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錢超英,男,祖籍江蘇無錫,1958年生於廣州,先後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本科1982、世界文學碩士1985)、暨南大學(比較文藝學博士1999),1992-1995年在澳大利亞訪學和工作生活4年,自1987年底起至今在深圳大學中文系任教,現職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任深圳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主任,任教比較文藝學、批評理論、西方文化史、文學史與文論史等課程。主要學術兼職有: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等。主要研究經歷
20世紀八十年代前、中期,參與中國詩歌運動,寫詩和詩評,其中有詩作入選全國《詩選》(
1983)、《中國當代青年詩選》(謝冕編,1986)、《朦朧詩300首》(1989)等,個人結集為《無雪的冬天》(1991);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主要從事當代詩歌評論和其他文化、文學現象,特別是特區文學的批評,首倡國內沿海開放城市“移民文學”研究,獲首屆深圳大鵬文藝獎;另有批評結集《文化現象》;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主要研究西方文學特別是西方浪漫主義文化,在外國詩歌研究方面發表有關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的系列論文;1992年至今,主要從事國際移民研究、中西文化美學、流散文學和文論的比較研究。學術成果
著有《中西比較文藝學》(與饒芃子、余虹等合著、中國社科1999版)、《“詩人”之“死”:一個時代的隱喻――1988-1998年間澳大利亞新華人文學中的身分焦慮》(中國社科2000版)、《澳大利亞新華人文學與文化研究資料選》(中國美院2002版)、《流散文學:本土與海外》(海天2007版),編著《澳大利亞新華人文學及文化研究資料選》。其中《“詩人”之“死”:一個時代的隱喻》一書獲廣東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5)和廣東省第七屆魯迅文藝獎(2006)。2004年曾獲評南粵優秀教師。曾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中國比較文學”、“學術研究”、“暨南學報”、“文藝報”、“新華文摘”、“中國人文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及海外英文刊物發表(轉載)論文多篇,主要包括《論“美極是真、真即是美”——約翰·濟慈的美學追求》、《中國文藝美學與中國自然觀》、《移民城市的文學躁動》、《澳大利亞新華人文學中的死亡》(On Death in the New Chinese Literature of Australia)、《自我、他者與身份焦慮》、《流散文學:本土與海外》、《追尋身份:香港文藝與香港意識》、《流散文學與身份研究》等篇。
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身份理論與世界華人華人華文文學》、廣東省社科規劃辦項目《身份理論視野下的世界華人華文文學》;合作完成國家教育部八五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西比較文藝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