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坑村[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長坑村]

長坑村地處寮步西南,全村面積180公頃。現有常住人口800餘人,外來人口180人。70米寬的西南公路橫跨我村轄區內,新建的莞深高速公路有兩個路口在我村內,極大縮短了到深圳、廣州的時間。 改革開放前,是一純農業村,大部分民眾以務農為主,改革開放後,調整方向,民眾基本都在工廠上班,人均年收入達3000元左右。 土地資源豐富。現有外資企業4家,計畫在未來兩年內再建立兩個工業區:一個東區、一個西區。東區主要接納一些小型的民營企業,西區主要接納一些大中型的民營、外資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全村有95戶435人,耕地總面積1530畝。2003年,全村有243戶,總人口858人,其中男性433人,女性425人。外來暫住人口580人。

歷史沿革

長坑村位於寮步鎮西南面,在松山湖大道、莞深高速公路之間。東南面與井巷、小坑村接壤,西面與東城區同沙為鄰,北面與上屯村為界,東北與井巷、小坑、藥勒村相隔,面積約2平方公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全村有95戶435人,耕地總面積1530畝。2003年,全村有243戶,總人口858人,其中男性433人,女性425人。外來暫住人口580人。

長坑村有多個姓氏,其中陳姓有412人,黃姓241人,駱姓29人,鄧姓39人,楊姓24人。另外還有其他姓氏。

長坑村的黃姓始祖追根至峭公第17子城公。城公從江南的某地遷徒至廣東南雄珠璣巷。其後裔希聖公隨母陳祖婆到莞。初居小鐵岡(即今橋頭朗廈)。後遷居城垌(即今常平城垌)最後定居琥珀坑(即今東坑黃屋村),娶妻朱氏,生下9子,後人稱“九公子”。九公子分居東莞各地,其中孟霜祖遷至長坑定居,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1950年初,長坑劃歸東莞縣第五區普治鄉管屬。1953年3月,改稱東莞縣第三區藥勒鄉,劃歸藥勒鄉管屬。1958年9月,成立寮步人民公社,稱藥勒大隊,歸藥勒大隊管屬。1964年2月,改稱三聯大隊,劃歸三聯大隊管屬。1983年9月,人民公社撤銷,改稱寮步區三聯鄉。1987年4月,寮步撤區建鎮,改稱三聯管理區,長坑歸三聯管理區管屬。1999年9月,撤三聯管理區,稱長坑村。

經濟民展

長坑地處偏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經濟落後,村民生活貧苦,有“三窮、四窟、五難捱“的口語。

新中國成立後,村民分得了田地,逐步得到了溫飽,但經濟還相當貧乏。集體經濟收入只有碾米加工、魚塘、山塘水庫及少量的果園等,年收入不足萬元。1985年,進行分田到戶,實行承包責任制。村民種上了橙柑、荔枝、龍眼等,經濟收入開始好轉。1996年長坑村向銀行貸款300多萬元,建了第一間廠房,引進港商辦起了第一家企業——東莞市宏耀絕緣材料有限公司。當年廠房年收入27萬元。1999年8月,從原三聯管理區分得三聯偉倫廠、三聯鋼線廠及扶貧廠1/3的股份,加上原有的宏耀絕緣材料有限公司及農、林、牧、副、漁的總收入,接近90萬元。2000年,長坑村將1300多畝的山頭、山地出讓給東城區。年底收到了第一期轉讓費3000多萬元。2003年,全村集體、民營和外資企業共有5家,其中台資企業1家,港資企業1家,“三來一補”企業2家,民營企業1家。廠房總面積2.2萬平方米。年收入達150萬元。2003年長坑村總資產達4450萬元,負債180萬元,淨資產4260.5萬元。每人每月享受100元的生活補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