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海龍

他出身貧寒,一家五口,他排行老大,靠父母種田和肩挑為生,過著貧苦生活。14歲那年,父親去世,16歲便綴學到三水縣西南鎮做童工,先到建築行業做雜工。當時,西南鎮有一位著名武師,名叫鄧飛雄,在鎮上開武館。他好奇地到武館去觀看練武習藝,看了幾天,他要求入館學習,但遭拒於門外。後來便一連幾個晚上,跪在武館門前,要求拜師學藝。初時,鄧師傅嫌他年紀小,不同意收。幸得那些大師兄們替他出辦法,在師母面前求情,得到師母收留。從此,他勤懇工作,勤奮練武,感動了鄧師傅,同意收他為徒。三年後,他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武功大有長進。鄧師傅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為了更好地培養他的武藝,並使他懂得做人的道理。鄧師傅帶他到四邑(今江門)一帶參加武術表演,賣藥行醫。他在江湖上結識了很多朋友。由於他對人誠懇,講義氣,又虛心學習,他學習了洪家拳中的鶴拳、虎鶴雙形拳等很多套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僅身材的高大,而且他的武功突飛猛進,又過了三年,由於鄧師傅年老歸隱了,他們師兄弟四人,要離開師傅外出自立門戶闖蕩江湖,就決定用“鐵”字頭各人起一個藝名,表示大家今後人雖然分開,而心還連在一起。開始由他帶領師兄弟用鐵海龍的旗號在珠江三角洲一帶闖蕩江湖,靠演武、行醫賣藥為生。若遇貧苦者求醫,則贈醫贈藥。因此,“鐵海龍”在珠江三角洲一帶聞名遐邇。半年後,師兄弟四人在江湖上有分有合。
1935年,他遇到了福建少林寺高僧三民大師,兩人志同道合,有師徒之緣,他又拜三民大師為師。此後得以繼續深造武功,練習氣功及進一步研究骨傷科醫學知識,使他的武功、氣功、骨傷醫學得到更好的提高。抗日戰爭期間,他和三民大師先後到福建、香港、廣州、廣西、梧州、玉林等地學武、表演、行醫,結交武林高手,江湖名醫。他集各門派所長,學為已用,有少林拳、鶴拳、猴拳、軟硬氣功、輕功、舞獅、打鑼鼓等。尤其是他的軟硬輕功,打下較好基礎。筆者曾多次觀看他的表演。例如他在高要河台都權村的榕樹頭台地上表演的“飛龍帶”。此寬約3寸、長約3丈5尺的縐紗帶,在他手裡舞弄起來直如鐵棒,上下飛舞,在空中盤鏇,嗚嗚有聲。又如臥碎玻璃床:以一見方布一塊,鋪在地面上,布面放上三尖八角、大小不等、不規則的碎玻璃作為臥床。人仰臥床上,人體上蓋一塊大門板。先由兩三人踏在大門板上面,再由人牽著兩隻大水牛先後從大門板面上踩過,人臥在玻璃床上絲毫無損。再如臥鐵釘床:此釘床是用一塊一見方五寸厚的木板,以三寸鐵釘釘過,釘尖向上平放在地面上。為證明這些鐵釘是尖利的,先把一塊大紅薯擲落釘床上,床上的釘能牢牢地把紅薯釘著。然後他仰臥釘床上,胸上蓋一塊棉面,再放上一塊1×3×0.3尺的大石板。石板放好後,先以三個成年人踩上板面,跳兩次,人下來後,他的門徒用雙手高舉10磅重的大鐵槌猛擊下去把石板打碎,而他在釘床和石板之中居然毫無損傷。此外,還有以櫻槍刺喉頭、頭上斷磚石塊、劍刺太陽穴等硬功夫。他的輕功也不錯,用六隻新砂煲分作兩幢疊起來,放在地面上,他舞著獅子頭,一下子躍起,然後輕輕地踏落在兩幢新砂煲的頂面上,兩幢新砂煲絲毫不移動,沒有一點兒損爛。他的各種驚人絕技,真是不勝枚舉。
廣州、香港淪陷後,他在西江一帶進行演出活動。並把自己行醫演出所得,拿出一部份救濟難民。他到梧州參加救國義演,演出後,經李濟深之兄李少軒的馬弁介紹,加入了中國紅十字會梧州分會為會員,之後,經常在梧州校場及天主教堂等地為難民行醫、義演籌款,把所籌集的款物全數獻給紅十字會分發給難民,受到了當地紅十字會會長李少軒的高度評價,獎給一面寫著“為人忠誠、見義勇為、武藝高強”的錦旗。並在給各地的介紹信中也這樣評價。數月後,他們一行又到貴縣、玉林、南寧等地行醫、演武,受到當地有關當局的歡迎。當他們到南寧幾天之後,知道南寧市有一武林高手,企圖稱霸一方,竟勾結當局擺了一個擂台。半個多月來,製造了不少腥風血雨,有許多英雄好漢敗在此人手上。有的被一腳踢下擂台,斷骨傷筋,當場吐血。有的被刀槍刺傷,血流如注。鐵海龍聽了,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先到台前觀看了幾天,情況的確如此,幸好還沒有傷及人的生命。他暗想:“古語有云:猛虎不及地頭蟲”。他決定使用先禮後兵的辦法。於是他首先把廣西省府的證明及李少軒紅十字會的介紹信報給南寧市當局,然後決心上台教訓此人。當天鐵海龍先上了擂台,他威風凜凜,氣宇軒昂,但態度又十分祥和。對方看了,懾於他的威名武功,遲遲不敢上台。他在台上,為了熱熱身,耍了兩套路。看見台前下面有一張空台,約有三四十斤重。他拿出飛龍帶向下一揚,啪的一聲把空台輕輕地吊上台來,一手拿下,如拿小雞一樣又輕輕地放在擂台上。對方見了更不敢上台了。而觀眾大聲喝彩“好!”。而此時的鐵海龍說:“小弟獻醜了!初到貴地,萬望包涵!我們學武藝的,目的是強身健體。擺擂台應該是為表演和觀摩學習,不是讓我們同胞兄弟互相殘殺,現在國難當頭,要打!就讓我們攜手上前線去打日本仔啦!”。話音剛落,在場的觀眾和官員都為他這番話熱烈鼓掌。後來,這個擂台悄悄地收場了。
1944年秋,廣東廣西相繼淪陷。此時他正在廣西平南行醫演藝。有一天傍晚,他們師徒正在旅店閒談。忽然門外闖進一人,此人滿身血污,傷痕累累,鮮血仍流。一進門只說了一句話:“請救命呀!”就倒臥在地上,不省人事了。鐵海龍一見此情,即把此人扶起,把他放在床上。隨即吩咐眾人打來熱水,並親自替其洗刷傷口,消毒止血,施貼金槍止痛藥,使其生命脫離危險。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搶救,此人得救了。鐵海龍對他說:“請問兄台,何方人氏?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故呢?”原來此人是廣東省南海縣九江鎮人,姓黃名坤,一向經商,常販運一些貨物到廣西來。往常是走水路的,此次由於兩廣淪陷,水路經常受日機轟炸,故改走陸路。此次路經廣西平南縣境,在半路上被賊人攔途搶劫,企圖謀財害命。鐵海龍說:“我們都是廣東人,份屬同鄉。你安心在此旅店養傷,一切事由我負擔。”鐵海龍就這樣對黃坤不但贈醫藥,還照顧他的一切生活。三個月後,黃坤的家人知道訊息後,也趕到廣西平南,生活上不但要照顧黃坤,就連他的家人還要一起照顧。就這樣,鐵海龍和黃坤成為好友。抗日勝利後,他們互相之間經常來往探望。
解放後,1953年他帶著一班同伴、徒弟回到河台都權,在高要、德慶、廣寧一帶行醫演武。
1957年,河台的醫生組成聯合診所,鐵海龍為衛生所的所長。後來成立人民衛生院,他被任為副院長。20多年來,他長期在河台公社衛生院從醫,直到1979年退休。退休後,他又在自己的寓所開設診所。專醫跌打、奇難雜症,對上門求醫者熱情對待認真診病。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精心培育自己的兒孫學武從藝,還在河台都權村里組織起一班青少年,親自執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