各地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具體到揚中,自從打造江鮮美食節以及致力“河豚島”推廣以來,由旅遊所拉動的巨大效應,不單聚合了財氣更帶動了人氣,使揚中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提高了知名度,擴大了影響力,贏取了美好的聲譽。
當文明的程度以綠色為基準,以低碳為覺悟,以環保為指標,“生態島城”的目標終於深入人心。我們欣慰城中不但有了正在建設的園博園,而且還有即將完工的長江漁文化生態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