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竹蓀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竹蓀是吸收腐竹的有機質長成的真菌。《辭海》載:“又名‘僧竺蕈’。擔子菌亞門,鬼筆科。子實體初呈蛋形,成熟後成筆狀,頂部有鍾狀菌蓋,蓋下有白色的網狀部,向下垂。夏季生於竹林中,中國四川南部最多。可供食用。”

長裙竹蓀,又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雞等,名列“四珍”(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長裙竹蓀原系野生植物,因為生長對環境條件相當苛刻,成長不易,得之更難,歷來被認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為南方貢品。

長寧竹蓀具有“朵裙大、肉質厚、鮮味濃郁、營養豐富”等品質特性,菌裙為菌柄的2/3—4/5,是區別於其它竹蓀的重要標誌。單朵鮮重約150克左右,是其它竹蓀品種的3-5倍,在所有竹蓀品種中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個體最大,外觀最漂亮。

長寧竹蓀 長寧竹蓀

長寧竹蓀肉質肥厚,久煮不爛,無論是拌、煮、蒸、燴、熘、燒、燙、炸,均能保持菌裙完整性,其乾品具有濃郁的醬香味,做菜味道最鮮,口感肉質厚實脆嫩,是“推紗望月”、“芙蓉竹蓀湯”等傳統名菜指定品種。

營養價值

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醫療價值和保健價值,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其中胺基酸、核黃素、真菌多糖等功能性物質含量明顯高於其它竹蓀品種。長寧長裙竹蓀更是食療佳品,其中胺基酸含量達到21種,特別是谷氨酸含量占胺基酸總量的17.0%以上,且多以菌體蛋白的形態存在,不易喪失,具有滋補強身、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等功效;此外,它還具有防腐功能,加入長寧竹蓀烹調的菜、肉可常溫下多日不變餿。

長寧長裙竹蓀中分離出抗腫瘤、抗凝血、抗炎症、刺激免疫以及降血糖的功能性物質竹蓀多糖、菌體糖蛋白、凝集素等物質,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療保健價值,是開發抗腫瘤藥物的重要突破。長寧長裙竹蓀胺基酸總類21種,總量高出其它竹蓀10%,其中谷氨酸含量尤其豐富,占胺基酸總量的17.0%以上,核黃素含量較高,是其它竹蓀的2—3倍,還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集食用、藥用、保健、觀賞多功能於一體。

產地環境

野生竹蓀最早常見於竹林,與竹林有著天然的互利共生關係。

長寧竹蓀 長寧竹蓀

宜賓市長寧縣位於四川省南部地區,擁有竹林面積近80萬畝,覆蓋面積超過全縣國土面積的50%,是世界最大的叢生竹和散生竹生長基地,為發展種植長裙竹蓀提供了充裕的原材料、生長環境和品牌優勢。這裡的丘巒山坡,溪河兩岸,道路兩旁,房前屋後,到處是蔥鬱的竹子,遍地都是竹枝、竹葉、竹籜和竹末腐爛後殘留的有機物質。不雨而潤,不糞而肥,竹蓀便在竹鄉長寧的大地上悄然生長。特有的竹生態環境成為了長寧長裙竹蓀天然的培養園;豐富的竹料資源讓長寧長裙竹蓀擁有最適的培養基;獨特的竹文化賦予了長寧長裙竹蓀豐富的文化底蘊。

歷史淵源

中國竹蓀在四川,四川竹蓀在長寧。長寧是“長裙竹蓀”的發源地和發掘地。1999版的《辭海》曰:“四川南部最多。”

長寧生竹蓀、食竹蓀的歷史悠久。清代時,長寧長裙竹蓀已列為貢品,用作宮廷御膳。

據傳,清光緒年間,慈禧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派出親信遍訪天下,好不容易才覓得“僧竺蕈”若干。所謂“僧竺蕈”,即長裙竹蓀。後來她動用官兵三千人,費時九個月才得長裙竹蓀1.5千克,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長裙竹蓀並非只是“物以稀為貴”,其味鮮美異常,因此,在國際市場上聲譽極高,曾有“竹蓀黃金價”之說。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國特別指定用長寧長裙川蓀款待嘉賓。由於當時竹蓀尚未實現人工栽培,只能靠野生採集,為迎接尼克森而準備兩斤乾長裙竹蓀,幾乎動員了整個長寧的力量才湊齊。尼克森總統在嘗到長裙竹蓀製作的慈禧御膳中的名菜“竹蓀芙蓉湯”後讚不絕口,贊其為“美味的白珍珠”。一時間,世界上出現了“竹蓀熱”,曾有“川蓀與黃金等價”等說法。

20世紀80年代中期,長寧縣農業科技工作者在從竹海竹林深處發現了長寧長裙竹蓀,經篩選、培育而成的竹蓀新品種。原美國總統尼克森、原英國女王伊莉莎白訪華時國宴上的“竹蓀芙蓉湯”、“推沙望月湯”就是以長寧的長裙竹蓀作為原料的,長裙竹蓀在中外享有“真菌皇后”的美譽。

20世紀90年代初,竹蓀在長寧全縣範圍內推廣種植以來,長寧縣依託“中國竹子之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總結出了林下種植套作長寧長裙竹蓀、層架式種植(此技術獲國家專利)等多種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1992年,長寧縣楠竹研究所竹蓀高產研究試驗室黃文培選育優良品種、利用先進培育技術創造了全國竹蓀高產紀錄,每平方米收乾竹蓀750克;當時還產出了聞名全國的“竹蓀王”,每單個乾重10克以上,最大的乾重40克,裙圍160厘米,驗收認定為國家竹蓀之最。

生產情況

2010年,長寧縣的竹蓀蛋、竹蓀胎、竹蓀帽、竹蓀裙、竹蓀胎盤年產量在100萬斤左右。

2011年,長寧竹蓀種植面積達13000畝,平均單產每畝可達60公斤,每畝產值2萬元以上。

2014年,長寧縣竹蓀種植面積就達2.2萬畝左右,輻射帶動6000餘戶農戶,其中種植大戶達200餘戶。每一畝產乾竹蓀100斤、竹蓀蓋10斤,按照每斤竹蓀價值185元、每斤竹蓀蓋300元來算,每畝產值可達2萬餘元,全縣竹蓀產值可達4億元以上。

2015年,長寧縣竹蓀種植面積約2萬餘畝,帶動周邊近20個區縣發展種植面積近5萬畝。全縣竹蓀總產量1000噸 (乾品)以上,單一竹蓀品種總產量位居中國第一,產業產值超過3億元,並先後創新推廣“竹蓀—蔬菜—水稻”、“竹蓀-水果”等竹蓀生態循環種植模式。

長寧竹蓀 長寧竹蓀

2016年,長寧竹獲得地理標誌保護後,竹蓀種植面積達2.5萬畝,年產量7.55萬噸,年總產值5億多元,平均每戶菌農年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擁有龍頭企業3家,專合社6家,專業大戶520家,家庭農場125家,從業農民數1.2萬人。長寧縣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長裙竹蓀種植基地,產銷量占全國市場三分之一。

產品榮譽

1986年,長寧第一株人工培育的長裙竹蓀問世,並一舉囊括亞太國際博覽會銀獎、巴蜀食品節金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等國內外大獎。

1994年,長寧竹蓀獲第五屆亞太地區食品博覽會國際銀獎。

1995年,長寧竹蓀獲第二屆巴蜀食品節金獎。

1998年,長寧竹蓀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長寧竹蓀獲全國竹類展銷會金獎。

2006年,長寧竹蓀獲全國竹文化金獎。

2010年,長寧縣“竹蓀宴”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食用菌烹飪大賽上榮獲“五金一銀”。

2012年,長寧縣盛林菌類專業合作社獲得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中國經濟林協會頒發的“長裙竹蓀種植及加工技術林業產業創新獎”。

2014年9月,長寧縣獲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長裙竹蓀之鄉”授牌。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產地範圍為四川省長寧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長裙竹蓀。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紅壤,質地為砂壤土,土壤p小時值4.5—6.0,有機質含量≥2%,栽培田不連作。

三、種植技術要求

1.培養基製作:培養基中雜竹屑和楠竹屑各一半,加入竹屑總重量2%的石灰,用料量4000千克/畝—5000千克/畝。用料來源要求為長寧縣境內自然生長的楠竹和雜竹粉碎後的竹屑。

長寧竹蓀 長寧竹蓀

2.培養基清洗:用石灰兌水澆透,預濕10天—15天,預濕後在種植前用清水清洗兩次,第二次清洗時隨洗隨種,培養基含水量60%—65%。

3.畦田準備:開廂溝,並在栽培畦田四周挖排水溝。

4.鋪料:培養基用量為15千克/平方米—20千克/平方米。

5.播種: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種。菌種用量為0.75千克/平方米—1.00千克/平方米;播種後表面覆蓋培養基4厘米—5厘米。

6.覆土遮蔭:在培養基表面覆蓋含水量25—30%,厚3厘米—5厘米的細土,覆土層上再蓋1厘米—2厘米的稻草或竹葉。

7.菌絲培養:注意保濕,並用黑膜保持蔭蔽度。

8.出菇管理:培養180天開始出菇,收穫期從4月上旬到5月中旬。

9.環境、安全要求:種植用料、農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乾制

採收後2小時內進行乾制。採用無硫烘烤設備,烘箱溫度應在15分鐘內升到50℃—60℃,烘乾時間為5小時—7小時,烘乾到含水量≤13.0%。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澤為米黃色或微黃;菌裙呈扇形自然張開,菌裙長度達菌柄長度的85%以上;有長裙竹蓀特有香味。

2.理化指標:

水分≤13.0%,粗蛋白≥14.0%,粗纖維≤10.0%,總糖≥0.7%。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長寧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