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錢塘江,在錢氏時期有石堤,堤外面又植了十多行大木柱,稱之為“滉柱”。在寶元、康定年間,有人獻議取用“滉柱”,可能得到良材數十萬。杭州府大帥認為可以,因而從水中取出這些舊木,都已腐爛不能再用了。而這些大大的木柱一空,石堤被洪濤所衝擊,年年決口。原來這些人在堤外埋柱,是抵擋洪濤的力量,不使堤壩受到洪水太大的衝擊,所以洪濤不能泛濫引發危害.杜偉長做轉運使時,有人獻議:將堤移到從浙江稅場以東數里的地方,用來避怒水.眾多的防水的工匠都認為可以,獨一個老水工不這樣認為,秘密地告訴其同夥說:“移堤固然每年沒有水患之災,但是我們這些人吃什麼穿什麼呢?”眾人也樂意從這行得到利益,於時都附和地隨著這位老水工的說法,杜偉長不理解他們的計謀,在這箇舊堤上花了很多錢,而仍然要每年受洪濤之災.近些年來~~~~~洪澇災害稍稍好些,但仍不如當初的滉柱的作用大,所花費的錢財再多也不能回復到原來了.
譯文:錢塘江,在錢氏時期有石堤,堤外面又植了十多行大木柱,稱之為“滉柱”。在寶元、康定年間,有人獻議取用“滉柱”,可能得到良材數十萬。杭州府大帥認為可以,因而從水中取出這些舊木,都已腐爛不能再用了。而這些大大的木柱一空,石堤被洪濤所衝擊,年年決口。原來這些人在堤外埋柱,是抵擋洪濤的力量,不使堤壩受到洪水太大的衝擊,所以洪濤不能泛濫引發危害.杜偉長做轉運使時,有人獻議:將堤移到從浙江稅場以東數里的地方,用來避怒水.眾多的防水的工匠都認為可以,獨一個老水工不這樣認為,秘密地告訴其同夥說:“移堤固然每年沒有水患之災,但是我們這些人吃什麼穿什麼呢?”眾人也樂意從這行得到利益,於時都附和地隨著這位老水工的說法,杜偉長不理解他們的計謀,在這箇舊堤上花了很多錢,而仍然要每年受洪濤之災.近些年來~~~~~洪澇災害稍稍好些,但仍不如當初的滉柱的作用大,所花費的錢財再多也不能回復到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