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來源
清同治十二年(1873)在江陰設長江水師協鎮(從二品官職),並建協鎮衙門,地址在北門外君山西南光孝祠南、黃泥庵西,原為一片民田和一部分寺基庵地。協鎮署建築分東西兩部分:東部有頭門、二門、大堂、二堂、花廳、軍裝樓、廊屋等房屋;西部是演武廳和小教場。大門前一片廣場,周圍木柵,門前有大石獅一對,吹鼓亭兩隻,大旗桿兩根,照壁上有彩色畫,畫面上有蜂(封)、猴(侯),樹上掛著一顆大印(掛印),中問有一隻大獸,據說叫“貪”,表示做官不要貪的意思。照壁外面畫著一個太陽,是“旭日高升’’之意。木柵東西兩座木牌坊,東牌坊上寫“海疆鎖鑰”,西牌坊上寫“澤國干城”,共8個大字。初一與月半,演武廳前鑼鼓喧天,兵勇們在此比試刀槍。協鎮進出衙門和大官來會見,總是火銃三聲,吹打一陣。
改名為“同興里”
辛亥革命時,江陰光復,在協鎮署設江陰軍政分府,劉廷柱為總司令。至191 2年3月,撤銷軍政分府,在這裡設江陰長江水師第三標標部。1913年11月,協鎮衙門改為江蘇水上警察分署。1914年,駐江陰的水上警察和太湖水警合併,撤銷岸上署所,改駐艦上。水警署就由省官產處定價出賣。最後一任署長何耀卿取得優先承購權,但他沒有錢,便向地方人士借款購買,然後再分別轉售給當地人。向何耀卿承購房屋基地的人,共同把房屋拆卸分配,各自添材料重建住宅,仿照里弄建造,建造了里門,題名叫“同興里”.弄內還鋪設磚地路面。日軍侵入江陰時,焚燒了一部份分房屋,後重新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