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鐘雕塑

簡介

代表作品

在在塘沽博物館內,珍藏一口鑄造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的鐵鐘。
它原位於天津大沽炮台——“西北炮台”(又稱“石頭縫炮台”)上。1900年6月17日,英軍在攻陷大沽口炮台後,將它作為戰利品掠奪到了英國。經塘沽區和中英有關部門及各界友好人士的共同努力,2005年7月20日,闊別祖國、飽經滄桑的鐵鐘,終於回到故鄉——塘沽。

歷史與發展

戰爭年代鐘聲是號角,鐘聲是命令,鐘聲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在我的記憶里,鐘聲是神聖的。配備鐵鐘的單位,一是生產隊,二是學校。鐘的種類也五花八門,有的是鐵鑄的傳統形狀,喇叭口朝下,上有懸紐,下有內錘,掛在高高的樹杈上,使用時用力拉動鍾繩,敲打鐘壁發出鐺鐺的脆響。
如今,鍾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以家庭為生產單元的農村勞動力組合,沒有了鐘聲的約束,生產力得到了解放,主觀能動性得到了釋放,勞動成果空前豐富。在學校,自動化現代化的報時系統,代替了傳統的鐵鐘,使信息的傳遞更加準確科學。但我覺得,高效直接的電鈴聲,沒有鐘聲含蓄、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