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天長平台

長天長平台

長天長平台(也稱為JointFrame套用系統支撐平台)是環保行業的套用系統支撐平台,它以技術為支撐而建立,不僅具有靈活可擴展、包容可生長的特性,而且在環境信息化方面更具有系統整合、數據統一、業務貫通的建設能力;它是一個開放、免費、共享、融合的平台。

1NM1模型

中國環境信息化進程已超過二十年,部、省、市、縣已運行了不知其數的獨立套用系統,因系統間不互通互聯而導致了“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的嚴重問題。所以,系統整合和數據統一已成為了各級環保局的痛點所在,從而帶來了環境信息化發展的三次變革需求,即:過去,一次需求是業務需求;現在,二次需求是系統整合數據統一業務貫通需求;將來,三次需求是大數據套用需求。從二次需求向三次需求的過渡,面臨著六大難題與挑戰,包括:系統設計難、套用整合難、規模化部署難、運行管理難、後續開發難與行政管理難。面對痛點,迎接挑戰,林宣雄博士與何春銀主任創造性的提出了“何林模型(1NM1模型)”(參見圖1)。該模型描述的是在一個具有M個層級,每個層級又有N個部門的組織系統中如何實現數據統一與業務貫通,即基於一個統一平台建設多層級、多業務的複雜系統。基於1NM1模型並結合中國環保現狀,歷經了十八年的行業積澱與六年的實踐研究,林宣雄博士 倡導的長天長平台應運而生。

圖1(1NM1模型)圖1(1NM1模型)

長天長平台

長天長平台是以1NM1模型為基礎,由“雲平台”(JointCloud)加“端平台”(JointOS)構成的一個完全開放平台。“雲平台”建立共有、公用的數據存儲和業務規則,為“端平台”套用提供業務耦合的手段;“端平台”包含基礎運行技術框架及維護平台,可快速構建與擴展不同的業務套用(參見圖2)。

圖2總體架構圖圖2總體架構圖

在“雲加端”整體架構基礎上,雲平台和端平台各自形成自己的系統結構,都是按照SOA(面向服務架構)進行分層實現,雲平台分為五個層次,端平台分為四個層次(參見圖3)。

圖3雲平台與端平台分層圖圖3雲平台與端平台分層圖

平台作用

通過長天長平台建設,實現系統整合,即整合界面、整合數據、整合用戶、整合套用(參見圖4)。

圖4系統整合圖4系統整合

通過長天長平台建設,實現數據統一,即統一基礎環境、統一基礎數據、統一標準規範(參見圖5)。

圖5數據統一圖5數據統一

通過長天長平台建設,實現業務貫通,即橫向貫通、縱向貫通(參見圖6)。

圖6業務貫通圖6業務貫通

平台分布圖

目前,長天長平台已隨著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和排污收費核心軟體系統部署到了全國30多個省、300多個地市,平台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得到了充分檢驗;同時結合地方業務的需求變化,進行不斷地完善,與部分地方軟體進行業務對接和數據共享,對長天長平台的業務集成和數據整合能力也做出了檢驗。(參見圖7)

圖8長天長平台全國分布圖圖7長天長平台全國分布圖

平台獲國際先進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於2016年6月29日在西安組織召開了由江蘇天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西安交大長天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長天長平台(JointFrame套用系統支撐平台)”成果鑑定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邀請了全國環境信息化領域七位知名專家成立鑑定委員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主持會議,江蘇天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鍾海華做現場匯報。針對現場專家的提問,項目負責人進行了認真解答,專家給予了長天長平台高度的評價。微軟中央首席架構師兼技術顧問羅彤專家給予該平台充分肯定;IBM金峰博士對該平台的開發感到震撼之餘,也給予了該平台充分肯定;西安交大副校長鄭慶華對該平台高度認同;江蘇“1831理論” 的提出者何春銀主任對該平台高度稱讚。鑑定委員會一致同意長天長平台通過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參見圖8)

圖8鑑定會專家合影圖8鑑定會專家合影

構建生態圈

總之,希望通過環保物聯網把大家聯繫在一起,通過平台發揮作用,構築需求側與供應側(“病人與醫生”)之無漏無隔無縫連線的生態圈,從而根本改變中國的生態環境。生態圈裡的要素(包括元素、因素等等)充分連線,無漏連線,無隔連線,無縫連線,“均勻連線”;反過來這種連線就是網際網路,就是人聯網,就是物聯網;這種充分連線、無漏連線、無隔連線、無縫連線、深度連線、隨時連線的實現需要一個強大的平台,這個強大的平台就是長天長平台;這個平台呼之欲出;這是未來一個大趨勢。平台化運營就是要設計出一系列贏利模式(不同技術不同產品不同公司不同的贏利模式),所有公司人都可以設計;設計出一個就是一個贏利點(流)。改善生態環境是圈之壓力,贏利則是圈之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