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人——學生活動
鋸人是什麼?鋸人最標準的解釋就是:鋸人者把被鋸者用柱狀物從兩腿間鋸開或者有鋸開的傾向。

又被稱為阿魯巴(台灣)或Happy Corner(香港),挪威的中國小也有類似的遊戲,被稱為“stolping”或“gjelling”。
鋸人的歷史說到這“鋸人”,可謂是歷史悠久。雖然現在社會公認的觀點是:“鋸人”這項活動的起源比較難說(傳說起源於北大附中),但我們知道的,是在北京市大甘家口地區與中關村地區的幾所學校率先開展。最近據考證,該活動在北大附中最早起源於1972年,距今已經有了數三十年的歷史。
這項活動興起後,推廣極為迅速。各個學校的各個年級,乃至各個班都有自己的“鋸人小隊”。其中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還有專門的“鋸人教室”,即如果你不小心進入(或被推進)了這個教室,就會被裡面的“工作人員”記錄下名字,在放學後就會被鋸(據說是大規模的衝擊鋸),即使逃跑,第二天也會有人到你所在的班級找到你,並當場拖到操場被鋸。經過這幾代人的苦心經營和摸索,“鋸人”這項活動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和所謂“盈利模式”。各個班級甚至將“鋸人”業務拓展到班級以外甚至學校外。現在,隨著鋸人產業的不斷壯大。“鋸人”的社會前景已經逐漸明朗。甚至在北京的某些學校已經逐步形成了鋸人“產業鏈”。
鋸人的特色一般在於人多,可謂風水輪流轉,鋸人者也很有可能在下一分鐘成為被鋸者,因為鋸人可以有理由,亦可以沒理由,在你在享受鋸人的樂趣之後,也同樣承受著誰將是下一個被鋸者的緊張,這正是鋸人的魅力!
鋸人亦可算是同學對於學習以及生活壓力的發泄,如某些同學的分數畸形般高時,就會遭到班級或年級範圍內的鋸。這也同樣可以算作是對該同學的尊重。
鋸人的工具經過歷代前輩的傳承,已經逐漸更新換代。最初的樹幹現在已經被球門柱,國旗桿,門框,樓梯欄桿等所取代。換而言之,只要是垂直於地面的棍狀物體(甚至可以是牆的90度拐角等非棍狀物體),都能拿來作為鋸,甚至可以是人。
鋸人的種類發展極為迅速。最初的稱之為“鋸”。不要小看這一個字,這可是鋸人這項運動的鼻祖。後來進過發展,逐漸產生了“單人鋸”“雙人鋸”“橫鋸”“倒鋸”“衝擊鋸”“對鋸”等多種形式。
單人鋸—一個人鋸一個人
雙人鋸(亦有叫二人轉)——兩個人鋸一個人
橫鋸——當鋸體與地面平行時,需要將被鋸者旋轉90度,始終保持與鋸體的垂直。
倒鋸(俗稱面朝黃土背朝天)——將被鋸者臉朝下鋸
衝擊波——在一段時間發起多次衝鋒般的鋸,要求要有節奏感,並且人越多,效果就越明顯。
互鋸——將兩個被鋸著互相以對方為鋸體,然後再鋸。
人鋸——此鋸法堪稱鋸中之最高級鋸法,一人指揮,多人配合,(人棍)以腿鋸之,優點是力道狠,人少但可以達到衝擊鋸的威力。
夾劇——由有機化學中的“加聚反應”得來,至少需要三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人提起並固定住被鋸者
的前肢,另外二人一人固定一腿,在鋸的同時使兩腿並在一起。
縮鋸——由有機化學中的“縮聚反應”得來,至少需要四人配合才能完成,除了同加劇的三個人外,第四人雙手抱住被鋸者的重心附近,由這個人來提供鋸時的主要推力,另外兩個保住腿的人在將被鋸者的雙腿最大限度的拉開,使兩腿之間的夾角趨向於180°,這是鋸人中威力最大的鋸法,哪怕是從它的名字也能看出來:有機分子間的縮聚反應一般會聚點東西下來,僱請謹慎使用。
自鋸——被鋸者由於良心發現或者收到威脅而自己通過使用鋸體達到自鋸的目的。
由於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還衍生出如神舟五號、神州六號、神舟七號等據法,將人高舉後置於門的頂部並阻止其下落,通過其掙扎來達到鋸人的效果。
在鋸人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鋸人所用的工具和方式同樣發生了進化,由於時間、空間等限制,找不到固定的工具,可以直接抄起東西就鋸,不論是什麼,只要達到鋸人目的就可以。如“軟據”等,使用校服、繩子等柔軟的工具來鋸人,這樣一來雖然傷害性大大降低,但鋸人的姿勢卻大大拓展了,被鋸者甚至可以在地面上直立而並不影響鋸的過程。
由被鋸的物體分類又有:
碑鋸——以某些石碑 旗桿碑等為載體。
樹鋸——樹木為載體。
快樂拖把——墩布為載體。
其他叫法應接不暇。
鋸人在初高中學生中有極大的熱潮,受到學生們的廣泛喜愛,學生們也不斷地在實踐套用著,改進其方法。
在通常,學生們會在課間、考試後等一切令人興奮的活動後(甚至可以是任何時間)舉行鋸人的項目,由此可見,鋸人可以是一個助興、使眾多學生感到快樂的途徑。
不過有時,學生之間的打賭、比賽、挑戰等活動的懲罰,都是以鋸人為代價。學生們經討論後會從鋸人的種類中挑選一種最合適的來進行。比如,如果只是很小的一個打賭,那么就無需採用衝擊鋸的方法來懲罰,只需採用普通鋸即可。
鋸人的方式如“單人鋸”、“互鋸”如果算是章節的話,那么大型鋸人活動就可以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現在這一領域也並不十分健全,仍有待發展和提高。例如:
2π——在弧度之中,2π代表一周,但在鋸人領域,2π代表了卻有其特別的意思。圍繞標準操場的任何垂直於地面的棍狀物體,都會成為大型鋸人活動的鋸人工具。如國旗桿,看台的扶手,球門礦,主席台的直角,以及操場的門等等。在每一處鋸人地點,鋸人方式可自選,形式靈活多變,但要求鋸人者齊心協力,並且有足夠的體力。
在2π的基礎上又演變出了π,4π等。
如今,在海淀某學校內盛行一項新的運動,叫做“爆蛋”,只要兩個人控制胳膊另一個人瞄準胯下猛打即可。
爆蛋相比於鋸人擁有如下特點:
1、實施簡單,與被虐者體重等無直接關係
2、設施簡單,不需要球門等垂直於地面的柱狀物體
3、人數少,便於隱蔽,速戰速決
4、傷害力大,可以控制威力
鋸人的人員及對象
初始時,鋸人的對象僅限於男生,且由男生操作。
之後,由於女生受到男生們耳濡目染的影響,也出現了女生群體鋸男生的情況。
在一般人看來,被鋸的群體應當是在班中或校中不受歡迎或被排斥的對象。但近幾年這種傾向有所改變。通常情況,一些過生日,考試成績優異,對同學們有突出貢獻的人也逃脫不了被鋸的命運。因此有一句話在鋸人愛好者中廣為流傳:“鋸人好,多鋸人,鋸好人”。
2011年9月30日,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是日,海淀區某中學高二年級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集體性鋸人活動,其中最讓人關注的不僅是部分老師共同參與組織鋸人,而且被鋸者中有大量女生的身影,女生鋸女生已經占據了很大成分,甚至有不少男生鋸女生的情況。這時,鋸人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那天中午12點30幾的時候聽某班的(人)說總共鋸了15人次,等我1點10分回班時變成了19人次,到放學時變成了至少30餘人次!”一位被採訪的高二年級同學如是說,由此可以從側面看出當時鋸人活動的聲勢浩大與轟轟烈烈。
這次鋸人活動的影響十分廣泛,通過人人上的廣大同學們的奔走相告,以這所學校為中心向四周的學校傳播,包括西城區部分學校在內的廣大中學也爭相開始效仿。這次活動的影響力已經到達了區一級,開創了鋸人活動的新紀元。
任何體育活動都有其危險性,而鋸人的危險性較高也是世人皆知的。所以在鋸人活動要注意以下事項:
1 保證鋸人者人數足夠以及體力充足:鋸人的主要危險就在於將被鋸者舉起後保持其持續脫離地面以及組織被鋸者掙扎的動力輸出不足,所以一定要保證鋸人者人數足夠以及體力充足,當有人體力不支的情況下要馬上換人以防止被鋸者掉落地面造成其損傷。如人數不足可採取其他的鋸人方法。
2 儘可能保證被鋸者**的安全:相傳在很多學校都出現過被鋸者海綿體出現撕裂或者睪丸破損的情況,所以對被鋸者**安全的考慮還是必須得。
3 保證鋸體的安全:由於存在由於鋸人造成鋸體損壞的例子,所以找到一個結實而穩定的鋸體是讓鋸人活動完美進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4 注意其他不安定因素:某些學校已經在校規中單獨指出“禁止在學校內(包括但不僅限於教室、樓道、廁所、操場、教師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等場所)進行鋸人運動”,所以鋸人活動一定要遠離老師及攝像頭。當然,有的時候同學鉅老師或者老師鋸同學或者老師間對鋸不在此討論範圍之列
5.一定不要對準太細的或過尖的物體,以免造成被鋸者的蛋蛋爆破或者陰莖後部戳傷。截止到目前為止,海淀區某中學高中年級已經因為出手過狠,導致被鋸者陰莖後部戳傷被送往了醫院,不過還好無大礙,只是戳傷。但是受傷處卻是在蛋蛋的正下方。所以,大家還是切記謹慎使用。不然,真出意外那可不是好玩的事。
鋸人魔術
超級魔術師大衛“鋸人”是魔術史上令人驚訝不已的傳統節目之一。表演時, 表演者讓他的助手們把一個長方形木箱抬到一張桌子上。箱子的上面和四周均可打開,向觀眾交待以後,一位女助手躺進箱子,將頭和腳露在箱子兩端的小孔外面。於是,表演者拿起鋸子,把箱子連同女助手一鋸為二,在鋸縫中再插入兩塊板。現在可使箱子的兩部分互相脫離了,觀眾們看到女助手的腳在動、臉在笑。 “戳穿西洋鏡,一點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