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甘肅省金昌縣鐘鼓樓]

位於縣城中心,又名聲教樓。清嘉慶二十一年本《永昌縣誌》稱:“晨夕考鍾伐鼓,以振文教,故為聲教。”始築於明萬曆初年,十四年(1586)建成。樓規制呈方形,分台基與樓體兩部分。台基邊寬22米,周—圍87.2米,高7.2米,盤外表以明式青磚護壁,中呈拱洞,通達四街。樓體2層3檐,塔式頂,通高24.5米。下層南北正中置隔扇門,左右為檻窗,斗拱為單翹單昂,造型渾厚壯麗。上層屋檐及檐柱向內收縮,檐下置望台,四向連通。樓體東南西北四面各懸巨匾3塊,上書:“麗日摩雲”、“民淳俗美”、“金闕迎恩”;“文運天開”、“奎壁聯輝”、“雲錦天香”;“中天一柱”、“懷柔西域”、“玉關通道”;“聲聞四達”、“保障金川”、“威宣沙漠”。整體建築結構嚴謹,造藝精湛,是河西走廊乃至全省現存最宏偉的中鼓樓建築。永昌鐘鼓樓曾在明崇禎年間毀於戰火,清乾隆年間重修。1927年大地震,城樓、角樓俱毀,唯其獨存。1984年,又依原樣整修,使其更加絢麗壯觀。1981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