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名 稱 | 說明 |
l | 熱軋狀態 | 鋼材在熱軋或鑄造後不再對其進行專門熱處理,冷卻後直接交貨,稱為熱軋或熱鍛狀態,熱軋(鍛)的終止溫度一般為800~900℃,之後一般在空氣中自然冷卻,因而熱軋(鍛)狀態相當於正火處理。所不同的是由於熱軋(鍛)終止溫度有高有低,不像正火加熱溫度控制嚴格,因而鋼材組織與性能的波動比正火大。目前不少鋼鐵企業採用控制軋制,由於終軋溫度控制很嚴格,並在終軋後採取強制冷卻措施,因而鋼的晶粒細化,交貨鋼材有較高的綜協力學性能。無扭控冷熱軋盤條比普通熱軋盤條性能優越就是這個道理,熱軋(鍛)狀態交貨的鋼材,由於表面覆蓋有一層氧化鐵皮,因而具有一定的耐蝕性,儲運保管的要求不像冷拉(軋)狀態交貨的鋼材那樣嚴格,大中型型鋼、中厚鋼板可以在露天貨場或經苫蓋後存放 |
2 | 冷拉(軋) 狀態 | 經冷拉、冷軋等冷加工成型的鋼材,不經任何熱處理而直接交貨的狀態,稱為冷拉或冷軋狀態。與熱軋(鍛)狀態相比,冷拉(軋)狀態的鋼材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表面粗糙度低,並有較高的力學性能,由於冷拉(軋)狀態交貨的鋼材表面沒有氧化皮覆蓋,並且存在很大的內應力,極易遭受腐蝕或生鏽,因而冷拉(軋)狀態的鋼材,其包裝、儲運均有較嚴格的要求,一般均需在庫房內保管,並應留意庫房內的溫濕度控制 |
3 | 正火狀態 | 鋼材出廠前經正火熱處理,這種交貨狀態稱正火狀態。由於正火加熱溫度(亞共析鋼為Ac3+30~50°C,過共析鋼為Accm+30~50°C)比熱軋終止溫度控制嚴格,因而鋼材的組織、性能均勻。與退火狀態的鋼材相比,由於正火冷卻速度較快,鋼的組織中珠光體數目增多,珠光體層片及鋼的晶粒細化,因而有較高的綜協力學性能,並有利於改善低碳鋼的魏氏組織和過共析鋼的滲碳體網狀,可為成品的進一步熱處理做好組織預備。碳結鋼、合結鋼鋼材常採用正火狀態交貨。某些低合金高強度鋼如14MnMoVBRE、14CrMnMoVB鋼為了獲得貝氏體組織,也要求正火狀態交貨 |
4 | 退火狀態 | 鋼材出廠前經退火熱處理,這種交貨狀態稱為退火狀態。退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並為後道工序作好組織和性能上的預備,合金結構鋼、保證淬透性結構鋼、冷鐓鋼、軸承鋼、工具鋼、汽輪機葉片用鋼、鐵索體型不銹耐熱鋼的鋼材常用退火狀態交貨 |
5 | 高溫回火 狀態 | 鋼材出廠前經高溫回火熱處理,這種交貨狀態稱為高溫回火狀態。高溫回火的回火溫度高,有利於徹底消除內應力,進步塑性和韌性,碳結構、合金鋼、保證淬透性結構鋼鋼材均可採用高溫回火狀態交貨。某些馬氏體型高強度不鏽鋼、高速工具鋼和高強度合金鋼,由於有很高的淬透性以及合金元素的強化作用,常在淬火(或回火)後進行一次高溫回火,使鋼中碳化物適當聚集,得到碳化物顆粒較粗大的回火索氏體組織(與球化退火組織相似),因而,這種交貨狀態的鋼材有很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
6 | 固溶處理 狀態 | 鋼材出廠前經固溶處理,這種交貨狀態稱為固溶處理狀態。這種狀態主要適用於奧氏體型不鏽鋼材出廠前的處理。通過固溶處理,得到單相奧氏體組織,以進步鋼的韌性和塑性,為進一步冷加工(冷軋或冷拉)創造條件,也可為進一步沉澱硬化做好組織預備 |
相關詞條
-
交貨狀態
理論重量--交貨時,其產品重量是按 式中:W--鋼管每米理論重量,kg/m; S--鋼管的公稱壁厚,mm。
-
鋼材
鋼材套用廣泛、品種繁多,根據斷面形狀的不同、鋼材一般分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屬製品四大類、鋼材是鋼錠、鋼坯或鋼材通過壓力加工製成需要的各種形狀、尺寸和性...
作用分類 鑑別 製作 分類 火花鑑別 -
鋼材期貨
鋼材期貨就是以鋼材為標的物的期貨品種,可以交易的鋼材期貨是螺紋鋼期貨和線材期貨。鋼鐵貿易在全球商品貿易量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全球化和高效化的鋼鐵行業,其金...
簡介 基本原則 期貨保值 價格影響 歷史情況 -
鋼材標準常用術語
鋼材標準常用術語,我國鋼鐵產品執行的標準有國家標準(GB、GB/T)、行業標準(YB)、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
-
熱軋狀態
熱軋狀態,是鋼材交貨狀態的一種。 鋼材在熱軋或鍛造後不再對其進行專門熱處理,冷卻後直接交貨,稱為熱軋狀態或熱鍛狀態。
-
正火狀態
正火狀態,是鋼材交貨狀態的一種,即鋼材出廠前經正火熱處理。
-
冷拉(軋)狀態
冷拉(軋)狀態,是鋼材交貨狀態的一種。 經冷拉、冷軋等冷加工成型的鋼材,不經任何熱處理而直接交貨,這種狀態稱為冷拉或冷軋狀態。與熱軋狀態相比,冷拉(軋)...
-
退火狀態
退火狀態,鋼材交貨狀態的一種,即鋼材出廠前經退火熱處理。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然後以適宜速度冷卻(通常是緩慢冷卻,有時是控制冷卻)的一...
簡介 退火的工藝過程及目的 退火狀態細分解釋 退火狀態代號 退火的相關思想 -
鋼材質量檢驗
內容之一:《鋼材質量檢驗》的作者是李登超編著;ISBN是7122013553、9787122013552;出版社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日期是2008年1月1日。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年出版圖書 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年出版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