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長春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長春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是長春工業大學1978年復校後最早的五個系之一。 1988年更名為計算機及電子工程系, 1999年再次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隨著信息技術融入各個學科領域,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已成為資訊時代最顯著的特徵。

基本信息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前身電子工程系是吉林工學院1978年復校後最早的五個系之一,1989年成立計算機及電子工程系,1999 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30多年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瞄準和緊跟計算機及信息科學的發展方向,努力吸收學科的前沿知識,打造了一批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為骨幹,年齡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和研究隊伍,現已發展成為以計算機套用與工程為研發特色,以計算機軟體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圖像與視頻通信為研究方向,研發能力強,師資力量雄厚,招生規模較大的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4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網路工程專業、軟體工程專業。在校本科生1536人,研究生100餘人,是長春工業大學辦學規模較大的學院之一。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學院獲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信號與信息處理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同年經教育部批准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第二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得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獲吉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獲吉林省“十二五”省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專業獲國家級特色(學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獲吉林省“品牌”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專業獲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專業獲吉林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網路工程和軟體工程四個系,有1個省級數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8個研究室,有1個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15個設備先進的專業實驗室,1個專業資料室。

全院現有教職工10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2人,中青年教師均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有享受國務院特貼1人,省英才獎章獲得者1人,長春市勞動模範1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省拔尖創新人才2人,省新世紀高等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工程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吉林省優秀教師1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是吉林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單位,是中國電子學會本科生教育委員會理事單位。學院長期以來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尤其側重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完成了一大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3項,建設部科技進步獎1項,公安部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檔案局優秀科研成果獎1項,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優秀科研成果獎1項,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1項,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1項。近年來立項及完成國家級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56項,科研總經費921萬元,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SCI、EI檢索131篇;獲得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8項,獲得軟體著作權20餘項。

多年來,學院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強化側重工程和套用的教學理念,持續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促進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近年來,累計完成教學改革項目100餘項,其中省部級項目30餘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1項,其它省級以上獎勵20餘項;獲得國家級精品課1門,獲得省級精品課7門,省級優秀課11門;獲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項;出版教材10餘部,其中“數據結構”立體化教材被確定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國家精品教材,獲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4部。

加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培養力度,創新創業教育取得顯著成果,學生在全國、地區及省級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程式設計大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畫競賽銀獎2項;獲中國軟體杯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並3次獲最佳組織獎;參加省首屆網際網路+大賽獲省銀獎1項;獲省第一屆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創新大賽初賽創意組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總決賽獲國家銀獎1項;成功申報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2項(其中推薦國家級12項);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及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學院積極組織落實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完善實施細則。與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協定並成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該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在亞信集團簽署校外實習基地並獲省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年來,先後與12家用人單位簽署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合作協定及學分置換協定,有200多人參加企業實訓、頂崗實習;學院領導多次赴北京、上海、大連等實地考察學生實習實訓情況,為進一步開展3+1模式培養奠定基礎。

學院育人工作成績喜人,8912-13班獲“全國十佳班集體標兵”,9416班獲“全國先進班集體標兵”;9416班孫立剛獲“全國十佳大學生”並獲建昊獎學金1萬元;9714 班王敬宇獲“吉林省十佳大學生”;0121班王經邦獲“長春市十佳大學生”;0224班付曉琳獲中國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萬元、全國第九屆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三等獎、“全國三好學生”和“吉林省十佳大學生”;0227班獲“長春市十佳班集體”;060405班徐培鑫獲“長春市十佳大學生”、國家獎學金,2009年7月作為中國青年學生代表赴韓國首爾參加“中日韓青少年友好見面會”、2010年又被評為中國“自強之星”、“全國三好學生”;040402班田麗媛獲“國家獎學金”、“長春市文明大學生”,“高教社杯”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國家一等獎;080401班胡潔珺獲“國家獎學金”、長春市“優秀共青團員”、“長春市十佳大學生”;獲“中國軟體杯”大學生軟體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並多次榮獲最佳組織獎;獲全國首屆“網際網路+”省賽二等獎1項;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2項;獲第一屆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創新大賽初賽創意組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總決賽獲國家銀獎1項。這些成績不僅為長春工業大學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爭光添彩,也為吉林省爭得了榮譽。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生通過在校期間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具有較強的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良好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畢業生主要到國防、科研院所、政府機關、高等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以及信息管理和計算機軟、硬體的研發工作。

專業設定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共設有兩個大類專業,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下設五個專業方向,包括計算機套用、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網路、數位訊號處理和智慧型信息處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校研究生達 350 多人,本科生近 1300 人,是長春工業大學最大的學院之一。 1981 年經國務院批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與原自動化系和管理系聯合成為授予碩士學位的系之一。 1998 年經國務院批准,學院獲得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0 年獲得信號與信息處理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4 年獲得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學位授予權和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不限額招生), 2004 年獲得教育部批准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第二學位授予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四年本科)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深厚的數學基礎和較紮實的計算機軟、硬體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富有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現代意識和國際化視野的高級實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數字電路與邏輯、離散數學、計算機原理、微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面向對象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彙編語言、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與實例、軟體工程、作業系統與實例、編譯原理、算法設計與分析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開發套用、系統維護及信息管理等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四年本科)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本知識,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套用能力。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處理與傳輸相關領域的教學、研究、設計、套用、開發和製造以及技術管理或運行管理等工作,富有創新精神、工程實踐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的電子信息工程高級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自動控制原理、數位訊號處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感測器與信號檢測技術、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發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科研院所、企業、政府機關等部門,從事電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信息處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以及管理等技術工作。

網路工程專業(四年本科)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能力和套用開發能力,能從事系統集成、網路套用開發、網路安全以及物聯網技術開發工作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離散數學、高級程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TCP/IP協定分析、網路程式設計、系統集成技術、網路工程、網路安全技術等、射頻技術及套用、物聯網工程、嵌入式開發技術、無線感測網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系統集成公司、網路套用開發公司、企事業單位、網路安全開發公司、部隊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網路工程的設計、建設與維護、網路套用開發、網路的管理和維護、網路安全套用開發與網路安全的管理、維護及監控工作。

教學設施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計算機套用教研室、計算機軟體教研室、電子技術教研室和信息工程教研室,一個校級研究所,一個院級研究所,七個研究室,一個能夠同時容納 400 人的計算機中心, 15 個設備先進的專業實驗室,一個專業資料室。

師資

全院現有教職工 81 人,教授 12 人,副教授 23 人,在中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教師為 100% ,享受國務院津貼 2 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5 人,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 3 人,省優秀中青年教師 1 人,吉林省首批拔尖創新人才 1 人,吉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 1 人,是吉林省計算機學會的副理事長單位,構成了完整的學士和碩士培養體系 , 在計算機套用、人工智慧與知識工程、計算機軟體、信號處理、圖形與圖象處理、計算機網路與通訊等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規模的學科群體,完成了一大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十幾年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共發表論文 600 余篇,完成省部級以上項目 70 餘項,受到國家和部省級表彰的科研項目 20 餘項,科研經費上千萬元。

歷史

學院在教學、科研等工作上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特別是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育人工作成績更加喜人。在 1993 至 1997 年的四年中,共湧現出 8912-13 班和 9416 班兩個全國”先進班集體標兵”單位; 96 年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9416 班學生孫立剛獲全國”十佳大學生”稱號,並獲建昊獎學金 1 萬元; 2000 年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9714 班王敬宇同學被評為吉林省”十佳大學生”。 2005 年付曉琳同學獲得中國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和全國大學生挑戰杯,這些成績不僅為長春工業大學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爭光添彩,也為吉林省爭得了榮譽。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生通過在校期間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具有較強的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良好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畢業生主要到國防、科研院所、政府機關、高等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研究、教學和管理工作以及從事信息管理和計算機軟、硬體的研發工作。近幾年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信息產業高度發展,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畢業生更是受到社會普遍的歡迎,一直保持著較高的一次性就業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