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拉丁名:Lysionotus oblongifolius W. T. Wang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屬中文名:吊石苣苔屬
屬拉丁名:Lysionotus
國內分布:產廣西西南部。
海 拔:ca.300
命名來源:(廣西植物)[Guihaia 3(4) : 263 . pl. 2 : 1 - 9 . 1983]
中國植物志:69:533
英文植物志:18:388
系中文名:長圓吊石苣苔系
系拉丁名:Ser.oblongifolii
組中文名:長梗吊石苣苔組
組拉丁名:Sect.Didymocarpoides
族中文名:芒毛苣苔族
族拉丁名:Trib.Trichosporeae Fritsch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亞灌木。莖高達80厘米,粗約7毫米,分枝;枝條長15―28厘米,上部與葉柄均密被貼伏銹色短柔毛,下部變無毛,節間長0.5―9厘米。葉對生;葉片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9―20厘米,寬2.5―8厘米,頂端漸尖,基楔形,邊緣近全緣(齒退化為腺體)或有不明顯的小齒,兩面被貼伏短柔毛,有時變無毛,側脈每側了一10條;葉柄長1一4厘米,粗壯。聚傘花序2回二叉狀分枝,有4―7花;花序梗長2―10毫米,與花序分枝均密被銹色長柔毛;苞片狹三角形或披針形,長2―6毫米,外面被長柔毛,內面無毛:花梗絲形,長5―15毫米,被銹色長柔毛。花萼長6―7毫米,5裂達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寬1毫米,外面被銹色絨毛,內面無毛,有3條脈。花冠紫紅色,長1.9厘米,外面被短柔毛和短腺毛,內面無毛;筒長約13毫米,口部直徑4毫米;上唇長2.2毫米,2深裂,下唇長5.5毫米,3裂稍超過中部。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7毫米處,長4.5毫米,在基部之上膝狀彎曲,花葯近圓形或卵形,長1毫米;退化雄蕊3,無毛,側生退化雄蕊絲形,長約3毫米,頂端頭狀,中央的長1毫米。花盤環狀,高約1.2毫米,有鈍齒。雌蕊長10毫米,子房線形,長6毫米,無毛,花柱疏被短腺毛。蒴果長3―4厘米,寬1.5毫米,無毛。種子紡錘形,長0.4―0.5毫米,每端各有1枚長0.1―0.2毫米的附屬物。花期9―10月。
產地分布:產廣西西南部(那坡、靖西、龍州)。生於石山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那坡。
參考文獻:W.T.WanginGuihaia3(4):263,p1.2,fig.1――9.1983.
本系概述:W.T.WanginGuihaia3(4):262.1983.葉側脈下面隆起。花小。雄蕊著生於花冠筒近中部處,花絲膝狀彎曲或多少扭曲。
本組概述:W.T.WanginGuihaia3(4):260.1983.直立亞灌木;莖無木栓。葉對生,紙質。花小、稀中等大。花萼5裂達基部。藥隔無附屬物。種子的附屬物小,長0.1―0.25毫米,鑽形,比種子短。3種,產雲南東南部和廣西西南部。
本屬概述:D.DoninEdinb.Phil.Journ.7:85.1822;ClarkeinA.DC.Monogr.Phan.5:57.1883;W.T.WanginGuihaia3(4):249.1983.小灌木或亞灌木,通常附生,稀攀援並具木栓。葉對生或輪生,稀互生,近等大或不等大,通常有短柄。聚傘花序常具細花序梗,有多數或少數花;苞片對生,線形或卵形、常較小。花萼5裂達或接近基部,稀5淺裂。花冠白色、紫色或黃色,筒細漏斗狀,稀筒狀,檐部二唇形,比筒短,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下(前)方2枚能育,內藏,花絲著生於花冠筒近中部處或基部之上,線形,常扭曲,花葯連著,二室近平行,藥隔背部無或有附屬物;退北雄蕊位於上(後)方,2―3,小。花盤環狀或杯狀。雌蕊內藏,常與雄蕊近等長,子房線形,側膜胎座2,花柱常較短,柱頭盤狀或扁球形。蒴果線形,室背開裂成2瓣,以後每瓣又縱裂為2瓣。種子紡錘形,每端各有1枚附屬物。約30種,自印度北部、尼泊爾向東經我國、泰國及越南北部到日本南部。我國有28種,8變種,分布於秦嶺以南各省區,多數分布於雲南、廣西、四川等省區。吊石苣苔等可供藥用。
本族概述:FritschinEngleru.Prantl,Nat.Pflanzenfam.4(3b):142.1895;BurttinNot.Bot.Gard.Edinb.24:208.1962―Subtrib.TrichosporeaeG.Don,Gert.Syst4:64.1838;ClarkeinADC.Monogr.Phan.5:18.1883.――Subtrib.Aeschynanthe-aeA.DC.Prodr.9:260.1845.――Subtrib.LysionoteaeA.DC.1.C.263.近長蒴苣苔族,但種子兩端均有鑽狀或毛狀附屬物而不同。8屬,分布於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有4屬,自西南、華南至秦嶺廣布。
本科概述:多年生草本,常具根狀莖、塊莖或匍匐莖,或為灌木,稀為喬木、一年生草本或藤本,陸生或附生,地上莖存在或不存在。葉為單葉,不分裂,稀羽狀分裂或為羽狀複葉(複葉唇柱苣苔Chiritapinnata),對生或輪生,或基生成簇,稀互生,通常草質或紙質,稀革質,無托葉。花序通常為雙花聚傘花序(有2朵頂生花),或為單歧聚傘花序,稀為總狀花序;苞片2,稀1,3或更多,分生,稀合生。花兩性,明顯,通常左右對稱,較少輻射對稱(輻花苣苔屬Thamnocharis,四數苣苔數Bournea)。花萼(4―)5全裂或深裂,輻射對稱,稀左右對稱,2唇形(扁蒴苣苔屬Cathayanthe,唇萼苣苔屬Trisepalum),裂片鑷合狀排列,稀覆瓦狀排列。花冠紫色、白色或黃色,輻狀或鍾狀,檐部(4一)5裂(輻花苣苔屬,四數苣苔屬),通常筒狀,檐部多少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偶爾上唇牛裂(朱紅苣苔屬Calcareaboea,異唇苣苔屬Allocheilos),或上唇不分裂(圓唇苣苔屬Gyrocheilos),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4―5,與花冠筒多少癒合,通常有1或3枚退化,較少全部能育(輻花苣苔屬,四數苣苔屬),花絲通常狹線形,有時中部變寬(唇柱苣苔屬Chirita),或膝狀彎曲並上部變粗(蛛毛苣苔屬Paraboea一些種)或上部分枝(喜鵲苣苔屬Ornithoboea一些種);花葯分生(輻花苣苔屬,馬鈴苣苔屬Oreocharis),通常成對以頂端或整個腹面連著,偶爾合生,圍繞花柱成筒(苦苣苔屬Conandron),2室,藥室平行、略叉開或圾叉開,頂端不匯合或匯合,縱裂或偶爾孔裂(細蒴苣苔屬Leptoboea,短筒苣苔屬Boeica)。花盤位於花冠及雌蕊之間,環狀或杯狀,或由1―5個腺體組成,偶爾不存在(石蝴蝶屬Petrocosmea)。雌蕊由2枚心皮構成,子房上位,半下位或完全下位,長圓形,線形,卵球形或球形,一室,側膜胎座2,稀1(單座苣苔屬Metabriggsia,唇柱苣苔屬少數種),偶爾2側膜胎座在子房室中央相遇併合生而形成中軸胎座,並使子房形成2室(獨葉苣苔屬Monophyllaea,異葉苣苔屬Whytockia),或下面一室的胎座退化(筒花苣苔屬Briggsiopsis,半蒴苣苔屬Hemiboea,唇柱苣苔屬少數種),胚珠多數,倒土;花柱1條;柱頭2或1枚,呈片狀、頭狀、扁球狀或盤狀。果實線形、長圓形、橢圓球形或近球形,通常為蒴果,室背開裂或室間開裂,稀為蓋裂(盾座苣苔屬Epithema),或為不開裂的漿果(漿果苣苔屬Cyrtanclra,菱子苣苔屬Besleria)。種子多數,小,通常橢圓形或紡錘形,偶爾在兩端具突出的附屬物(芒毛苣苔族Trichosporeae),有或無胚乳,胚直,2枚子葉等大或不等大,有時較大的子葉發育成個體的唯一營養葉(好望角苣苔屬Streptocarpus一些種,獨葉苣苔屬)。約140屬,2000餘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和南部、非洲、歐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的熱帶至溫帶地區。本科有2亞科,其中,苦苣苔亞科Cyrtandroideae(子房上位;種子有少量或無胚乳,子葉2枚不等大)主要分布於亞洲及非洲熱帶地區,少數分布於歐洲南部和大洋洲,只有2種分布於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北部;另一亞科,大岩桐亞科Gesnerioideae主要分布於美洲熱帶地區,少數分布於大洋洲。我國有56屬(其中28屬特產我國),約413種,均屬於苦苣苔亞科(只台閩苣苔族Titanotricheae的系統位置尚未明確),自西藏南部、雲南、華南至河北及遼寧西南部廣布,多數屬、種分布於雲南。廣西和廣東等省區的熱帶及亞熱帶丘陵地帶,多生於石灰岩山的陡崖上,向北則屬、種的數目逐漸減少,有少數屬(短檐苣苔屬Tremacron,金盞苣苔屬Isometrum,珊瑚苣苔屬Corallodiscus分布於西南一帶高山地區,只有2種越過秦嶺分布到我國北部,其中,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cordatulus自雲南北部、貴州、四川向北經秦嶺到達太行山北部山地,另一種,旋蒴苣苔Boeahygrometrica自雲南、華南北部山地向北分布到河北北部和遼寧西南部,這裡成了苦苣苔科分布區在亞洲的北界。本科多數植物有美麗的花,可供觀賞,著名的有苦苣苔亞科的非洲堇屬Saintpaulia,好望角苣苔屬Streptocarpus,芒毛苣苔屬Aeschynanthus,歐洲苣苔屬Ramonda等,大岩桐亞科的大岩桐屬Sinningia.在我國,本科植物引種的不多,只有唇柱苣苔屬Chiri-ta、半蒴苣苔屬Hemiboea、芒毛苣苔屬Aeschynanthus等屬的少數種在廣州、南寧、杭卅等城市引種作觀賞用。本科的一些植物可供藥用,如吊石苣苔Lysionotuspauciflorus,旋蒴苣苔Boeahygrometrica,螞蝗七Chiritafimbrisepala,牛耳朵C.Eburnea,降龍草Hemiboeasubcapitata,石花Corallodiscusflabellatus等。苦苣苔亞科約有84屬,可分為6族,這6族在我國均有分布。
相關詞條
-
長圓吊石苣苔系
W. W. W.
簡介 描述 下級分類: -
毛枝吊石苣苔
毛枝吊石苣苔Lysionotus D. Don 吊石苣苔屬,苦苣苔科,約20種,分布於印度至東亞及東南亞,我國約13種,產西南部至東部。
毛枝吊石苣苔 描述 編輯本段屬下物種 編輯本段相關文獻 -
峨眉吊石苣苔
峨眉吊石苣苔,吊石苣苔屬,苦苣苔科,約20種,分布於印度至東亞及東南亞,我國約13種,產西南部至東部。
峨眉吊石苣苔 描述 屬下物種 相關文獻 -
合萼吊石苣苔
合萼吊石苣苔大約25種: 不丹,中國,印度北部,日本南部,寮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北部,越南北部; 中國有23種。
吊石苣苔屬 - 植物簡介 吊石苣苔屬 - 分布 吊石苣苔屬 - 所有物種 -
長瓣馬鈴苣苔
雙子葉植物,約120屬,20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有38屬,243種,產長江以南各省區,除供觀賞外,其他用途不明。草本、灌木或稀為喬木,有...
簡介 植物形態 鑑別 分布 繁殖 -
異葉吊石苣苔
異葉吊石苣苔,亞灌木。莖長達35厘米,無毛,常分枝。葉4-8個聚生莖或分枝頂端,4-5個在莖中部以上近輪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圓形、橢圓形或長圓狀卵...
1形態特徵 2地理分布 -
毛藥馬鈴苣苔
Oreocharis Benth.馬鈴苣苔屬,苦苣苔科,20種,分布於東亞,我國約20種,產西南部至東部。近無莖草本,被銹色綿毛;葉具柄,卵形或橢圓形,...
名稱簡介 形態描述 化學成分 屬性介紹 -
複葉唇柱苣苔
複葉唇柱苣苔(Chirita pinnata W. T. Wang),產于海拔約1000米,廣西融水九萬山上。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參考文獻 本系概述 亞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