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隊伍
2003年,103中學站在可持續發展高度,在全市率先啟動了教師專業發展型學校建設工程,以特色品牌學科建設為載體,採用多種研修並存的方式,培養出一批專家型、學者型、複合型的教師,連續五年六次在全市教師專業發展型學校工程建設表彰大會上交流經驗。學校現有中國小教師278名,其中百餘名教師先後成為國家、省、市級骨幹教師、優秀教師,6名教師的課入選全國名師佳課,多名教師在全國教學大賽中屢獲殊榮,30餘人次教師參加了省市中考命題工作和考綱編寫工作,涵蓋全部中考學科。學校數、語、外、理、化、信息技術等學科成為市、區有影響的品牌學科,10個學科團隊被評為市優秀教研組,3個學科組成為長春市優秀教學基地,真可謂人才濟濟,力量雄厚。
教學特色
學校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每一個學生,103中學的特色教育,造就了一批素質結構全面,個性特長突出的卓而不群的學生群體:在近幾年舉行的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競賽中,獲獎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並位居長春市前列;連續五年參加全國青少年信息奧林匹克競賽,均獲得了一等獎;經過學校中小幼一體化教學合理設計的學生課程(外語、數學、語文),使中小、幼小銜接成為長春市乃至吉林省的典範,走在教學改革的前沿,學生國中畢業英語可以達到七級(相當於高二)水平;學校女子籃球隊多次獲得長春市冠軍、吉林省第一名;學生心理劇獲得長春市第一屆校園心理劇一等獎;80%以上的學生在計算機、體育、藝術等方面有特長……
國小部介紹
國小部各學科在區質量調研中連續幾年均名列第一,為中學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高質量的教學成績贏得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認可;連續幾年,學校中考各項指標均列市前茅、區域第一名,先後有8名學生成為市、區中考狀元,升入省重點高中人數逐年劇增,每年均達到70%以上,98%的學生升入上級學校,被譽為“素質教育的基地,中考狀元的搖籃”。
教學成果
優異的教育成果,不僅得到了長春市、吉林省內學生家長的認可,還吸引了國外教育界的關注,2005年以來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的教師、校長、學生等9個代表團分別到學校培訓、交流、訪問。目前,學校已成為國際交流示範學校,與新加坡聖希爾達中學互派學生及教師訪問團,友好交流,相處。
合併學校
2014年5月9日,記者從南關區教育局了解到,前不久,103中學和14中學在全區率先組建了教育集團試點,103中學副校長張靜秋已赴14中學“走馬上任”,任14中學執行校長。
103中和14中率先組建教育集團試點
據了解,2014年4月份,103中學和14中學在南關區率先組建了教育集團試點,103中學校長高海燕被委派任集團法人代表。
“兩校之間實行‘五個一’,即一套班子,一支隊伍,一本制度,一種管理,一樣待遇。”高海燕說,現在,兩所學校的校長辦公會、班子例會都在一起開,對課堂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包括學生管理都是用一種模式統一管理。
據了解,103教育集團化辦學試點的創建,是南關區大學區管理的進一步探索。
兩校師生人數符合科學比例
“實施集團化辦學,是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能夠切實提高薄弱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迅速改善薄弱學校現狀,更重要的是使學區少年兒童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長春市南關區教育局副局長譚智說,集團化辦學是醞釀很久才開始嘗試的,難點在於如何科學“配對”。
“我們去外地取過經,外地的成功經驗是優質校師生人數應是薄弱校的3倍,這樣的組合既能夠使名校帶動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又避免了優質資源被稀釋的問題。”譚智說,14中學現有教工30多人,在校生100多人,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正好14中學和103中學的人數符合了1:3這一最佳比例要求。
兩校師生享受同等待遇
“103中學的老師會去14中學今年的新初一任教的。”14中學執行校長張靜秋說,14中學的老師會和103中學的老師享受一樣的待遇,比如進修機會等。集團化後,14中學和103中學的老師將是一支隊伍,集團將根據需要,對教師隊伍進行整體調整,老師們身上也不會再有“14中學”、“103中學”的符號,而是不分彼此。教師隊伍深度融合後,103中學的高效課堂、多元化課程建設等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也將隨之帶進14中學的課堂,“103中學和14中學的學生會享受一樣的教育。”高海燕校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