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1) 同“鏘”
(2)盛的樣子
子將之陝,門人從者鏘鏘焉被於路。——《文中子》
(3)高的樣子
逾高閣之鏘鏘。——《後漢書》。李賢注:“鏘鏘,高貌也。”
(4)行走的樣子
出車檻檻,被練鏘鏘。——《文選·左思·吳都賦》
引證詳解
(1).象聲詞。形容金石撞擊發出的洪亮清越的聲音。
《詩·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鄭玄箋:“鏘鏘,鳴聲。”
漢秦嘉《留郡贈婦》詩之二:“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
宋 梅堯臣 《和永叔<柘枝歌>》:“鏘鏘雜佩離芳渚,珠帽紅鞾振金縷。”
清 袁枚 《新齊諧·玉梅》:“滿房帳鉤箱鎖之類鏘鏘有聲。”
丁玲《某夜》:“‘鏗鏗-鏘鏘-’,鐵的鐐銬在他的手上和腳上討厭的響著。”
(2).象聲詞。特指詩文音節清越響亮。
清 杜芥 《<楝亭詩鈔>序》:“徒賞其詩淵淵爾,鏘鏘爾,非 曹子 所以命予者已。”
(3).象聲詞。樂聲。
三國 魏 曹丕 《於譙作》詩:“獻酬紛交錯,雅舞何鏘鏘。”
唐宋若憲《和御製麟德殿宴百僚》:“御筵多濟濟,盛樂復鏘鏘。”
清劉大櫆《賁趾堂記》:“良朋四五人自遠而至,相與觴詠其中,鏘鏘然金石之聲交發於四座。”
(4).象聲詞。鳥蟲鳴聲。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清 惲敬 《釋蟪蛄》:“似蜓蚞而復小,黑黃色,其聲鏘鏘,如舞鐃,如鈴,故曰螿,非蟪蛄也。”
(5).美好貌。
《管子·形勢》:“鴻鵠鏘鏘,唯民歌之。”
南朝 梁沉約《為臨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詩:“靡靡神襟,鏘鏘羣彥。”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司空曙》:“鏘鏘美譽,不亦宜哉!”
(6).盛多貌。
漢 劉向 《說苑·建本》:“田裡周行,濟濟鏘鏘,而相從執質,有族以文。”
隋王通《中說·述史》:“子將之 陝 ,門人從者鏘鏘焉被於路。”
唐 溫庭筠 《雉場歌》:“彩仗鏘鏘已合圍,繡翎白頭遙相妬。”
(7).高貌。
《後漢書·張衡傳》:“命王良掌策駟兮,逾 高閣 之鏘鏘。” 李賢 註:“鏘鏘,高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