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高溫金相學——鋼的相變過程原位觀察

鋼的高溫金相學——鋼的相變過程原位觀察

《鋼的高溫金相學——鋼的相變過程原位觀察》是2007年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德達,李家俊。 本書介紹了“高溫金相學”的定義、發展概況及存在問題,重點介紹了MeF-Ⅱ型高溫顯微鏡的結構和附屬檔案,試驗鋼種和標準試樣,試驗原理和方法。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第1章是概論,扼要介紹了“高溫金相學”的定義、發展概況及存在問題,重點介紹了MeF-Ⅱ型高溫顯微鏡的結構和附屬檔案,試驗鋼種和標準試樣,試驗原理和方法;第2章採用常規的金相一硬度法研究了各種工業用碳鋼在變溫條件下奧氏體的形成動力學過程、組織與性能相應變化的規律,用以對比或彌補高溫金相顯微鏡下難以觀察到奧氏體形成過程的嚴重缺點;其餘8部分是本書的主要內容。其中,第3~7章是研究各類鋼在加熱轉變時發生的幾種相變現象,即高溫金相——奧氏體晶粒的變溫長大和恆溫長大動力學、晶粒長大時晶界遷移的規律及其動態過程;奧氏體晶粒中的退火孿晶的類型及其形成機制、退火孿晶對過冷奧氏體轉變的影響;鋼中石墨析出與蒸發等。第8~10章研究典型鋼種過冷奧氏體的轉變(即低溫時的馬氏體轉變、中溫時的貝氏體轉變和高溫時的珠光體形成或先共析相的析出等),並進行了原位、動態觀察與分析。

目錄

1概論

1.1高溫金相學的定義、內容和意義

1.2高溫金相學的進展及存在問題

1.3主要研究設備(MeF-Ⅱ型高溫金相顯微鏡)簡介

1.4試驗材料和標準試樣

1.5試驗設備操作規程和注意事項

1.6試驗原理及方法

參考文獻

2碳鋼加熱時奧氏體的形成——採用“金相一硬度法”進行研究

2.1概述

2.2共析鋼(80或T8A)奧氏體的形成

2.3亞共析鋼奧氏體的形成

2.4過共析鋼奧氏體的形成

2.5小結

參考文獻

3滲碳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與分析

3.1試驗鋼種、化學成分、組織與性能

3.220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3.315CrMo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3.420CrMnMo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3.518Cr2Ni4W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3.6奧氏體晶粒長大動力學曲線及其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4彈簧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4.1試驗鋼種、化學成分、原始組織及性能

4.265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4.365Mn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與分析

4.460Si2MnA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與分析

4.550CrVA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與分析

4.6四種彈簧鋼奧氏體晶粒長大動力學曲線及分析

參考文獻

5工具鋼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5.1試驗鋼種、化學成分、原始組織及性能

5.2共析鋼(T8A)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5.3過共析鋼(T10A)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5.4滲碳鋼及基體鋼試樣在真空加熱時形成的奧氏體晶粒長大的原位觀察與分析

5.5奧氏體晶粒長大時的晶界遷移現象

參考文獻

6奧氏體晶粒中的退火孿晶

6.1概述

6.2奧氏體晶粒中退火孿晶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6.3退火孿晶的形成機制

6.4孿晶界對過冷奧氏體轉變的影響

6.5形變孿晶與淬火孿晶

參考文獻

7鋼中石墨的析出與蒸發

7.1概述

7.2亞共析鋼中的石墨析出與剝層分析

7.3共析鋼(T8A)中的石墨析出現象及分析

7.4過共析鋼(T10A)中的石墨析出及剝層分析

7.5石墨析出與Fe—C(石墨)和Fe-Fe3C(滲碳體)兩種相圖的關係

參考文獻

8馬氏體轉變過程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8.1概述

8.2低碳鋼(滲碳鋼)18Gr2Ni4W(18CrNiWA)試樣板條馬氏體形成時的原位觀察與分析

8.318crNiWA鋼滲碳後試樣表面上的馬氏體轉變過程的原位觀察及分析

參考文獻

9貝氏體轉變過程的原位觀察與分析

10過冷奧氏體高溫轉變時的觀察與分析

結束語

編輯推薦

本書內容共10章:第1章是概論,扼要介紹了“高溫金相學”的定義、發展概況及存在問題,重點介紹了MeF-Ⅱ型高溫顯微鏡的結構和附屬檔案,試驗鋼種和標準試樣,試驗原理和方法;第2章採用常規的金相一硬度法研究了各種工業用碳鋼在變溫條件下奧氏體的形成動力學過程、組織與性能相應變化規律。其餘8部分是本書主要內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