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效
清熱平肝,通淋利濕。
主治
高血壓,淋濁,白帶。
相關配伍
1、治風火頭痛,鮮鋪地黍全草100g,香茶菜、紫茉莉各30g,水煎服。(《草藥驗方治百病》)
2、治淋濁,鮮鋪地黍全草60-120g,冰糖15g,開水沖燉,飯前服。(《草藥驗方治百病》)
3、治肋間神經痛,鮮鋪地黍全草60g,三丫苦30g,豬瘦肉250g,燉服。(《草藥驗方治百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發達。稈直立,堅挺,高50-100cm,多節。葉鞘光滑,邊緣被纖毛;葉舌很小,長約0.5mm,具纖毛;葉片質硬,線形,長5-25cm,寬3-6mm,乾時上部常卷折呈錐狀,上面被柔毛,下面光滑。圓錐花序開展,長5-20cm,主軸直立;分枝斜向上伸,粗糙,具棱槽,下部裸露;小穗長圓形,先端尖,無毛,長約3mm;第1穎長約為小穗的1/4,包卷小穗基部,先端截平或圓鈍,脈不明顯,第2穎與小穎等長,具7-9脈,先端喙尖,第1小花雄性;其外稃與第2穎等長同形但較寬,內稃膜質,幾等長於外稃;雄蕊3,花葯黑褐色;第2小花結實,穀粒長圓形,長2.2-2.5mm,平滑光亮,先端尖。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邊、溪邊以及潮濕之地。分布於我國東南各地。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治高血壓,淋濁,白帶。”