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圖鑑:錢幣收藏入門

民俗錢幣 遼代錢幣 金代錢幣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平裝: 22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2095091, 7122095096
條形碼: 9787122095091
尺寸: 23.8 x 16.8 x 1.4 cm
重量: 662 g

作者簡介

王會娟,1986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一直從事歷史文物的鑑定、研究工作,現供職於天津博物館歷史研究部,副研究館員。有近30年的文物博物館從業經歷,專業範圍廣泛,曾發表過多篇歷史文獻、歷史文物的論文,並出版了多部專著,對各類文物的鑑定、收藏等方面的研究頗有見地。代表作有《北洋軍閥史料·袁世凱卷》、《水西餘韻》、《K金銀飾》、《金銀器收藏鑑賞寶典》等。

內容簡介

《錢幣圖鑑:錢幣收藏入門》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全面展示了可供收藏的錢幣品種的基本情況,包括先秦到新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各種材質的流通錢、民俗錢,以及歷史上流入中國的外國錢幣;並對金屬鑄幣的鑄造工藝、紙幣印刷技術及辨別偽品的方法進行全面細緻地介紹。適合初入泉壇的錢幣收藏愛好者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章 中國錢幣文化
一 錢幣研究概況
錢幣收藏歷史
錢幣收藏方向
二 古錢幣鑑賞要素
古錢別稱
民俗風情
錢中諸色
錢文書法
錢文讀法
錢幣計量
專業術語
評級標準
三 錢幣文化的流傳
民俗錢幣
海外漣漪
第二章 先秦時期錢幣
一 實物貨幣
貨貝
仿貝
二 春秋戰國錢幣
布幣
刀幣
蟻鼻錢
圜錢
第三章 秦至隋代錢幣
一 秦漢的半兩錢
秦半兩
漢半兩
二 五銖錢的確立
西漢五銖
東漢五銖
兩漢剪邊錢
兩漢五銖的區別
三 五銖錢的演進
三 國錢幣
兩晉、十六國錢幣
南北朝錢幣
隋五銖
新莽錢
金錯刀
大小泉
寶貨之品
泉、布新品及國寶
金匱直萬
第四章 唐宋遼金夏錢幣
一 唐代錢幣
關於“開元通寶”
唐代年號錢
二 五代十國錢幣
三 兩宋錢幣
錢文結構
書體兼備
體分大小
材質多樣
區域明顯
數量巨大
鑄行情況
國號錢
年號錢
御書錢
對錢
記年錢
南宋錢牌
四遼、金、西夏錢幣
遼代錢幣
金代錢幣
西夏錢幣
第五章 元明清錢幣
一 元代錢幣
行用錢
權鈔錢
供養錢
二 明代錢幣
明代早期錢幣
明代中後期錢幣
南明政權錢幣
三 清代錢幣
順治五式
清代“通寶”錢
清代大錢
新疆紅錢
後金錢和三藩錢
四 起義軍錢幣
第六章 古代貴金屬貨幣
一 先秦金銀貨幣
黃金貨幣
白銀貨幣
二 秦漢唐金銀貨幣
秦漢的金銀貨幣
三國至唐的金銀貨幣
三 宋金元金銀貨幣
宋代金銀鋌
金代“承安寶貨”
元代“元寶”
四 明清金銀貨幣
五 近代機制銀圓的先聲
第七章 近代機制金屬幣
一 清末機制幣
張之洞與“龍洋”
李鴻章與“銅仙”
銀幣“兩”、“圓”之爭
四川盧比
“丙午”、“丁未”金幣
二 民國機制幣
袁頭幣
孫頭幣
紀念幣、章
民國銅幣
第八章 中國歷代紙幣
一 古代帝王的點金術
紙幣的起源
從“私交子”到“官交子”
宋代紙幣的演變
金、元交鈔
大明寶
清代“鈔”、“票”
二 近代新式紙幣
清末紙幣
民國紙幣
日偽的“準備券”、“儲備券”
軍用鈔票
第九章 紅色政權及新中國錢幣
一 近代紅色政權貨幣
紅色政權機制幣
紅色政權的紙幣
“人民幣”的誕生
二 新中國錢幣
第一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
第四套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
普通紀念鈔
普通流通硬幣
流通紀念硬幣
貴金屬紀念幣
收藏評級標準
第十章 金屬幣鑄造和紙幣印刷工藝
一 金屬錢幣的澆鑄工藝
泥范
石范
銅範
范盒
母錢
二 紙幣印刷工藝
雕版印刷
石印技術
凹版印刷
鈔紙防偽
第十一章 錢幣收藏與鑑定
一 錢幣收藏要點
收藏者自身素質的錘鍊
決定錢幣價值的因素
二 錢幣辨偽方法
紙幣的辨偽
古銅錢辨偽
銀錠的辨偽
機制幣的辨偽
三 錢幣整理和保養
古代金屬幣的清洗與保存
紙幣的整理與保存
近現代硬幣的保存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