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信息
長棘寬吻魨(學名:Amblyrhynchotes spinosissimus)為魨科寬吻魨屬的魚類。分布於非洲東岸以達東倫敦以及廣東沿岸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Malba。中文名稱 長棘寬吻魨
拉丁名稱 Amblyrhynchotus spinosissimus
英文名稱 longspine blowfish、Spiny blaasop
地方名稱 長刺寬吻魨、長刺泰氏魨Tylerius spinosissimus (R.) Spheroides spinosissimusRegan, 1908、Tylerius spinosissimus(Regan, 1908)、Spheroides unifasciatus von Bonde, 1923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魨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魨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屬名 寬吻魨屬
拉丁屬名 Amblyrhynchotus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2+8;臀鰭1+6;胸鰭16;尾鰭1+8+2。體頗粗短,卵圓形,略側扁;體長為體高2.1~2.3倍,為頭長2.3~2.4倍。頭粗大;頭長為吻長2.5~2.9倍,為眼徑4~4.6倍。吻圓鈍,在鼻孔前方微凹。眼中大,上側位,距吻端比距鰓孔為近眼間隔寬平,為眼徑1.8~2.4倍。鼻孔每側2個,位於鼻瓣前、後側,鼻瓣距吻端約為距眼的1.5倍。口小,前位,平橫,淺弧狀。上下頜各具2個喙狀牙板,中央縫顯著。唇發達,細裂;下唇較長,兩端向上彎達上唇的兩側。鰓孔側中位,直列,淺弧形。
除唇部及尾柄後半部外,頭、體背面、腹面、兩側及尾柄前部均密被細長小刺。側線明顯,上側位,至尾部下彎於尾柄中央。側線分支細弱。體側皮褶不明顯。
背鰭1個,鐮刀狀,始於肛門上方、具2不分支,8分支鰭條。臀鰭與背鰭相對、同形,起點稍後於背鰭起點,具1不分支、6分支鰭條。胸鰭側位,稍低。無腹鰭。尾鰭截形。
浸制標本頭、體背側暗褐色,無小白點,在眼的上方及後上方有1黑褐斑,體側下方與腹面均為污白色,散布許多針尖般小黑點。各鰭淡黃色,尾鰭後緣為灰黑色橫帶。鰓腔淡灰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